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支持下大学生社会探究学习的实践探索——以宁波大学为例

2013-03-27徐晓雄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2期
关键词:成员资料交流

刘 岩,徐晓雄

(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是问题而不是感知。[1]探究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制定方案、获取资料,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等。但是,目前的探究学习还存在探究主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的不够紧密,资源来源不丰富、学习交流难以突破时空限制、探究作品表达单一等问题。而建立在数字技术上的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和及时性、海量性和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能够为探究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能够解决探究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来创造探究环境,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了新媒体时代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化时代大学生社会探究学习的现状反思

本文所要探讨的社会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探究学习。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探究学习,需要对大学生社会探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1.探究主题的选择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往的社会探究往往把奉献社会作为一个口号,学生大多是按照整齐划一的模式进行探究,探究主题大多是教师提前作为课题布置下来的。这样强制灌输的探究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对大学生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社会探究大多处于应付状态,对大二、大三的学生来说,社会探究作为两个学分的必修课,相对来说会认真一点,而大一的学生则完全是走形式,走过场。因此,教师要做的不是带领学生探究,而是将学生的好奇心这种自然资源充分地激发和利用。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将社会探究作为一种强制性、机械化的实践活动。

2.交流讨论受到时空限制

社会探究大多以小分队的形式进行,成员之间的交流除了面对面以及手机通话交流以外还包括异步交流和小组课下交流讨论等。除面对面交流外,以往的探究过程中实时交流仅仅限于手机通话的语言描述以及短信等文字的回复,而且这样的交流也只是一对一的交流,要使交流更加图文并茂,小组讨论随时随地进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3.资料来源不丰富

在探究学习中资料的获取是很关键的一步。以往的探究,小组成员获取资料的主要方式是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或者是对权威专家的访谈以及社会调查等。相关资料的获取就成了探究过程中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环节,而且通过图书馆获取的资料可能不全面,专家可能抽不出时间接受访谈,也可能找不到那么多的调查对象,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

4.探究作品的表达形式过于单一

以往的探究作品通常是一个调查研究报告,一篇感想或者是一个PPT展示等。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今天,学会数字化、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已经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做成一个视频发布到播客上或者是写一篇反思放到QQ空间或者是发表到微博上,或者是做一个人人小站,通过各种媒体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作品,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这些媒体都是开放的、共享的,通过上传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他人的评价,同时通过借鉴他人的成果可以取长补短,还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志同道合的群组将探究活动无限扩大下去。

二、新媒体支持大学生社会探究学习的思考

建立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新兴媒体类型很多,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数字电视新媒体 。[2]本文中所讲到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包括各种网站,博客、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等在内的网络新媒体和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媒体形式。

1.新媒体的特征

建立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具有以下特征:[3]

(1)海量性与共享性

互联网将全球的计算机和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具备了上网条件就可以得到任何地方的任何信息,这就为教师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社会情境提供了极大便利。另外,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为人们突破时空限制获得信息和输出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就进一步解决了社会探究资料来源不丰富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居民,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乐于并善于通过互联网获得有用的信息。

(2)多媒体与超文本

新媒体的多媒体性迎合了大众多元化的口味需求,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多媒体形式,可以通过博客、播客、微博、BBS话题讨论等等来获取信息和表达自己。另外与纸质媒体不同,新媒体融合超文本的特性,用户只要点击超链接,所有相关信息都可以通过超链接一一获取,省去了搜索筛选的大量工作,这样更有利于用户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立起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

(3)交互性与及时性

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及时性使人们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空障碍,特别是以手机为终端的微博应用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移动微博可以支持图文并茂的实时聊天,而且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到讨论中来,小组交流讨论无处不在,这样就实现了交流与环境的无缝链接,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通过社会性软件扩散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这种交流互动基于网络又被网络重构,具有强大的扩散效应。

2.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探究学习中的作用

新媒体以其传播上的无限性,沟通上的互动性,多媒体以及超文本,可以为社会探究学习的各个环节提供支持(如下图所示):

(1)创设真实的探究情景

为了使学生的社会探究活动与现实生活相连,教师需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新浪新闻、网易新闻、BBS论坛、微博以及其他权威门户网站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新媒体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以及超文本的链接使得信息的来源不但多种多样而且图文并茂,更容易创造适于探究的真实情景。

(2)发现问题、明确问题

新媒体虽然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来源,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学生能否发现其中的问题,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剥离事物的现象去发现问题的本质。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建立微群、QQ群、在天涯社区发布话题等对现象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交流,搜集不同的观点、看法,通过深入的讨论交流,一步一步接近问题的本质。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探究的问题,抽出问题的本质,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在这一阶段学生必须明确选题的背景、意义、选题的可行性,以及方案的设计和小组分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事先将选题背景、意义以及方案设计和分工做成ppt或者是思维导图先传到QQ群共享,或者是传到网盘中、人人小站上,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下载看到所有内容,以便于课上组间、组员、教师进行共同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内容的制作形式到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以及表达阐述是否清晰等方面。

