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航运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3-03-23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重庆市航运交易所人才交流部重庆40005
蒋 军,谭 明(.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重庆市航运交易所 人才交流部,重庆 40005)
重庆市航运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蒋 军1,谭 明2
(1.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2.重庆市航运交易所 人才交流部,重庆 400025)
在深入推进建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航运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在大量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从人才规模、人才结构、人才服务和培训机构等方面全面梳理重庆市航运人才队伍总体现状,从人才环境和人才队伍两个方面分析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如优化航运人才发展环境,加强航运人才教育培养,完善航运人才服务体系,落实航运人才保障措施等。
重庆市;航运人才;人才环境;人才队伍;队伍建设
重庆市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正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其中,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人才中心,使重庆市成为全国内河航运人才的聚集高地、培养高地、输出高地和信息高地,是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航运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是影响重庆市航运业发展进程和效率的决定性因素[1]。今后,随着“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等建设步伐的加快推进,航运业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任务将更加繁重,重庆航运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也将越发突出。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概况①数据来源:重庆市交委、经信委、海事局、港航局及本课题组调研分析所得。
1.人才规模
截至2011年底,重庆市共有航运相关企事业单位930余家,从业人员总量约15万人。其中,水路运输业约8.2万人,占54.7%;港口业约3.4万人,占22.7%;船舶修造业约2.85万人,占19.0%;航运管理和服务领域从业人员偏少,约0.55万人,占3.7%。重庆市航运从业人员中,符合航运人才标准的总量约为9.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63.3%。
2.人才结构
职称结构:共有专业技术人员约4万人。其中,高级职称约0.1万人,占2.5%;中级职称约2.3万人,占57.5%;初级职称约1.6万人,占40.0%。
技能结构:共有技能人才约2万人。其中,高级技师约120人,占0.6%;技师约600人,占3.0%;技工约1.93万人,占96.5%。
专业结构:主要包括船舶驾驶、轮机管理、船舶工程、港口航道、港口机械、水运管理、物流管理、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海商法律等。其中,船舶驾驶和轮机管理专业约占17%,水运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约占12%,其他非航运专业约占71%。
学历结构:大学本科及以上约0.2万人,占2%;大专学历0.9万人,占9%;中职中专学历3.8万人,占40%;其他学历4.6万人,占49%。
年龄结构:30岁以下占15.3%;31~40岁的占46.2%;41~50岁的占26.5%;51岁以上占12.0%。
3.人才服务机构
重庆市现有各类人才服务机构96家,但很少有机构涉及航运人才服务。目前,重庆市仅有7家航运人才服务机构。其中,6家以船员服务为主,且规模较小,市场服务能力有限,年服务人数约1.5万人次。重庆航运人才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尚未形成专业的服务市场。
4.教育培训机构
学历教育机构:现有7所航运教育类院校,分别为重庆交通大学、重庆航运旅游学校、重庆涪陵交通技校、重庆万州技工学校、重庆机电工程技工学校、重庆船舶工业技工学校、重庆两江技工学校等。其中,本科院校1所,中职学校6所,高职大专院校暂时没有。年均航运类相关专业毕业生约1500人。
在职培训机构:现有船员培训机构6所,分别为重庆交通大学海事培训中心、重庆长航技校、涪陵交通技校、万州技校、重庆晨云船员培训学校和长寿川维船员培训中心[2]。2012年6家培训机构共开展各类培训11 545人次。其中,基安培训4701人次,适任考试培训2306人次,特殊资质培训4027人次,其他培训511人次。
(二)发展优势
1.人才环境分析
(1)区位优势明显,行业前景广阔。近年来,重庆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了中国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建成了全国内陆首个“水港”加“空港”双功能保税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西部特种船舶制造基地”、“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等重大任务。在西部大城市中,重庆最得天独厚的突出优势就是交通便捷的黄金水道。航运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航运人才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条件。
(2)政府高度重视,扶持航运人才。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在《重庆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将交通运输人才列入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重点领域,把大力发展包括航运人才培养在内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推进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2012年3月,重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西部航运人才中心建设计划”列入市级人才项目,并重点实施“151”航运人才工程。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1]71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航运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航运人才队伍,并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出台航运人才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
(3)教育基础良好,相对优势明显。目前,重庆市已基本建立了包括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在内的较为完备的航运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在西部地区独具优势。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高职大专—中职”完备的学历教育体系,共拥有航运类大中专院校7所,船员培训机构6个,开设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航运管理、海事物流等航运类专业,每年为我国港航业输送大约1500名应届毕业生,每年为重庆和长江沿线航运企业培训近5000名合格船员。
