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要勇于攻坚克难
2013-03-27朱文鸿
○朱文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回答了人民的关切,描绘了共同奋斗的图景,提振了民族的信心。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许多新的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我们一定要有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
善于攻坚克难体现了领导干部对责任的敬畏之心。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说过,“大石拦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树立“事业大如天、责任重如山”的意识,拥有责任感,是一切领导者的灵魂,它折射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和人格的高下。领导干部有了责任感,就能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做了有利于人民的事,就会感到满足和欣慰;若为官一任,一事无成,甚至损公败业,就深感内疚、惭愧和悔恨。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大胆创新,真抓实干,诚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攻坚克难,必须敢于直面矛盾。“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解决难题必然要触及各种矛盾,甚至会得罪一些人,受到阻挠和责难。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敢于碰硬的精神,没有一身正气和坚定信念,是难以做到迎难而上的,也是解决不了难题的。特别是那些久拖不决、积重难返的难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在那些各种利益盘根错节、消极腐败现象严重的地方,影响难题解决的因素很多,倘若领导干部不敢碰硬,听任难题发展下去,难题就会越积越多,遗患无穷。其实,对于难题越是回避,就越是陷入被动;如果真正敢于碰硬,反而能够攻克它、解决它。
攻坚克难,必须善于果断决策。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领导决策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尤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的紧要关头,需要领导决策者表现出果断品质,抓住瞬间即逝的时机,果断和迅速地做出决定。领导者的果断性,要求领导者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选择方案,必须坚决果断,迅速及时。
攻坚克难,必须凝聚群众力量。“中国梦”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梦想,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从群众中吸收来的一点一滴,都将汇聚为我们解难题的强大武器。只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集中群众智慧,特别是注意听取有识之士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就一定能够找到攻坚克难的钥匙,走向成功的通途。
攻坚克难,必须勇于开拓创新。“中国梦”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攻坚克难,还必须防止“思想懒惰”。所谓“思想懒惰”,是指少数领导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思想懒惰”是领导干部的大忌。领导干部如果“思想懒惰”,就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内部的必然联系,就不能在丰富的实践中概括、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并用以指导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其结果往往是固守老套路,坚持老主张,工作缺少计划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事到临头草率决策、匆忙应付,轻则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则劳民伤财、遗患无穷,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不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又不深入掌握和研究实际情况,缺乏思考和分析,这也是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做表面文章、盲目攀比现象滋长蔓延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然会发生扭曲,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蜕化,攻坚克难更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