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指导委员会构建的研究
2013-03-26廖望春刘自强
廖望春 刘自强
[摘要]高职专业指导委员会是中国高职教育步入发展阶段的产物。文章就其社会功能、存在特性、组成形态、运行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高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案例,展开了社会化办学运行模式的具体探讨。所得出的结论是建立起由科研、生产、教学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来反馈社会信息,预测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参与教学管理的模式,它会对高职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 宝石专业 专业指导委员会
基金项目: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479号)。
随着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网络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已步入发展阶段,并表现出开放性的发展特征。作为高职教育社会化办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内建立开放式专业指导委员会,已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超越了传统的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在教育指导思想上,使高职教育与时代同步,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时代特色,担负起了生产力转化的职能;在教育管理上,把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融入到高职教育的管理之中,使其体现企业管理的优势,完善了职业教育的功能[1]。在这一新观念的影响下,围绕着现今高职技术院校的众多专业,已先后建立起各种类型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不断涌现,为专业的发展乃至整个高职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探讨开放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存在特性、组成形态,分析其运行规律,研究其功能作用,对推进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化办学意义重大。
一、专业指导委员会构建的理论基础
高职技术教育是实现科学技术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马克思主义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力三要素。而作为一般社会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它只有通过向生产力三要素物化形态的转化,才能作为一种现实生产力,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但科学技术要真正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则必须依赖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显现[2]。
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将最新的技术知识成果直接渗透到生产力要素之中,特别是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之中,完成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全过程[3]。通常技术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可概括为如下过程:首先,技术知识可直接提高劳动资料的科技含量,使之功能扩大,利用率提高。“大工业的起点是劳动资料的革命,而经过变革的劳动资料,在工厂的有组织的机器体系中获得了最发达的形式”。[4]432~433其次,技术知识可使劳动工具种类不断增加,效率不断提高;再次,也是最重要的,系统的技术知识可使劳动力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从而使劳动力发挥出更大的生产潜能,“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 [4]533~534
所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紧跟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现实生产力,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加速科技向生产力转化。而高职技术教育作为完成这一转换的最终环节,它在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它连接着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5],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技术教育独特的社会职能,也决定了其独特的办学模式。鉴于高职技术教育的特点,实现社会化办学是高职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高职技术教育面对社会,紧跟科技发展,参与到产、学、研一体化社会生产力形成与转化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之中。作为高职技术教育社会化办学的一种方式,建立起由科研、生产、教学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来反馈社会信息,预测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参与教学管理,无疑会对高职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高职教育需要开放式的专业指导。
二、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的现实需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技术成果应用型的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社会化办学的一种方式,开放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设立对高职教育极为有利:首先,有利用于人才的培养。它将产、学、研各方面的学术思想、技术知识融入教育过程之中,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保证了受教育者的知识构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特征;其次,有利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因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已经陈旧的知识教育,被动地接受市场的选择[6]。因此,创造一种具有开放特征、社会直接参与的全新教育模式,可以为高职教育提供足够量的知识信息,科技发展信息和社会需求信息,进而实现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的信息交流互动;再次,有利于发挥教育行政管理的绩效。
由于实行了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教育管理不再是一种封闭式的学校行政管理。管理要素日趋复杂,功能日趋多样化,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要对新运行机制下的教育经费、教学组织、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将诸如决策咨询、教研协助、教学监督指导工作纳入正常进行的轨道,均需要建立一种统一机构,来承担起新形势下的新的工作任务。再就是,有利于开发社会办学资源,建立起社会办学资源的共享体系[7]。由于当前中国社会拥有的资源极为有限,而有限资源的分配也不甚合理,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育资源更显得极具匮乏。与此同时,在社会范围内却广泛存在着教育资源的闲置现象,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和智力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开放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立将为高职技术教育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分配提供有效的手段。
三、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构成
1.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产生方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一般要求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反映社会需求,提供科技信息,有长期的管理经验,懂得教育规律并具有决策能力。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通过参与社会办学的企业、科研和学校选派,并与社会选聘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如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其成员的构成绝大部分由组成专业董事会的董事单位委派。同时,结合专业发展实际,从社会上开放式地选聘一批行业前沿、专业前沿、热心于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构成开放式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2.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组织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而言功能是:对外把握专业方向、接触学科前沿、了解人才需求、把握市场变动;对内深化教学内涵、强化实践环节、评估教学质量、提高综合素质。其成员的专业范围应涵盖教育、管理、技术、市场,其成员的来源范围应包括生产企业、流通环节、科研单位、市场监管、高等院校等。例如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则是选聘了四大类专职人员所组成的教育专家,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市场专家,他们所担负的任务、发挥的功能如表1。
四、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运作功能
1.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性质
开放式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围绕相关专业,组成的一种开放式咨询、管理、决策、推介机构。它通过沟通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各层次组织,选择有代表性的、权威性的、领先性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一个兼备教育与管理职能的教育合作组织。它的工作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各级教育组织参与管理机构的总体协调发展[8]。充分有效地发挥委员会在管理中的桥梁作用。
2.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1)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考虑可以调动的资源状况(包括师资、设备、教材、实习场地),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律,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制订人才的培养规格,知识构成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的具体培养目标:如《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9]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2)参与专业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之后,要积极地为专业教学,提供决策咨询、计划审定、教研协助、新知普及等系列服务。此外,还要适时地发挥指导、督促和检查考核的作用(具体工作内容见图2),并将这种关键性的作用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五、高职宝石专业指导委员运行实例
金陵科技学院在联办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配合与支持下,自1996年创办了材料科学方向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新专业开办以来,办学各方针对新时期社会化办学的特点,为调动办学各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及时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汇总意见和建议,组织好教学工作,经不断探索,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新的专业管理运作模式,即董事单位领导负责协调,董事会负责宏观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学术业务建设,教研室负责协调与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课程负责制的这样一种专业运作模式。
新的办学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巨大功能与作用逐渐显露出来。它上对董事会提供决策咨询;中对教研室实施学术帮助;下对任课教师进行督促指导,真正承担起了教学行政管理与教学任务组织实施之间相互衔接沟通的桥梁作用,已成为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功能机构。由于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们的出色工作,从而使得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整个教学工作构成了一个有效互动,协调运作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在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其自身的工作目标也日渐明晰,组织构成日趋完善,工作方式开始步入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实践证明,建立开放式专业指导委员会是促进高职院校社会化办学的有效途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目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要求我们以崭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方式来迎接这一挑战,进而树立起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社会化办学和建立开放式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无疑是对新的思路的有益的尝试。这将为今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贺哲.国外高校产学研建构的理论与实践[J].学术界,2009(5):287-292.
[2]刘自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发展的分析[J].江苏高教,1997(1):80-81.
[3]曾国屏.来自科学技术的哲学诉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4-1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万长松.对科学技术化与技术产业化的哲学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89-293.
[6]兰登·温纳.当代技术哲学与社会批判[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5):2-5.
[7]刘超美.从德国高等教育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2):79-80.
[8] 周永卫.高等教育价值的哲学思考[J].学术界,2008(5):135-139.
[9]刘自强. 高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构建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4):45-48.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