2.队伍优势分析
(1)人才总量较大,专业门类齐全。重庆市目前拥有各类航运人才9.5万人,人才规模相对较大,具有比较优势。目前,重庆市拥有港口、航运、船舶修造、航运服务、航运管理等完整的航运产业和服务链,9.5万航运人才涵盖了高、中、低端等各类各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专业来源也十分广泛,除了少量航运金融保险、海商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人才欠缺外,几乎包括了与航运相关的所有工程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
(2)创新能力较强,部分技术领先。长期以来,重庆航运人才在航运业的一些关键领域,特别是在船舶驾引、节能降耗、船舶建造、水上救助打捞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修建以前,川江航道极其艰险,重庆船员打破传统,开创了大型轮船夜航川江的历史。近年来,全国内河最先进的豪华邮轮、全国内河第一条LNG和柴油混合动力船舶、全国内河第一条电力推动船舶均由重庆船厂建造。目前重庆船舶平均吨位、水路平均运距、水路货运周转量等均位居全国内河第一。
(三)存在问题
1.人才环境分析
(1)航运人才工作合力不够。航运产业包括运输、港口、航道、修造船、航运服务等众多行业,涉及管理部门较多。管理权限条块分割,航运人才工作多头管理,虽然各管理部门和机构都重视航运人才工作,但没有形成很好的工作合力。重庆航运人才工作总体上处于较为离散的发展态势,缺乏统一有效的领导与协调机制,导致政府在对航运人才的管理、指导、服务、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相关的政策研究不够,配套措施不足,尤其缺乏航运人才总体发展规划。
(2)航运人才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围绕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重庆市将财力和主要精力都集中投入到港航基础设施上,而对软实力的投入相对不足。在政策扶持方面,相比国内其他省市对航运人才发展的扶持政策,比如上海出台的《集聚航运人才实施办法》及湖北省出台的《贫困地区外派海员生培训费和实习费直接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重庆市航运人才扶持政策力度明显偏弱,没有出台专门针对航运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3)航运人才服务体系尚需健全。目前,重庆还没有专业化的大型航运人才服务机构,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对航运人才提供的服务项目极少。现仅有7家人才机构提供航运人才服务,但这几家机构规模均较小,从业人员仅60余人,市场服务能力有限。横向比较来看,重庆与我国航运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如武汉、上海等地均有船员服务机构100家以上,服务能力强,能为全国及亚洲航运公司提供船员服务。同时,重庆航运人才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角色缺位,在吸引和培养人才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航运人才职业能力认证服务体系也不完善,没有建立起航运领域规范、统一的执业资格制度,一些岗位执业准入门槛过低。
(4)航运教育培训体系亟待完善。重庆市航运类院校虽然在西南地区具有比较优势,但与长江沿线的武汉、上海相比较,航运院校数量、学生规模等均处于较低水平。此外,目前重庆市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仅有少数几家依托学校建立的航运专业培训机构,而且以船员培训为主,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航运人才在职培训制度、培训基地,大部分企业自身的培训工作机制也不健全。而上海、武汉等地均拥有一大批规模化、市场化、多层次、多领域的航运培训机构,能适应企业与个人的各种培训需求。
2.队伍差距分析
(1)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目前重庆航运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约占2%,大专学历占9%,中职中专学历占40%。而上海市2010年航运人才中,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占4%,本科学历占40%,高职大专学历占38%[3]。同时,重庆航运人才的知识构成不尽合理,缺乏通晓企业经营管理、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海商法律、国际经济贸易等相关“软”知识的航运人才,综合管理型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知识更新速度缓慢,国际化程度较低。
(2)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高端人才偏低,重庆市航运高级以上职称人才约1000人,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5%,与上海等航运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上海高级以上职称人才比例在5%以上;二是高技能人才不足,重庆高级技师仅100余人,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0.6%;三是持证船员结构不合理,船长、轮机长有富余,大副、大管轮存在一定缺口,普通持证船员却十分紧缺。
(3)生产效率亟待提高。据重庆市交委、重庆市航运交易所等的统计数据,2011年重庆市水运行业人均产值约为25万元/年。其中,水路运输企业人均货运量为1800 t/年,人均产值约26.4万元/年;港口企业人均货运吞吐量为3500 t/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000 TEU/年,港口人均产值为15万元/年;船舶修造业人均造船完工量43.7 t/年,人均产值约为34.5万元/年。而上海市早在2007年航运人才人均产值就已达到45.5万元/年,香港更达到了141万元/年。重庆市与航运发达地区的生产效率差距明显,亟待提高。
(4)现代航运服务人才匮乏。据统计,上海航运从业人员中现代航运服务人才的比重约为3.9%,香港为19.5%,新加坡为15.4%,伦敦约为60%。而重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很多服务平台和服务方式在进一步培养中,加之现代航运服务方式与传统服务方式并行,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该行业,从而导致现代航运服务人才极其匮乏。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现有航运服务单位120余家,航运服务人才1500余人,约占全市航运人才总数的1.6%。其中,符合高端航运人才界定的现代航运衍生服务人才数量不足600人,难以适应重庆未来航运服务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二、对策建议
1.优化航运人才发展环境
(1)实施航运人才集聚工程。进一步优化行业政策环境,大力引进和扶持重点现代航运服务企业、高成长性航运企业、地区总部企业、知名航运机构,加快航运贸易、物流、信息、金融、保险、咨询、经纪等要素市场的集聚,使航运服务业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加快推进航运核心功能区和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通过“筑巢引凤”广纳贤才。
(2)制定航运人才集聚管理办法。把航运人才纳入到国家和重庆市各类人才计划中重点考虑,研究编制《重庆航运中心人才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集聚航运人才实施办法,完善高层次和紧缺航运人才的引进、培养、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借鉴国内外航运中心的相关做法,对航运高端人才,包括对高级船员、高级技术专家、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航运专业教师等,实行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就读航运专业的学生给予学费和生活费补贴。
