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瑕不掩瑜
——评《上海百科全书》(二〇一〇)中近代历史事件相关条目
2013-03-27张绍铎
张绍铎
与时俱进,瑕不掩瑜
——评《上海百科全书》(二〇一〇)中近代历史事件相关条目
张绍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一九九九年版 《上海百科全书》(以下简称一九九九版)的基础上推出了二〇一〇年版 《上海百科全书》(以下简称二〇一〇版)。该书收词四千余条,二百七十万字,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笔者不揣浅陋,对该书中近代历史事件相关条目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二〇一〇版对近代历史事件的条目做了一定的增删,反映出与时俱进的特色。二〇一〇版收录近代历史事件计八十二条,①详见《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分类目录第6页“历史事件”栏。比一九九九版增加了四条。②相关条目详见 《上海百科全书》一九九九版分类目录,第35页,始于“中英吴淞之战”条终于“挤兑黄金风潮”条。但详细比较,就会发现二〇一〇版删掉或合并了一九九九版中的十七个条目,如将“北门之战”并入“小刀会起义”,将“虹桥机场事件”并入“淞沪会战”,将“臧大咬子事件”、“摊贩事件”、“舞女风潮”、“劝工大楼血案”、“富通事件”等解放前夕发生的群众运动,或撤销或并入其他相关条目。上海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据点,撤销这些条目并不等于忽视上海的这一历史作用。一九九九版的大部分相关条目,如 “一九〇五年反美禁约运动”、“陈其美讨袁”、“五卅运动”、“国货运动”、“七君子事件”等,都得以保留。而且二〇一〇版还增加了 “苏报案”、“五四运动在上海”、“六二三反内战请愿”、“反‘美扶日’运动”、“上海各界抢救教育危机斗争”等条目。这些条目的增加,无疑使二〇一〇版更全面地反映了近代上海的民族民主运动。二〇一〇版在近代历史事件条目上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对一些国际交流方面条目的增加上,如“格兰特来访”、“罗素来访”、“泰戈尔来访”、“卓别林来访”、“萧伯纳来访”、“杜威来访”、“上海万国禁烟会”。这些条目的增加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另一项重要历史作用,即上海作为华洋杂处的国际大都市,在近代以来的中外交流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很长时间里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正因如此,罗素、泰戈尔等国际名人或专程访沪,或把上海作为访华的第一站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站。与一九九九版相比,二〇一〇版也增加了几个与城市发展史相关的条目,如“《上海土地章程》”、“上海开埠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费唐法官报告》”。这些条目与外国殖民者对上海的建设和发展相关。以往的中国近代史论述中,我们对殖民者剥削和奴役中国人民的一面强调的比较多,对他们在上海发展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持否定态度。但世易时移,今天,外资和外国人在上海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〇一〇版相关条目的增加,反映了编撰者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眼光看待外国殖民者在上海发展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值得肯定。
当然,二〇一〇版这样条目浩繁的巨作,难免也存在一些错漏。兹举近代历史事件的部分条目,与编撰者商榷。
首先,个别条目与二〇一〇版本身的“上海大事记”内容有自相矛盾之处。如,“一九三〇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条①②④⑤⑥⑦⑩11○13○ 《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837、848、4、245、850、246、247、851、186页。记载该会议于六月十一日在上海举行,但大事记中的相关部分②《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837、848、4、245、850、246、247、851、186页。却记载该会议六月九日召开,十一日通过李立三起草的决议案。对于立三路线决议案的通过日期,两处并不冲突,都是十一日,但会议是九日开始召开,还是十一日开始,却有明显的自相矛盾之处。根据会议列席者李维汉的回忆,“一九三〇年六月十一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上通过了李立三起草的 《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在六月十一日政治局会议正式通过这个决议之前,政治局在六月九日曾开会讨论决议草案”,“六月十二日,中央政治局向共产国际呈报了上述决议”。③李维汉:《回忆与研究》,第304-305页,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据此,可以认为,一九三〇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很多次,但是以讨论《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为内容的会议有两次,分别为六月九日和六月十一日,正式通过决议的是六月十一日会议。那是否可以认定会议是九日召开十二日结束呢?在当时白区工作环境中,政治局开会的议程可能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规范,该条目本身和大事记中的相关表述应该更慎重一些。又如“八百壮士”条④《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837、848、4、245、850、246、247、851、186页。