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台风“达维”、“海葵”工作启示
2013-03-23张小涛
陈 辉,张小涛,卜 荣
(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4)
2012年8月上旬,江苏先后遭受台风“达维”、“海葵”袭击。其中,“达维”是近18年来首个正面登陆江苏的台风,也是江苏省电力公司多年来首次遭受的重大气象灾害,其影响范围和电网受损程度均超过以往的飚线风或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面对严峻形势,江苏省电力公司各级单位、各个专业全面出击、协同作战,使主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故障设施得到快速修复,社会供电得到有效保障。期间,有效检验了在“三集五大”新体系下的相关工作机制、业务流程、应急能力以及电网设备等,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 台风灾害应对基本情况
1.1 台风灾害及电网受损情况
(1) 台风“达维”于2012-08-02T21:30在江苏省盐城响水陈家港镇登陆,然后向西北方向移动,经连云港地区,于2012-08-03T03:30前后进入山东境内。期间,中心风力达11~12级,局部地区最大风速达14级;盐城、连云港出现大到暴雨天气,局部地区大暴雨。
受“达维”影响期间,220 kV及以上电网保持正常运行;110 kV线路跳闸20条次,重合不成功9条次,线路断线1处;35 kV线路跳闸10条次,重合不成功6条次,线路倒杆塔1基;10 kV线路跳闸332条次,重合不成功132条次,线路倒杆塔51基、断线53处,累计造成4 409个配电台区、36.49万用户停电。
(2) 台风“海葵”于2012-08-08T03:20在浙江省象山县登陆,然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江苏省沿江和苏南地区大暴雨,其他地区大到暴雨;陆地风力8~9级,阵风10级;江河湖面风力10~11级,阵风12级;海面风力11~13级。
受“海葵”影响期间,主网保持平稳运行;发生500 kV线路跳闸1条次,重合成功;220 kV线路跳闸6条次,重合不成功1条次;110 kV线路跳闸26条次, 重合不成功9条次; 35 kV线路跳闸47条次,重合不成功14条次;10 kV线路跳闸3 156条次,重合不成功1 208条次。其中,110 kV线路倒杆塔2基;35 kV线路倒杆塔1基,断线1处;10 kV线路倒杆塔124基,断线196处。停电配电台区26 611个,涉及用户138.279万户,其中3级以上重要用户36户。
1.2 应急准备工作情况
为了有效应对台风影响,江苏省电力公司及时启动预警,全面部署,积极落实各项应急准备措施。
(1) 及时发布恶劣天气预警。提前布置供电、检修、建设等单位做好事故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
(2) 迅速建立应急指挥体系。江苏省电力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启动预警响应,启用应急指挥中心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省公司先后成立了抗击“达维”、“海葵”台风应急指挥部及相应工作组。
(3) 全面落实各项防灾措施。三级调控部门提前调整局部运行方式;省检修公司、市供电公司提前对线路杆塔基础、地锚以及变电站排涝设施、房屋和室外箱体等进行了重点检查,积极消除隐患;省经研院及时组织检查在建输变电工程,加固临时建筑,并安排局部高危地区施工人员撤离现场。与此同时,提前集结应急抢修人员待命,准备线缆、绝缘子、塔材等各类备品备件。
1.3 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针对受损的电网设施,江苏省电力公司坚持“风退、人进”策略,快速开展应急抢修等相关工作。
(1) 迅速抢修受损电网设施。各级应急抢修队伍采取梯队式推进的方式,在台风行进路径之后,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抢修工作。2次台风,累计投入抢修人员3.07万人,最晚于台风过后32 h内全部恢复了配电台区及用户的供电。
(2) 落实优质服务保电措施。一是及时受理故障报修。95598客户服务中心增加值班席位,确保快速受理客户求助、报修。二是突出做好重要用户保供电工作。针对部分重要用户供电故障,出动应急发电车和发电机,有效保障了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镇江市城东泵站等重要用户的应急供电。
(3) 密切监控处置新闻舆情。省公司新闻中心和相关单位安排专人24 h在线监控相关新闻媒体、网站,收集舆情,编发舆情监测专报。对少数反映停电的信息进行了及时回复。台风期间,未发生造成较大影响的负面舆情。同时,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主动发布新闻,引导舆论主动权。
1.4 受损设施恢复情况
(1) “达维”台风受损设施恢复情况。截至2012-08-04T12:00,即在台风离境32 h后,所有线路、配电台区以及用户全部恢复供电。
(2) “海葵”台风受损设施恢复情况。截至8月10日18:00,除了发生倒塔的2条110 kV线路及1条被压断的110 kV线路外,所有电网设施及用户全部恢复供电。倒塔及断线的3条线路于8月12日15:30恢复送电。受影响的36户重要用户中,30户配备了自备应急电源,停电后立即进行了自备应急供电;其余6户,相关单位立即出动应急发电车、发电机保障供电,同时迅速进行抢修。截至8月9日12:00,36户重要用户全部恢复正常供电。
2 台风灾害应对工作体会
2.1 成功经验
总结此次台风灾害应对工作,主要有6点经验值得借鉴。
