APP下载

试论网络背景下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

2013-03-27王雄青

地方治理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纸质图书习惯

王雄青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03)

人类发明了网络,网络反过来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阅读方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阅读问题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与核心内容。因此,培养网络背景下青少年正确的阅读习惯,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青少年阅读习惯的现状

网络背景下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问题,存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深层原因。从理论层面来看,尽管已有的文献对于青少年阅读推广的重要性、推广路径,以及网络对于青少年阅读推广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但对于在网络背景下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养成问题鲜有专门的论述。从实践层面来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流行文化的不断扩张,以及“山寨文化”的大肆冲击,就青少年而言,无论是纸质书籍的阅读量还是其阅读时间均大大减少。我们可以从相关图书的出版量与销售量,被鳞次栉比的商肆所包围的书店门面的日益萎缩及其更迭最终成为洗脚屋等服务场所的尴尬境况中可见一斑。

应当看到,随着yy2.0时代的到来,全球网站和网民数量与日俱增。据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l)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较2010年底增长5580万,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34.3%提升到38.3%,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另外,手机上网的规模达到3.5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6.6%。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网民中学生比重很大,达到36.7%,25岁以下网民比例已经超出半数,达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超过了7成,达到70.6%。仅2009年一年,新增的青少年网民就有2800万[1]。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网络阅读中的主导地位较为明显:80%以上网络信息、95%以上的网络服务由美国提供(我国分别仅占0.1%、0.05%)、70%以上的数据库是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和建立,美国的反华网站超过2000多个;网络动漫,日本约占60%,欧美30%,中国仅占10%左右。网络阅读的强势冲击给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生存与发展史就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人类阅读史。阅读是人类一项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人类通过阅读来获取大量的知识,人类的知识也在不断地阅读过程中得以传承、扩展和增益。尤其是对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在全社会形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普遍共识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全社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美国教育理论家沃斯认为,帮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2](P75)。美国学者麦克勒兰德在上世纪80年代曾通过对多国的实证研究后发现,某个时期的青少年读物中的成就动力水平与一代人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认为,“成就动力值较高的社会造就精力更旺盛的企业家,反过来,又是他们推动了更迅速的经济发展。”[3](P6)由此可见,提出网络背景下的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其现实的客观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我们有必要“纸质阅读”、“网络阅读”、“青少年阅读习惯”和“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等若干概念进行界定。

所谓“纸质阅读”,是指读者利用传统的纸质书籍对各类知识的获取行为。纸质阅读的特征在于,内容载体的纸质性、内容的过滤性和学习的方便性等。纸质阅读的上述特征,使得纸质阅读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提高思想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书籍不但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阅读可以不受时间、场合的限制,机动灵活方便,而且不存在电子网络的辐射对于身体的侵害。尤其是图书馆读物都是正版图书,经过采购人员的遴选、编目人员的复审之后,色情、暴力、意识形态方面不健康的读物已经摈弃在馆藏之外了,从而确保了馆藏图书内容的健康性。摄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所谓“网络阅读”,是指读者利用计算机、手机等网络手段,对于各种信息获取的行为。网络阅读的特征在于,内容载体的非纸质性、内容的失控性和匿名性等。这些特征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青少年的阅读心理需求,因此,网络阅读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与认可,从而成为当下许多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惯常行为。由于网络阅读内容的健康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而网络阅读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所谓“青少年阅读习惯”即“青少年的纸质阅读习惯”,是指青少年对于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的纸质书籍阅读的普遍认可和实际认同,而不是沉迷于网络(包括计算机、手机等)阅读,平常坚持纸质书籍阅读的惯常习性与行为。当然,厘清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概念不是诋毁、反对或者排斥当下流行的网络阅读,而是强调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应妥善处理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关系,明确青少年在学习和接受有益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凭借纸质书籍阅读来获取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精神文化营养,而网络阅读只能在内容的健康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作为传统的纸质阅读的补充和辅助方式。在当前网络内容难以纯洁的情境下,对于缺乏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的青少年而言,网络阅读可能更多地应当承载娱乐与消遣的功能和作用。

基于上述界定,笔者认为,所谓“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指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作用,利用多样化的阅读模式,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引导青少年健康阅读,促成青少年以纸质书籍为主要阅读对象的良好习惯。