记载谢晋元率领四百余名官兵在四行仓库抵抗日军四昼夜,但大事记中的相关部分⑤《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837、848、4、245、850、246、247、851、186页。却称谢晋元率领八百名官兵坚守四行仓库。据笔者查核,谢晋元率领的是一个营,四百余名官兵。“八百壮士”只是舆论界的叫法,八百在这里是虚数而不是实数。又如,“江苏农民银行血案”条⑥《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837、848、4、245、850、246、247、851、186页。记载,汪伪特工将中国银行职员一百七十人集体绑架到伪特工总部作为人质。但大事记中的相关部分⑦《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837、848、4、245、850、246、247、851、186页。却记载,汪伪特务抓捕中国银行职工一百二十八人。笔者查的几份资料⑧如马啸天、汪曼云遗稿《我所知道的汪伪特工内幕》,第75页,黄美真整理,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多显示,汪伪特工分两次抓了一百七十多名中国银行职工。当然,也有资料⑨陶隐菊:《孤岛见闻——抗战时期的上海》,第90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显示汪伪特工绑架了中国银行职员一百二十八人。但具体抓了多少人,还要看相关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又如“‘江亚’轮事件”条,⑩记载“江亚”轮的沉没是由于当时飞经上空的一架国民党海军轰炸机的一枚炸弹不慎坠落爆炸所致。而大事记中的相关部分却称,(11)《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837、848、4、245、850、246、247、851、186页。“江亚”轮遇水雷被炸沉。显而易见,两种说法相互矛盾。当然,这也反映了“江亚”轮沉没原因尚无定论的现状,实际有多达六七种猜测。(12○ 见郭太风主编《民国名人未解之谜》,第317-321页,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除了上述自相矛盾之处之外,大事记好像没有根据二〇一〇版条目的增删做好相应的修订,如 “格兰特来访”、“罗素来访”、“泰戈尔来访”、“卓别林来访”、“萧伯纳来访”、“杜威来访”、“上海万国禁烟会”等条目在大事记里就没有反映。“历史事件”栏目的全部条目总体上似乎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列,但一些条目的位置又明显违背这一规律,让人费解。
其次,个别条目在细节考证和行文统一方面有所欠缺。如“虹口公园炸弹事件”条(13)《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837、848、4、245、850、246、247、851、186页。中,记载被炸伤的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为野村吉三野,被炸伤的驻沪领事为村井创松。经笔者查阅中文和日文资料,(14)重光葵:《重光葵外交回忆录》,第100-101页,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日文版《重光葵外交回想录》,第119页,东京:毎日新闻社,1978。这两个人的名字应分别为野村吉三郎和村井仓松。该条还记载被炸伤的还有领署书记官友野。这个“领署”让人不明就里。实际上这个人的职务应是上海日本居留民团的书记长(即秘书长)。另外,在这一条目里,日本人的名字有的是全名,有的只有姓没有名。笔者认为,似乎统一为全名更好。被炸死的上海日本居留民团会长的全名是河端贞次,被炸伤的居留民团秘书长的全名是友野皮。
再次,个别条目在内容的全面性及与城市现实景观的联系上还有商榷的余地。如“虹口公园炸弹事件”条①《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186、741页。中,记载袭击是在驻沪韩国临时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由尹奉吉实施的。这个没有错,但忽略了中方发挥的作用。事实上,袭击案的最初想法出自中国军政要人陈铭枢、蒋光鼐和蔡廷锴,江湖上的“暗杀大王”王亚樵是中韩双方重要的中间人。②石源华:《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论》,第270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如果在该条目中,稍加提及中方的作用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史实。另外,该条目的最后如果能提及在事发现场(现在的鲁迅公园)修建的尹奉吉义士纪念馆——梅亭,就更好了。与此类似,在“犹太难民避居上海潮”条③《上海百科全书》2010版,第186、741页。中,如果最后能提及“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就更好了。
上述值得商榷之处并不影响二〇一〇版相关部分的总体质量,即瑕不掩瑜。笔者认为,为了更充分地体现此类百科全书的知识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应该在每个条目的最后标明该条目的撰写人及其所依据的最主要的资料。毕竟,如果条目的撰写人是该领域公认的专家,就能提高其可信度。撰写人的名字挂在条目的后面,等于把撰写人的名誉和条目撰写的质量捆绑到一起,也能让撰写人多一份谨慎。百科全书类书籍的质量除了受制于编撰者的权威性、认真程度等因素之外,还受到当时相关领域研究水平的制约。每一个条目的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字,应该依据当时国内国际最权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提炼而成。条目后列举撰写人所依据的最主要的资料,既便于相关领域的学者判断其权威性,也有利于对该条目感兴趣的读者按图索骥扩大阅读。
张绍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