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构建

2013-03-25张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校本理论

张华

20世纪80年代初,多元智能理论的问世,为教育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智能理念和改革新视角。在我国,长期以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多元多角度的课程改革已被广大教育学者所接受。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对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给予了重要的关注,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正好契合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国化特色。多元智能理论对2l世纪的学校体育课程探索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多元智能理论更有利于从关心智能发展方面看体育教学,能够满足师生实际的体育需求,更能体现“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理念以及实现学生自信自强的人生价值等。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组成部分,而目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因此,本文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试图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作一些探讨,以使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更符合21世纪的时代特征,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多元智能理论概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指出智能是在一种或者多种文化背景下,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是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的能力为关键,与一定的文化价值有关。而人的智能是以多元方式存在的,即言语、逻辑、音乐、视觉、动觉、人际交往、自我反省及自然等八种智能。每一个人都具备这些智能,每一种智能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使同一种智能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校本课程开发概念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到目前,对校本开发的理解是多样的,有来自国外的,也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因此,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理解,体现着实践本身的复杂性。随着学校课程实践的开展和深入,导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不断丰富。概括来讲,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发展学生为根本、以学校师生为共同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的课程开发策略和行为。

3.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经济文化差异较大,这就要求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也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使课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同时,在课程内容方面,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原则。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学生体育需求,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领导和师生共同组成开发主体,进行体育课程开发的一个持续性过程。

二、多元智能理论、校本课程开发、素质教育的关系

1.多元智能理论与校本课程开发互为补充

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事业的核心以及教育运行的手段,是教育主体之间用于传达信息、表达价值的媒介。同时,它是实施多元智能教育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学校所使用的课程高度集中,虽然课程内容上涵盖了多种智能的内容,但在课程中仍较少考虑到个体智能的多元性,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完成实施多元智能理论的切入,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一种课程设计的途径,而通过校本课程来贯穿多元智能教育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校本课程开发与素质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简言之,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民族或学生素质的教育,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等教育。素质教育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现有水平、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需要、以此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其核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也是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最大努力去实现学生的个体价值。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立足实际去实施的教育,而不是少数“精英”的教育。因此,有了这个一致性的契合,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文化是契合多元智能理论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智能具有明显的文化特性,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环境,智能的取向往往就是文化的价值取向。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它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活动。体育课程被视为一种体育文化载体,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考虑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众多、地区文化差异较大等系列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多元智能视角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三、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条件

1.学校体育课程政策法规保障

近年来,学校体育课程开发有了自己较大的自主空间,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体育课程。1996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确定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2002年,《全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正式公布了三级课程与管理文件和纲领,这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丰富

学校体育资源的相对充足,课程改革在资源和理念上具有可操作性。体育运动项目在生产劳动基础上发展起来,与一定历史、地域、民族等相关。因此,处于一定区域的学校,有很大的课程资源,体育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应与当地的民俗民风相结合,比如踩高跷、耍花灯等。

3.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体育教师一定的课程自主权,调动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多元智能的校本课程,更能针对学生的发展要求,针对学生的差异性,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智能的发展。

四、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构建

1.多元智能理论下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目标构建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各国体育课程目标的共同点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强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在多元智能理论下,学校体育教学必须立足学校、师生的实际,结合先进的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构建体育课程目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目标要切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所在区域条件,把课程目标改造成具有操作意义的学习目标。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具体目标:第一,运动参与目标。在这个参与目标中,人人都能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养成参与运动的意识,欣赏体育比赛,可以组织和带动大家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第二,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的技能,掌握最基本的运动创伤的处理技巧和方法。第三,身体健康目标。通过体育学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对健康有较高认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心理健康目标。经过自己的实际,设置可行的体育教学目标,并经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后,能调适自身心理,体验运动乐趣。这是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自我认识智能的应用。第五,社会适应目标。在体育活动中,要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意识和集体责任感,这是人际关系智能的达成表现。

