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2013-03-27赵学法

地方治理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特色科学

赵 剑,赵学法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a.社科部;b.院务部,河南 信阳 464000)

科学发展观中关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具体国情以及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社会和谐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主要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下,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尤其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时期,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1]。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角度上讲,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的角度上讲,社会和谐是新时期党领导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形态。

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离不开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进步,各方面相互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2](P17)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最根本的基础,只有坚持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提升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才能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最根本的基础。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条件和目的,只有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汇聚各方面的力量,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才能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拓展和创新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八个大字内涵丰富深刻,是我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探索的智慧结晶,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拓展和创新,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我党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创新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直接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问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并得出了两个相互联系的结论。1986年9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3](P172),其实已经蕴含了对“先富”、“后富”发展策略可能造成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初步思考,并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全面阐释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对其本质属性的把握也更加全面。党的十六大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4](P14)。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5],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首先,“社会和谐”明确指出了共同富裕时的社会形态,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追求的先决条件就是共同富裕。其次,“社会和谐”中的发展观具有更广阔的内涵,比共同富裕具有更加直接的现实性。它在对资本主义的贫富差别和不和谐现象的批判中,以理论和制度形态体现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最后,社会和谐作为党领导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形态,要使其在新时期成为社会现实,还需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21世纪,我们在取得辉煌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贫富差距、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利益群体诉求冲突等问题,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已进入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要破解发展进程中的难题,首先就要回答和解决中国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和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命题。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新成果,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从理论指导意义上讲,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从实践指导意义上讲,只有继续推进科学发展,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业已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6]

首先,推动科学发展,对于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科学发展对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统领全局的战略意义。其次,推动科学发展,对于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至关重要。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在坚持“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把握和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推进改革发展步伐,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

首先,促进社会和谐,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它要求我们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这既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前提。其次,促进社会和谐,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最后,促进社会和谐,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惟其如此,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胡锦涛7.23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2012-07-24.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2.

[6]胡锦涛.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4-11-21.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特色科学
特色种植促增收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医的特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