(3)完善航运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加快推进重庆航运行业就业准入、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能力评价制度。健全航运领域从业人员考试制度、注册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等职业资格管理体系,逐步引进航运经纪人等国际职业认证项目,提升航运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完善符合航运人才特点的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航运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使用制度。
(4)健全航运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建立以人才创造力、业绩为主要标准的市场化分配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航运人才薪酬指数,对航运业的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实行报酬倾斜,增强行业吸引力,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特别是用人单位要提高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合法用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
2.加强航运人才教育培养
(1)发展重庆航运专业教育。根据重庆航运人才需求,统筹整合全市航运教育资源,通过学科交叉、联合培养、师资交流、实验室共享等方式,鼓励各类学校在现有学科专业基础上增设航运服务类专业或方向,如港航物流、航运贸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电子商务、航运法律等跨学科、复合型专业方向,为航运业发展培养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专业人才队伍。
(2)扶持重庆航运职业教育。将航运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到全市职业教育规划当中。认真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的有关激励政策,积极筹建“重庆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鼓励现有的职业学院、中职技校积极发展航运职业教育,建立各类紧缺航运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或培训平台。
(3)加强航运人才在职培训。围绕航运产业发展重点,完善航运人才在职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平台和体系。适当引进国外专门培训机构,开展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配套的在职培训活动。有重点地资助航运高端人才培训项目,委托航运院校承担定向专业培训。引导航运企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内部岗位培训、联合办班等模式,不断扩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层次。
3.完善航运人才服务体系
(1)搭建航运人才信息平台。建立重庆航运人才资源信息归口统计制度,建立重庆航运人才动态监测与预警工作体系,定期发布《重庆航运人才发展报告》和《重庆紧缺航运人才目录》,发布各类人才需求指数、员工薪酬参考指数等人才市场信息,为政府、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推进航运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2)成立航运人才服务中心。建议以重庆航运交易所人才服务平台为基础,联合市人社局、市交委、市港航局、重庆海事局等主管机关,在航运服务聚焦区共同建立服务齐全、运转高效、管理规范、实体化、专业化的“重庆市航运人才服务中心”,组建人事专员队伍。建立专业服务制度,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4]。
4.落实航运人才保障措施
(1)建立航运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建议成立“重庆市航运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市交委、市教委、人社局、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税务局、海事局、港航局、航交所等单位为成员,统筹全市资源,总体规划、部署、指导重庆市航运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航运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航运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设立航运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议在全市每年5亿元水运建设发展基金中设立航运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按照5%~8%的比例保证人才建设资金投入,支持航运人才集聚工程和关键人才的引进、资助、奖励。加大对航运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航运科研、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支持建设关键行业人才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同时,统筹安排重庆市“交通管理人才培养工程”、“交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项目的资金,形成资助合力。
(3)完善航运人才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快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政策制度体系。特别要创新航运人才市场管理方式,健全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对人才市场的指导、管理、检查和监督,营造公开透明、竞争有序、诚信规范的人才市场环境,促进航运人才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1]范晓飚,陈永洪.三峡库区航运人才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2006(8):125-128.
[2]刘元丰.基于重庆航运中心建设的高素质船员培养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5-37.
[3]真 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人才发展策略[J].人才开发,2011(2):12-14.
[4]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交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1—2020年)[EB/OL].(2011-11-29)[2013-01-05].http://www.cqjt.gov.cn/cqjw/743137918981242 88/20111216/196993.html.
2013-03-24
重庆市人才工作研究会开放基金项目(rcyj201208)
蒋 军(1983-),男,讲师;E-mailjiangjun@whut.edu.cn
1671-7041(2013)05-0030-04
C9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