2.多元智能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需求,内容更加广泛,具有选择空间和余地。基于学校地域实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落脚点来制定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语言文字智能内容。体育课程中的语言文字内容主要是有关技术动作的文字描述,体育赛事的解说等。第二,数理逻辑智能内容。在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上,把在体育运动中的数理逻辑知识内容不断地进行推理和判断,如在各种运动中关系到运动的方式,有关于运动的轨迹、各种运动场的设计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这方面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发展学生的这方面智能。第三,人际关系智能内容。在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加大团结协作、和平共处等内容,关注人际关系智能的达成。第四,身体动觉智能内容。在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上,身体动觉智能贯穿其中。体育教学应该把身体运动作为一项重要智能来看待,强调身体运动智能的重要性。第五,视觉空间智能内容。体育课程中有许多的运动项目,都与视觉空间智能有很大关系,要加大这个课程内容的构建。用视觉判断与动作相接的射击、球类等运动项目,也可以采用闭眼后进行练习。第六,音乐节奏智能的内容。与音乐有关的体育随处可见,比如健美操、舞蹈、运动会等伴随有独自的音乐。因此,在体育课程内容上也要突出对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第七,自知自省智能的内容。在体育课程评价内容中,设置有关自我认识的内容,如自身身体素质的强弱,认识自身体育态度和学习态度等。第八,自然观察智能的内容。在许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模仿了不少动物的动作,如“五禽戏”、“蛙泳、“鲤鱼打挺”、“兔跳”等等,这些技术动作是人们对于自然观察后应用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然观察智能,可以利用已有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去自然联系,以此开发自然观察智能。

3.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结构的构建

首先,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是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根据国家课程建设指导大纲,把体育理论知识课时比例由10%提高到20%,注重对学生体育文化内涵的培养。在设计课程结构时,把体育理论知识在体育实践课上每节进行5~10分钟左右,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其次,建立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条件的缺乏,这可以弥补学校体育课程的不足。再次,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结构。在教学时,借助多元智能的理论,体育教师要多元考虑,学生则要多元学习,师生之间建立互动的补充机制。除此之外,构建保健与康复的体育课程结构。对部分身体异常的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以满足其体育活动需求。

4.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意味着学生有实践多种智能类型的机会。在设计多元智能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时,能够运用他们最强势的智能。在一节课上学生的智能不可能全部得到培养,学生可以选择某种智能来学习。因此,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开发出多种切入点。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教学菜单模式。在课程实施中,把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一种菜单模式列出来,供教授学习使用。体育教学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菜单”,让学生从“教学菜单”中选择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情况。第二,自助餐模式。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基于学校实际和多元的智能观念进行中国化的改革。自助餐式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权力。同时,自助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贯穿多元智能,立足校本实际,给学生可以选择的多个运动项目。第三,多元智能模式。这个模式主要着眼于个体的智能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多种智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设计出发展学生多方面智能的课程,并能通过强项智能带动其弱项智能。第四,专题教学模式。专题课程使学生深入研究某个专题,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出许多专题内容进行编排,可以设计理论专题报告、体育实践专题以及项目生活化专题等。第五,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实施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要求体育教师共同学习和集体备课。教师必须进行密切合作,逐步形成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

5.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多元智能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采用的评价方式不应只局限于量化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这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首先,对学生学习的多元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要从身体智能、认识智能领域、自省智能、社会交往智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手段上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如自评与他评、考核与达标等多种综合评价方式。第二,对教师教学的多元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专业素质和体育课堂教学两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指导思想、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体育教师的运动基础等。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体育教师的评价主要有自评、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等,既要多元进行,也要个别对待;既要看教学效果,也要看学生基础。第三,体育课程建设评价。体育课程的建设评价,离不开自上而下的评价模式,而实施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课程的评价也应该有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的建设评价中来,这才能更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玉玲.体育课程导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李健.基于多元智能的校本课程编制.教学与管理,2005.

[3] 杨立龙.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 杨文轩.体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吴志宏.多元智能新视点丛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校本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