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思考

2013-03-26贾嫚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必要性思考

贾嫚

[摘要] 文章首先对我国开展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之后,文章从学术性标准、职业性标准、人格品德标准三方面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文章拟通过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的必要性和构建途径进行分析,旨在推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推进高等艺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高等艺术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必要性 思考

引 言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多重途径并行作用的,艺术就是其中一个分支,对于丰富文化形式,提升文化魅力,弘扬文化精髓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正如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教育应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艺术对于个人来讲,也可以塑造人格,净化心灵,同时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感,鼓舞人的进取精神乃至提高人们的气质。高等艺术教育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一直为社会所重视。但目前高等艺术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的培养体系一直都是“各自为政”,包括影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没有一个严格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尤其在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高等艺术教育更是几近泛滥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始开设艺术教育。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约有597所高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高等艺术教育,包括比较传统的表演、美术、戏曲等,同时也涵盖了许多新生学科,比如设计艺术、广告设计、媒体艺术、文艺展演等,已经实质性地发展成多学科专业并行相互融合的态势[1]。其实,在目前这个社会中,高等艺术教育日益“走红”并非偶然,而且具备很大的必然性,一是因为艺术教育的名字比较好听,容易招来生源;另一方面,艺术教育的大部分专业相对于工科、农科来讲培养成本比较低。但是招生学校的多样化,招生规模的膨胀化,其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保证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因此导致目前高等艺术教育可谓是鱼龙混杂。为此,建立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制订符合社会主义文化方法方向的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推进艺术教育深化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构建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分析

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依赖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可以说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规模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平均教育水平,而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才真正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教育实力[2]。高等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并不是说我们的招生规模扩大了,专业多了就代表我们的质量提高了,而是要看培养的人才是不是可以满足社会需求,是不是可以促进人自身价值的最大限度实现,以及高校自身的科研成果质量、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所以很多人说,高校这个作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储存知识的殿堂,正在逐渐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其人才培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想实现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就必须要制订统一的参考标准,比如学生毕业后英语的水平、计算机的水平、思想道德方面的标准、个人业务知识的程度、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否健全等等。否则,我们不同学校开展高等艺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没有一个标准,那就只能是各自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培养,有什么老师就开什么课,有什么条件就教什么学,那这样的高等艺术教育就谈不上什么发展。

关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的思考

我们经常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是说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人才算是高质量的人才?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具体可以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标准,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肯定不单单针对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是不是好,或者是不是取得了什么证书作为标准。而实际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范畴,对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标标准建设来说,我们主要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包括人才的学术性标准、职业性标准、人格品德标准三部分[3]。

1.学术性标准的建设思考

不管作为何种专业的毕业生,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学术研究基础,这是一个人自身专业价值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对于高等教育的最重要标准。尤其是随着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社会对于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需要高校培养出学术研究能力更强、专业知识更扎实的毕业生。另外,创新在这个时代也显得越发重要,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同时也包括艺术领域,都需要有创新作为基础支撑,而学术研究和专业知识则是创新的基础[4]。为此,有人进行研究还发现,一个人专业知识的多少与其创新能力的强弱有着明显的关系,虽然说知识丰富并一定创新能力强,但知识非常薄弱的则必然会影响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对于高等艺术教育来讲,我们同样需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建立严格的学术标准,即专业能力必须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合格的毕业生,才能取得相应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比如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般我们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学术性考量要求达到:(1)掌握艺术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规律;掌握艺术设计作品的分析方法和评价原则;(3)具有进行艺术设计学研究与教学的基本能力;(3)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学及艺术设计研究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即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要达到以上标准,才算具备了合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因此,各高校为了让毕业生实现和拥有相关的能力,就必须要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逐步优化。

2.职业性标准的建设思考

从职业性标准来说,是以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岗位适应性程度来评价高校的教育质量。而且这种评价方式是目前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最有效的评价过程。显然,要想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这就需要恰到好处的培养体系加上有针对性的培养过程。首先从学生角度来说,约翰·霍兰德将其分为六种职业性向(类型):(1)实践性向;(2)研究性向;(3)社会性向;(4)常规性向;(5)企业性向;(6)艺术性向。不同的人职业性不同,可以胜任或者说最容易胜任的岗位就不同。对于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来说,我们所针对的是不同类型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爱好和倾向、脾气和性格,我们针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学生需要结合其自身特点和学校现有的培养层次要求开展分类分层培养,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和价值。

基于此,学生的培养应该是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共同制订的,而且这种培养标准是唯一的,这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艺术人才。对于学校来说,不同类型的学校其培养能力和定位也不同。比如,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而言,其定位主要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的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这种定位,学校就要针对自身的办学能力为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明晰的培养思路,让学生形成明确的发展模式和准确的个人定位。再比如,一些研究性的大学所培养的艺术人才就应该在更深层次的相关领域有所特长,比如艺术研究、挖掘传统艺术等领域。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同类型的学生毕业后的趋同化,感觉自己好像是什么都能做,又像是什么都不能做[5]。

3.人格品德标准的建设思考

不管是什么专业,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首先必是人格品德方面的健全者。如果这个学生从学校一出来,其思想道德有问题,那么即使他有再高的水平,也注定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才。因此,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时,务必在学生人格品德方面加以强化,尤其是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因为艺术方面的人才更多的还是要从事相关熏陶人、影响人、提高人品味和层次的工作,因此这种人才的价值观至关重要;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艺术传承的就是一种文化,弘扬的是一种品德和精神,所以,如果从事艺术的工作者其本身人格品德都不过关,那么这将是我们一个民族的悲哀,也会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一般来讲,高等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构建的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迟延满足的能力;(2) 成长的意愿;(3)抗挫折能力;(4)品德修养;(4)思想政治素质[3]。

人格品德标准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相关方面的标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主流来看,的确是积极向上的,他们都普遍渴望成才,而且具有责任心,同时其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不少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德素质在滑坡[6]。尤其是目前面临各种思潮不断冲击我们传统社会道德底限的背景下,许多学习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凭借自身在专业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综合叠加的优势,开始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自由散漫、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思想,严重影响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艺术人才应该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较强艺术创新能力、深悟大众审美文化和审美情趣,懂得文化产业化发展规律的新型创新人才[7]。这同时也对高等艺术教育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现阶段开展艺术教育的学校越来越多,办学水平层次不齐,而且艺术教育所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更需要建立统一的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标准,这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艺术人才培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这一方面需要各高校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同时也需要从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设施的完善、管理理念的升华等诸多方面协同并进,最终才能构建出适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背景的艺术教育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关注高等艺术教育——高校艺术类专业设置与调整面临的形势与对策[EB/OL].

[2]毕正宇.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4).

[3]陈玉强,朱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

[4]黄玉枝.知识经济环境中创新人才的培养[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2(4).

[5]王伟.浅析基于职业类型的就业指导[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6]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其特点[EB/OL].

[7]邱红革.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大众文艺,2011(11).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必要性思考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