(3)资料收集

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使得海量的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并且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盘、微博等很方便地进行共享交流,另外,通过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调查者可以认识更多的权威专家,通过他们的博客、微博等获得更多的权威资料。

(4)资料的整理

信息不等于知识,要使得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变得有意义就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批判能力、媒体表达能力以及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利用数字化时代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作品,可以整理成一篇网络日志、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做成一个视频等,这一阶段最能体现学生创造性精神。

(5)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阶段是个体智慧与群体智慧碰撞交流不断产生新知识的阶段。移动微博、飞信等以手机为终端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实时的交流更加图文并茂。另外,这些媒体的开放和共享性使得小组的交流讨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该阶段除了面对面交流以外,异步课下交流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大学生可以直接利用QQ发起多人会话,也可以利用微群的群聊功能,还可以在人人上实时聊天,只要是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发起一组人的活动。

(6)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反思可以是QQ空间的一篇日志,可以是140字的微博等。总之,网络环境下,反思不再只限于个体,只要和互联网相连接,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也都可以参与讨论,反思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个人反思。

三、新媒体支持下的大学生社会探究实践活动

本研究通过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对自己有影响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并利用新媒体来解决探究主题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的不紧密、实时交流存在障碍、资料来源不丰富、探究作品表达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整个探究活动按照“情境创设、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讨论——反思”的方式进行。

1.创设探究情景、发现问题

本研究要求学生选取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本次实践中教师选取的是新浪门户网站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教育问题以及优酷关于医患关系的几篇报道。

看完相关报道后,首先是建立探究小组,小组成员控制在4—6人,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保证分组的异质性、男女比例均衡等。本次探究食品安全问题的00团队有7个成员组成,分别来自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不同的年级,在探究学习经验方面参差不齐,有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互帮互助。小组初步建立自己的QQ讨论组,并选出小组长。教师明确选题要求: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具有探究可行性;00团队的大部分小组成员认为一日三餐与我们生活联系的最紧密,大家注意到平时学校周围就餐环境很恶劣,不法商贩利用地沟油获取非法利益,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最终选择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探究主题。

大概的探究主题确定了以后要进一步明确探究的具体问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来发表对探究主题的看法。组长决定大家进行一次头脑风暴,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你注意过身边的哪些食品安全隐患?你认为原因在哪里?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见解,这就需要讨论之前有充分的准备。小组成员之一将土豆网上收集到的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视频,整理成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并非质检不合格的食品都是不安全的,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提高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不应该人云亦云,盲目乐观和悲观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组长将组员的观点进行汇总,制作思维导图,共享到QQ群,通过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确定从国内食品安全现状、国内外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以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的措施几个部分进行探究。

2.收集资料

初步确定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后,小组成员开始行动:访问小餐馆食品卫生状况,获取不法商贩谋取非法利益的企图与途径;访问一些食品监管部门,进行访谈和调查获得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最新信息,通过电子图书馆获取国内外食品安全法规,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小组成员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取国内外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该小组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微群,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互动获取了不少权威性的信息。

3.整理资料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组长汇总资料。在汇总之前,成员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这一阶段也是成员发挥创造力的阶段,收集到的资料是否真实可信,是否完整全面、对探究主题是否有用等都要认真考虑。资料整理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是word文档、PPT、或者是将搜集到的超链接整理好发布到QQ空间、或者是将收集到的视频进行拼接,制作成视频文件等。最终大家将各自整理好的资料都通过投稿的方式将资料上传到小组的人人小站“明天我们吃什么”,整个小站由大家共同维护。

4.协作交流

在实时交流方面,00团队的学生通过登录手机微博进行微群交流,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群聊中。另外,QQ作为一个兼具实时交流和异步交流的工具也被广泛应用在协作交流中,小组成员针对人人小站中大家的作品进行评价交流。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主要是小组成员展示小组作品,通过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方案的合理性、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实用性,作品制作的美观性、小组成员的表达阐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5.反思

反思是探究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对探究过程中的得失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使整个探究活动的意义更加丰富,同时也可以将实践所得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博客作为个人反思的工具,支持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多种形式,更重要的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反思不再是个人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博主的反思进行评论,博主也可以通过追加评论与他人进一步互动,这样的反思才更具有深度和广度。00团队成员采取写博客的形式进行反思总结,小组成员在互动评价中不断完善进步。

四、结束语

新媒体在学生的社会探究实践中创造了适于探究的环境,解决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整个探究活动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学生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探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积极性不够高,应付心理强以及一些新媒体应用不熟练等问题。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3]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苏春燕.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实施案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

[6]陆璟.探究性学习[DB/OL].http://www.being.org. cn/yanjiu/tanjiu.htm.

[7]冯晓伟,张际平.网络探究学习及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0(6).

[8]胡俊.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9]王秋,吕雪川,张德凤.探究学习的历史沿革[J].化学教育,2002(11).

[10]郭莲花.探究学习及其基本要素的研究[J].学科教育,2004(1).

猜你喜欢

成员资料交流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