三、青少年阅读习惯的趋势

毋庸置疑,网络阅读以其鲜明特征,对于拓展青少年的视野、娱乐消遣和补充纸质阅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由开放的网络易导致网络失控,而失控的网络易导致网络阅读的失范;网络阅读也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网络的虚假信息、色情暴力、恶意炒作等不良信息,铺天盖地,令人防不胜防,给青少年的网络阅读带来非常大的消极影响。随着网络对于政治涉足及其影响,西方国家通过网络肆意地对我国进行“经济问题政治化”和“政治问题经济化”,企图达到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歪曲和渗透的目的。我国面临意识形态西化的风险增加,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无怪乎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曾叫嚣:“有了互联网就有了对付中国的办法。”西方的网络文化推行所谓“思想征服”和形象强化,使得我国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存有弱化趋势:民族认同感弱化、行为取向无政府主义化、道德情感冷漠化、道德评判相对化和心理空间封闭化。日益盛行的网络阅读对于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通过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阅读对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青少年网络阅读大有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青少年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其网络阅读习惯的不断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背景下青少年的纸质阅读方式的培养及其习惯养成。当下青少年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籍的购买欲望越来越低,藏书量越来越少,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进入公共图书馆阅读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更遑论对纸质阅读情有独钟、钟爱有加了。然而,青少年接触并阅读得更多的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内容的电子书、数据库、数字报纸、网络新闻、文学作品等数字资源,诸如电脑阅读、手机阅读成为网络背景下青少年最普遍、最主要的网络阅读方式,他们通过手机下载阅读、网上包点卡阅读等多种方式阅读图书。而网络阅读内容又主要以小说、休闲、娱乐等内容为主。许多青少年即便是走进了图书馆,对于网络小说也是爱不释手。据相关调查显示,手机阅读渐成气候,大部分的“80后”在手机里存储的电子书,占第一位的是小说,第二位的是实用类的内容。

其次,青少年大量的网络快餐文化“浅阅读”大有降低传统阅读的“深阅读”能力的趋势。青少年的网络阅读大多为杂阅读、娱乐型阅读等,其偏向性非常明显,网络背景下青少年极易形成“浅阅读”的阅读习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经常上网的大学生占95%以上,上网的目的依次为:增长见识、收发邮件、网友聊天、游戏娱乐、寻求刺激、阅读故事、熟悉电脑、毫无目的(占5.7%)、求职应聘等。在实际中,青少年上网聊天、玩游戏的时间居多,而快餐式的浅阅读也占据了相当多的时间。不少青少年发现网络小说能带给他们传统书籍所不能带来的快感,许多不愿意走进图书馆的青少年已在网上游走并打开各式各样网络小说的网站进行阅读。笔者在Google上进行相关搜索,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网络小说”,就能获得2000多万条搜索结果。“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功能满足不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也使当今青少年的阅读喜好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阅读好与不好,全看其阅读和娱乐行为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全,对于青少年尤其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娱乐阅读’、‘读图时代’也不值得欢呼,没有深度的阅读只会使人心智枯竭、心灵生锈。”[4]显然,网络阅读缺乏传统的纸质阅读那种深层次学习和思考的锻炼和培养,纸质阅读的功能是网络的浅阅读无法替代的,也不可能通过网络阅读来培养深阅读的能力,恰恰相反,久而久之的网络阅读只会弱化青少年的深阅读能力。

四、网络背景下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路径

(一)通过深层次的引导帮助、经典阅读活动和开发网络版经典著作等服务,增强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主动自觉性。

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是,青少年纸质阅读时间大大减少了。值得庆幸的是,2004年1月,经文化部和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批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与中国文化报社共同承办了“中华全民读书书目推荐活动”,旨在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尤其为青少年阅读优秀图书提供优质的服务。这要求图书馆从单纯的借阅工作向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的工作深化,特别是针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阅读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一是提供导读目录为青少年读者提供深层次服务。结合青少年承担的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巩固深化课堂知识的辅导图书推荐书目;同时考虑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成长期,必须提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开拓视野的课外阅读书目。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课外图书的阅读内容应经过筛选,由各类专家开列相应的必读书目作为阅读参考。好的导读书目,可以帮助青少年读者在书海中梳理出一个最佳的阅读方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导读书目的告知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发布导读专栏,也可以在图书馆自修大厅中建立导读栏,或者在读者活动中进行宣传与推广。二是要在为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读经典”活动中提供深层次服务。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经典,多读经典,我们要让全社会的青少年都能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经典藏书,增强青少年“读好书”的意识。阅读经典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有效方式,经典阅读对于青少年而言,也是一个砥砺个人气质与增强文化修养的有益过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经典图书馆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免费自由地向全体市民开放经典图书的阅读。与此同时,少儿图书馆应建立经典图书专架,以精装图文版和漫画版经典图书,将晦涩难懂的古典著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给青少年读者。为了养成青少年的阅读能力,激励青少年阅读经典著作,开阔青少年的阅读视野,使青少年领悟经典的思想光辉,图书馆工作者要在提供导读目录的同时给予一定的阅读评论,以此提升青少年的阅读品位,启发青少年的思维,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养。三是要在引导青少年的网络阅读中提供深层次服务。开发经典著作网络版,供青少年网络下载,充分发挥经典图书对于网络阅读的积极引导作用。小学生阅览室的书柜可设计成书本或船的造型,孩子们走进阅览室,即可在“书海”中邀游,与好书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仔细观察流通数据,找准流通率较高的图书,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图书分类,如童话世界、科技天地、历史纵横、世界之窗、军事天地、动物世界、大自然、中外名著、中外历史名人、少年儿童期刊等,使青少年初次进入阅览室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

