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依靠谁——上海市杨浦区旧改征收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3-03-27杨浦区旧区改造指挥部临时党委
○杨浦区旧区改造指挥部临时党委
党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旧改征收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旧改征收在政策、资金、房源等基本要素有效配置的同时,主要是对被征收人进行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利益协调并达成共识。
2012年,杨浦区全年启动的6个征收基地,全部在1个月内达到85%的签约生效条件,在规定的3个月签约期内达到95%左右的签约率,出色地完成了征收5066户、收尾8个基地的年度目标任务,创造了旧改征收的“杨浦速度”。杨浦的旧改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始终坚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深入宣传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群众对旧改征收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才能确保旧改征收又好又快地推进。近两年,我们通过《真情》、《春风化雨》、《新家园》等平台总结推广了大量旧改群众工作成功案例,透过这些案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更让我们感受到做好群众工作的不易。联系旧改征收工作的实际,我们感到,做好旧改征收群众工作同样需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明确旧改征收群众工作“为了谁”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常说的两句话就是对“为了谁”这一问题的最好诠释。一句叫做“征收为民,造福民生”。旧改是杨浦最大的民生,面对尚有180万平方米体量的旧改任务和群众要求旧改的强烈呼声,“征收为民,造福民生”已经成为杨浦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的核心理念之一,并坚持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旧改征收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旧里居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可以说,这一理念的定位,是我们旧改一线的同志理直气壮、问心无愧推进旧改最重要的底气,也是我们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推进旧改的强大精神动力。
另一句话叫做“我为亲人搞征收”。这句话把“征收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升华。视被征收人为亲人,表明旧改一线的同志有更强的群众观念,对群众有更深的情感。能把被征收人当亲人,就能带着感情做工作,就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就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能把被征收人当亲人,就能带着责任做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居民群众二次征询成功后的欣喜若狂,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每完成一个征收基地的工作,就好像离建成小康社会又进了一步。
二、凝聚征收工作力量,明确旧改征收群众工作“依靠谁”
1.始终凸显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工作离不开群众参与,群众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对政策方案、工作举措的认同度、配合度、满意度上。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二次征询”,尊重民意。意愿征询,要不要征收,由居民自己说了算;方案征询,以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包括被征收居民在内的各方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进行优化完善。二是“邻里互动”,共建共享。2012年我们对“集体签约奖”进行了创新,在继续运用“组块奖”激励的同时,设立基地签约比例“点数奖”,在基地达到协议生效条件后,每增加一个点数,对已签约的居民增加奖励,以此激励更多居民参与邻里互动,争取多签约、多得益。三是结果公开,接受监督。在征收过程中实行全公开、全透明,杜绝暗箱操作,全方位接受居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以此不断规范征收行为,提高群众对征收工作的满意度。
2.始终凸显社区干部的主导作用。街道和居委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熟悉社情民意,通过“分片划块”机制,形成由街道处级干部牵头包干,居委干部、征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征收工作推进机制,在宣传政策、引导居民、帮困解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始终凸显区属单位职工的示范作用。在征收中坚持“体制内先行”,依托区属单位做好本单位职工思想工作,率先签约,引领群众,为“阳光征收”扩大了示范效应,有效带动了各个基地的签约进度。
4.始终凸显第三方公信人士的助推作用。律师、社区法律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全程参与征收推进,发挥专业特长,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矛盾复杂的家庭做工作,打消他们对政策、方案的顾虑,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例如,平凉路街道分指挥部在13街坊基地挂牌成立了“老韦调解工作室”。街道司法所调解员韦登义,作为公信人士介入司法咨询、协助调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把握旧改特点规律,明确旧改征收群众工作“做什么”
