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受批评的智慧

2013-03-27唐剑锋

党政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意见民主

○唐剑锋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也就是说,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是一种政治胸怀,是一种执政雅量。

有人认为:当中国进入了众声喧哗的时代,所有事情都有了不同意见,政府经常成为舆论的标靶;因此“承受批评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功”。的确,在一个民主法治的时代,在一个文明进步的时代,人民群众对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质询权的要求,日趋强烈。顺应时代发展、顺应群众需求,也应该是政府的一项义务和基本功。

在一个享有充分表达权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权力。政府每做出一项决定,肯定会有赞成声,难免也会有不同的声音,甚至会掺杂着反对声。怎样面对不同的声音?怎样面对反对声?这是考验政府智慧的时候。只有具备一定的“忍受度”,才能坦然面对不同的声音、反对的声音。能够承受反对声,并能够从不同的声音中、反对的声音中吸取有用的意见,对完善政府的决策、改进政府的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自觉在群众监督下工作,自觉承受批评意见,是一种执政成熟的表现,也是一种博大的政治胸怀和政治勇气。

海纳百川是一种大智慧,大胸襟。一个不回避问题、不掩饰矛盾、不怕质疑、开门接受群众批评的政府,才能有效集中民智,才能有利于群众实行民主权力,才能杜绝“公权力私用”现象。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一个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才会以博大的胸怀,去勇敢面对批评声、质疑声;群众对政府的决策,赞成也好,反对也罢,说明“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如果群众不相信政府,就不会关心、关注政府所做出的每一项决策,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时“鸦雀无声”才是最可怕的。麻木不仁,不就是最大的反对吗?

群众反对并不可怕,不说话才最可怕,那样的政府,将是最危险的。在社会变革时期,在利益调整时期,政府的每一项决定、每一项决策出台,如果没有人站出来说不好,也不正常。作为人民政府,不但要有承受批评的智慧,更要有发动群众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勇气。用接受不同意见和建议,用容忍反对意见的事实,让群众看到政府没有自己的私心,也没有自己的私利,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这种的开诚布公,难道不是在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吗?

人都有弱点,都愿意听“顺耳”的话。作为一个人民的政府,作为一个现代的政府,作为一个承担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使命的政府,作为一个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政府,就应该向世人表示出自己的大度:鼓励各种观点、意见“百家争鸣”。本来来自民间的声音就不一致,这也是民主的一种表现。有一句话,叫做“人一上百,形形色色”,每个人不同的观点,都可以自由争鸣,才能达到最后的统一,这是大智慧下的“集中民智”。

能容不同意见者,能容反对意见者,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作为执政党,作为人民政府,要将承受批评视作政府的一项基本功,并作为政府职能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充分保证人民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才能防止脱离群众,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

政府如何对待来自群众中的不同意见,关系到民主能不能落到实处。一个能够承受批评的政府,是一个包容的政府,是一个睿智的政府,是一个能够代表不同利益阶层意见的政府。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成为人民信任的政府、爱戴的政府,才能引领大家一道完成伟大的使命。

(责任编辑 张 敏)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意见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