(二)针对青少年思想活跃思维灵动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阅读活动,提升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积极性。

一是结合“世界读书日”、“公共图书馆开放日”、“未成年人读书节”、“父子共读书”等活动,为青少年读者做好图书推荐服务工作,引导他们学会选择图书,引导青少年“好读书”,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二是通过开展采风、参观等活动,实现“看”与“做”相衔接,“读”与“动”相结合,让阅读“动起来”,青少年通过体验、互动,亲身感受获取知识、提升技能的愉悦,从而激发青少年自主阅读的热情。如开展“知识采风活动”,让青少年走出家门去参观科技馆、种植园、动物园、纪念馆等,通过互动交流,青少年可以品味“读书好”,体味知识的魅力。三是通过读书会、书评、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以文会友”、“以书交友”,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分享阅读的喜悦,寻找知识的共鸣。以图书馆为平台,促进青少年互相交流,开展分享阅读活动,激励青少年阅读。相对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宣传,同龄人之间相似的生活学习背景、心理状态下的表达,更容易赢得接受,同时也能以“书”为桥梁,为独生子女们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心理上的信服转化为阅读动力,能持久的点燃青少年内在的阅读激情。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评选活动,促进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如开展“我看好书”、“阅读点亮人生”、“好书我推荐”、“青少年读者之星”等竞赛、评选主题活动,并为获奖者准备一些小奖品,可以极大地促进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青少年习惯于走进图书馆,也就是迈出了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一环。

(三)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阅读特点,图书馆应优化阅读环境,把青少年吸引到图书馆,提高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

一是强调以人为本,优化图书馆的借书环境。图书馆应优化充满温情的借书环境,吸引青少年借阅图书,尤其是在青少年借阅流通部门,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设计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各类服务形式,通过优化人性化的借阅环境,让青少年在快乐中亲近书籍。二是倡导“青少年读者至上”,美化适宜青少年的阅读环境。根据青少年年龄的特点,建立多功能、多门类阅读室,对阅览室进行不同的背景设计。比如装饰色彩斑斓的墙纸、装点郁郁葱葱的花木、添置色彩艳丽的小桌椅等,充满鲜活气息的阅读环境对青少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然亲和力。面对此情此景,无需语言诱导、劝说,青少年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这种氛围中。三是重视人性化、多样化阅读,强化吸引青少年的人文环境。弘扬以“读者为本”,在美化阅读环境的基础上,更要张扬一种人与人互动的阅读理念。事实表明,单调的阅读形式和服务形式会让青少年感到厌倦。因而图书馆应增强规章制度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对青少年读者的限制与束缚,真正让青少年放松身心快乐阅读。与此同时,图书管理员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尊重青少年阅读取向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是激发全民族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造就一代有知识、有文化、有个性、富有创造力的新人的重要前提。因此,管理员既要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同时又承担着沟通与引导青少年读者的工作职责,真正当好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在青少年读者看来,管理员既应是和蔼可亲、关心备至的长辈,又应是无所不知、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惟其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充满人性化、多样化,适宜青少年阅读的人文环境。

(四)营造有益于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的家庭氛围,增进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础性。

在网络大背景下,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赖于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校氛围营造。要重视社会氛围的营造,社会是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大熔炉;要关注学校氛围的营造,学校是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阵地;尤其要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家庭是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阅读环境对于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讳言,目前的现实是,我们的住房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美化,家具越来越好,电器越来越先进,可又有多少家庭还留存着一块文化的绿洲呢?我们千万不能重蹈这样的人生悖论,“穷得只有钱,富得就是没有书。”我们在强调社会的氛围、学校的环境和图书馆的引导对于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家庭对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直接影响,应当倡议家长为青少年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气氛,给青少年子女准备阅读书籍、提供阅读条件、营造阅读环境。尤为重要的是,家长应当率先垂范、带头阅读,辅助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阅读教育,教育青少年子女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遵循科学的阅读方法,甄别有益的阅读内容,真正使自己的孩子做到开卷有益、终身受益。毕竟学生在家庭的时间多,接触父母的时间比老师要多,交流起来也更为轻松自在、更为直接方便,所以,一般而言,青少年更渴望父母对自己的正确引导。进而言之,只有充分发挥家庭对于青少年阅读的耳濡目染作用,才能促进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有效养成。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年度报告[EB/OL].http://www.cnnic.cn/gywm/ndbg/.

[2][美]珍妮特·沃斯等.学习的革命[M].顾瑞荣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美]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杨豫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4]胡远慧.中小学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5).

猜你喜欢

纸质图书习惯
上课好习惯
图书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班里有个图书角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