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学困生教学研究
2013-03-26马琰
马琰
[摘要] “后现代”主义为大学英语学困生教学提供了“生态化”的教学思路。以后现代 “差异性”、去“中心化”、“多元性”和“创造性”特征为基础,提出英语学困生教学应是注重个体差异,提倡师生平等,鼓励教学多元化和创造性的“生态化”的教学。
[关键词] 后现代 生态主义 学困生 去中心 多元性 创造性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主体间性视域下地方院校英语学困生转化与发展问题研究”(11JK0301);商洛学院大学英语教改项目(W11jyjx105)。
引 言
“学困生”指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学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柯克在上世纪60年代所提出。 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英语学困生在各个高校普遍存在,而且伴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其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英语学困生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以后现代教学观为基础对英语学困生教学进行改革,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化教学的精髓,更利于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和发展。
“后现代”与“后现代教育”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社会上世纪60年代所兴起一种重要的文化哲学思潮,其影响力波及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中, 并最终与之分裂,它是对传统人文和现代主义纯理性的否定和反叛。“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富于变化,因此其定义难以界定,但其基本精神和价值模式可以概括为:强调否定性和不确定的思维特征、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元化的方法论。
后现代教育观正是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现代教育的工具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后现代教学观强调教育的自主性、 隐喻性、 平等性、 开放性和多元化,提倡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1]。
“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学”
生态学( Ecology) 的定义是由德国学者赫克尔( E.H. Haeckel) 于1866年所提出,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 随着人们对“生态”理解的不断深入,促使“生态学”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大,就本质而言,生态学是揭示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无机世界之间所存在的复杂关系的学科[3],就广义而言生态学已不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想、观点和特殊的研究方法,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中引入生态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者斯图尔特(steward)所提出的文化生态学。1976年,克雷明(Cremin,L.A.)在他的著作《公共教育》 (Public Education)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概念。教育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注重研究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其目的是研究一定社会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力求实现教育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功能的一门科学。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就有学者开始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和方法延伸到教育研究,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根据教育部于2007年8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朝着教学理念“国际化”、多媒体教学“正常化”、课程管理“三级化”以及教育环境“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可见生态化教学将是中国高校英语教育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同时生态化的教学理念必然会为英语学困生的教学提供新尝试和思路。
后现代教育观与生态化教育观之关联性
后现代教育观是一种生态化的教学观,后现代主义者将生态化的观点引入教学之中,使得生态化教学观与后现代教学观休戚相关。后现代教育观强调去“中心化”和“强权性”,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教学过程的对话性和交流性;尊重“差异性”,包容“异质性”,反对追求共识和统一标准;承认和保护学习者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倡学习者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倡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者的不断发展。
生态化的教学观以学习者为本,注重人性,强调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终实现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发展。生态教学观旨在彻底改造传统教学观念下的教学超载、关系失衡、人性泯灭、话语控制、权力集中、和谐无存等现象。生态主义教学观从根本上杜绝了现代主义教育制度下所造成的学生人格扭曲和精神分裂的现象,充分实现学生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完全解放。
后现代主义对英语学困生教学的启示
英语学困生教学应当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后现代教学观所提倡的尊重“差异性”、“去中心性”、“多样性”及“创造性”重新审视学困生的英语教学,建构生态和谐的英语学困生教学系统。
1. 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的“差异性”观是一种生态化教学观的体现。生态教育观以生态学中物种多样性为基础,承认学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后现代主义的反对传统教育观念下所产生的“同一性”,提倡“差异性”,尊重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 “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让认知、智力、情感、基础、经验完全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按同一进度和同一内容学习,并以同样的标准评价他们,如果达不到同样的标准,他们就被贴上“差生” 的标签,这种 “公平” 事实上造成了对学生最大的不公平[4]。后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学习效果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不能成为划分学生等级的标准,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被“隔离”和“异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无可比性和优劣性之分。“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学困生都自己的价值和独特之处,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不仅使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更能够使他们获得个性鲜明的成长。同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其实是一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个体,促进教育走向良性与可持续性的生态发展之路。
2. 去“中心化”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主张消解“中心”,反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权威”和“主导”地位。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去中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师生关系方面应当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消解传统教育中教师的霸权地位,教师应成为学困生的倾听者,帮助者,交流着和支持者,教师应当真心关注学困生的情感与精神的需求,走进学困生的心灵、倾听学困生的心声,成为学困生感情的依靠和港湾。同时,在学困生和非学困生之间也应当建立起平等关怀的纽带,消除对非学困生对学困生的排斥和偏见,使他们能够相互倾听,相互帮助,使学困生能够消除自卑情绪,积极面对英语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这种“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正是贯彻了教育生态观中各“主体因子”之间的共同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协同进化最终和谐发展的主张。
其次,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性还体现在教学范式从传统的“独白式”向“对话式”的转变。教育活动不是教师带动学生,更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改造。真正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和对话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对话式”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在“沟通”、“理解”、“解释”和“意义”的基础之上。然而在当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独白式”的教学仍处于教学活动的主流地位。教师向学生“灌输”既定的“客观真理”,学生“异质性”的话语权被剥夺,教师用“独白式”的话语权力传递着“真理”的话语,学生主体的“存在性”已经完全消亡。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无疑会在“压抑”、“专制”和“枯燥”的“独白式”教学中迷茫、浮躁、沉沦;相反“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助于充分而合理地发挥学困生被遮蔽的主体性,使他们卸下加在他们身上枷锁,而重新追求自身主体的合理性, 以“主体”的姿态回归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对话式”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双向性”“主动性”的交流对话,它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重新塑造了教师和学困生的角色,否定了传统“单向式”、“独白式”的权威教育,形成了一个生态化的教学范式,彻底改善了英语学困生教学的模式。
3.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是对现代主义“二元论”主流思想的颠覆,是一种包容并进的思想。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提倡教育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差异性”体现在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困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制定不同的教学评价,打破整齐划一、简单机械的教育形式和评判标准,实行多元化的评价,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长久以来我国教育评价的标准往往重结果,轻过程[5];重分数,轻能力。分数的等级划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总是在分数的压迫下无法翻身,厌倦学习,从此恶性循环。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既要重视学习过程,又要注重学习结果;既要注重整体,又要关注个体,这种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视角评价学生不仅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能够关注个体的优势与潜能,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关怀思想,真正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
4. 创造性、开放性
后现代主义倡导创造性和开放性,反对本质主义和必然性。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知识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而主动建构和生成的,知识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个人头脑的创造物”,是主体在与外界的交往和互动中创造和生成的[6],因此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意义的创生。因此,在学困生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困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学生有所发展。例如: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易于知识的建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质疑或提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潜能。
结 语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关注教育的生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师生教育内部元素间的整体性、联系性、互动性和平衡性,是一种生态化教育观。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教育艺术,在学困生教学上提出了个体差异,师生平等,教学多元化和创造性的生态化学习理念,对大学英语学困生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 2005,5.
[2]方曙光.试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下教师素质的建构[J]. 湖北社会科学,2006,(6):148.
[3]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0.
[4]汪乔山.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后现代主义观透视[J]. 四川邮电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4):621.
[5]高会宗,李春仁.试评传统教学评价机制的功与过[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2,(3).
[6]向海英. 差别性 创造性 对话性 过程性 ——后现代视域下我国幼儿教育的应然选择[J]. 学前教育研究,2006,(11):11.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外语系 陕西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