旧改征收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往往呈现利益诉求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等特点。要明确旧改征收群众工作“做什么”,就必须把握旧改征收工作本身固有的特点规律,把握被征收人的心理特点和利益关切,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旧改征收群众工作。
1.传递“阳光”征收正能量是旧改群众工作的永恒主题。虽然旧改征收“阳光”政策机制已经得到绝大部分群众的认同与信任,但仍有少数人抱着“早走吃亏、晚走得益”的思维定式不肯签约,也有少数人坚持超出政策范围的非理性补偿诉求,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些消极心理情绪是制约协商签约的主要瓶颈。旧改群众工作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教育引导的力度,为被征收人打消疑虑、丢掉幻想、回归理性;同时要用“前后一致,不开口子,一杆子到底”的底线坚守,兑现阳光征收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2.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是旧改群众工作的基本职责。“补偿多少、安置怎样”是被征收居民的核心关切,“不患寡而患不均”则是居民的普遍心态,旧改群众工作应当围绕群众的利益关切,在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上尽职尽责。要坚持依法公正补偿,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居民合法利益最大化;坚持“早走多得益、晚走少得益”的正确导向,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坚决防止和查处钻政策空子、弄虚作假骗取补偿款等不法行为;在选房等敏感问题上,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机会均等、老少无欺的公平机制;要着眼被征收家庭人口结构特点,精心为居民设计合理的补偿安置方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的被征收人,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扶贫帮困、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依法、和谐、阳光征收的良好局面。
3.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家庭矛盾是旧改群众工作的重点难点。面积小、人口多是二级以下旧里的一个特点,“一产多户”、“共有产”家庭比较普遍,这些家庭往往矛盾复杂,补偿诉求各异,如果家庭成员达不成一致,就很难顺利签约;还有一些家庭的潜在矛盾,在征收过程中因利益分割全面引发,有的甚至造成亲人反目、家庭失和。旧改群众工作就是要善于调动各种资源,多方位、多渠道努力为被征收人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家庭矛盾,促进尽快签约。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街道、居委、社区法律工作者等搭建化解矛盾平台,收到良好积极的效果。
四、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明确旧改群众工作“怎么做”
做好旧改群众思想工作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不仅要运用“走百家门,知百家情”已被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工作方法。2012年我们在旧改征收实践中形成了六个特色工作方法。一是心理疏导法。主要是疏导居民的观望、徘徊及诉求不理性等消极情绪。大桥96街坊、101街坊基地分别成立了由20名和35名已签约居民组成的“携手搬迁志愿者服务队”,以“拉家常”的方式为未签约家庭作心理疏导。定海152街坊C块征收时,基地临时党支部组织已搬迁居民“回娘家”与未签约居民谈征收注意事项,解开了他们的心理顾虑。二是带头签约法。在征收基地所在的居委会,大都有居委干部或其直系亲属的房屋被征收。每一个居委干部都有一个坚定的承诺,就是一定会首日签约。三是深入宣讲法。为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新政,采用白天宣讲,动员每户在家的老人;晚上宣讲,让上班族能听到政策的解读;入户宣讲,确保每一户至少有一半以上人口能知晓新政。152街坊先后举办了32场宣讲会,2场“律师教你如何顺利签约”专题讲座,到100多个家庭当面宣讲,召开4次座谈会,面对面谈心交流近千人次,到签约首日创造出超过65%的签约率。四是“工作室服务法”。在平凉13街坊基地上分别成立了市级劳模曹国珍工作室、社区司法调解员“老韦工作室”,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受到居民广泛欢迎。五是反复提示法。为了让居民掌握签约进度,利用小区宣传栏、人性化标语、公告等进行造势的同时,还采取了发放宣传手册、短信友情提示、为已签约家庭贴上幸福帖等措施,形成了人人知晓旧改、人人关注旧改的氛围。六是旅游看房法。为让居民直观感受安置房周边环境、生活设施、配套交通及菜价物价等生活指数,组织居民看房一站游,将杨浦区域以外的配套安置房源串联成几条路线,委托专门旅游公司,组织居民集中看房选房,方便了居民群众,增加了居民对外区房源的认可度,提高了选房工作效率。
总之,做好旧改征收中的群众工作,需要苦干、实干、创造性干;需要一支有业务技能、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的骨干队伍;更需要不断在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征的是房屋,收的是民心”,把每一个旧改征收项目打造成造福民生的民心工程。
(责任编辑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