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2013-03-23王瑛
王 瑛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40)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本文就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特征及治疗分析如下。
1 感染类型
1.1 基础疾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其次是肺炎及哮喘。
1.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指静脉或口服相当于强的松0.5 mg/(kg·d)以上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超过2周]者。
1.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其次为曲霉菌属。
2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支气管肺炎型、炎性结节型。
3 治疗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所以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十分重要,尤其对高危人群应保持警惕,如果能做到对肺部感染患者及早检测,大多能找到病原菌,但对不典型的患者,需要结合临床资料作出正确判断,如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且存在上述诱发真菌感染的因素时,应警惕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
氟康唑目前仍为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重要。此外,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强化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无菌操作,注意环境通风消毒,重视呼吸道患者口腔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细胞免疫力等均是降低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比例。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4 讨论
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我国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最常见,其次为新型隐球菌、放线菌、奴卡菌、毛霉菌、青霉菌,而芽生菌、孢子丝菌及组织胞浆菌偶见。
4.1 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最多,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及其X他酵母菌。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4.2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