(1) 电网坚强是电网防灾抗灾的基础。江苏省电力公司多年来积极加强电网建设,目前已进入超高压、大电网、高负荷时代,建成了以500 kV“四纵四横”为骨干网架、220 kV分成20个分区运行并有效互济的较为坚强的电网。此次台风期间,低压配网遭受一定损失,220 kV及以上电网没有受到较大影响,反映出江苏省主网具有较强的防灾能力。
(2) 快速响应的应急指挥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台风应对期间,省公司应急指挥部快速建立,带动了市县供电公司、检修公司、经研院等各级应急指挥系统的快速响应,不仅迅速建立了覆盖各层级、各专业的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实现上下贯通、专业互济,也确保了防灾抗灾措施的提前布置和有效落实,为整个应对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完善的预案措施使防灾抗灾工作做到安全有序。江苏省电力公司于2009年编制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预案,对恶劣天气下的预警发布、应急值班、队伍集结、物资预备、设备巡查、后勤保障、舆情监督、现场检修等各方面工作作了细致规定。在2次台风应对工作中,省公司按照预案内容,对供电、检修、施工等单位进行全方位部署,并在应急抢修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工作规定,在大范围、长时间应急情况下,没有发生人身伤害和人员责任事故,实现了安全应急。
(4) 各专业主动协作使工作圈交界面基本实现无缝衔接。面对多年来第1次大规模灾害应对工作,各地供电、检修等单位按照省公司明确的思路,以供电为主,加强区域内联动。检修公司分部、工区或县域检修公司负责人全部参加属地供电公司应急会议,联合研判、指挥和协调,在人力、物资、装备等方面密切合作。供电公司牵头做好对外联络、后勤保障、舆情监控等工作。电网设施故障后,调控、供电运维和省检运维人员按既定流程传递事件信息、查找分析原因、组织故障抢修;95598客服中心(远程工作站)、检修公司和供电公司相关工区、班组及时互通信息,做好重要用户供电故障抢修和解释工作。各专业形成合力,为电网防灾抗灾全面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5) “五大”体系新模式显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新体系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特征得到体现。电网分级管理细化了故障抢修的责任主体。省检修公司聚集主网运检精干力量,并实行上下之间、临近地区之间的联动抢修,增强了主网应急力量;市县供电公司把更多精力放在110 kV及以下电网,提升了低压电网特别是配网故障的抢修效率。“调控合一”,增强了调度、监控人员电网故障信息传递、综合研判和应急处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95598客服中心集中受理故障报修,提高了用户停电故障安排处理的速度,也有利于统筹全省故障情况,开展跨区支援;电科院状态评价中心积极参加气象信息研判和电网运行监测,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
(6) 多层面的应急队伍基本满足了应急工作需要。近年来,江苏省电力公司逐步建立适应“五大”新体系的应急队伍。在检修公司、市县供电公司以及省送变电公司组建了涵盖各级电网、各专业的累计75支、近1.7万人的应急抢修队伍;以省送变电公司为主,组建了一支57人的应急基干救援分队;同时市县供电公司重点在配网、农网确定了670家生产协作单位(集体企业或外部单位),累计近1.9万人。此次台风应对期间出动的3.07万人应急抢修队伍中,包含省公司电网抢修队伍1.33万人、外协队伍0.99万人、农村供电所0.75万人,基本满足了防灾抗灾工作的需要。
2.2 暴露问题
此次台风应对工作中,也暴露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 配网抗灾能力略显不足。此次台风灾害对江苏省电力公司220 kV及以上电网没有造成大影响,110 kV和35 kV电网受到轻微损失,但配网设备,尤其是配电线路受到的影响较大。2次台风造成10 kV线路跳闸3 488条次,断线249处,倒杆塔175基,反映出省公司配网抗灾能力还显不足。其中,临近线路树木风吹碰线以及断裂压线是主要原因。
(2) 应急联动机制尚未固化。此次台风应对过程中,市、县两级供电、检修等单位主动协作,确保了电网防灾抗灾的顺利实施。但个别地区、局部环节也暴露出信息共享不及时、工作协调难度较大(主要反映在承担具体工作的工区、班组成员之间)、互相推诿或消极应对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目前的应急联动仍然靠相关单位领导的主观意识,靠不同单位人员之间的“人情关系”,而缺少固化的联动机制、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有效的工作规范。
(3) 少数业务环节存在困难。主要反映在:受台风影响期间,电网故障信息集中上传,调控人员需要及时筛选、判断、处理和统计,普遍反映人手和坐席不足;少数变电站距离运维班组较远,故障处理时间长,交通安全压力大;部分班组人手紧、专业力量薄弱、人员结构相对老化,难以满足大范围故障应急处置的需要;利用外协队伍协助开展电网故障抢修,安全管控难度大等。
(4) 应急指挥平台有待完善。江苏省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部分硬件设备老化;个别功能由于软件升级后未及时更新,无法及时登录或者由于硬件故障(地方电视机顶盒)导致软件功能无法使用,反映出在启用频率较低的情况下,应急指挥中心日常运行维护不到位。县供电公司以及检修公司、经研院应急指挥中心尚未建设到位,此次只能运用行政会议系统进行视频会商,容易与行政电视电话会议相冲突。
(5) 新闻宣传工作仍需改进。此次台风应对期间,江苏省电力公司各单位多次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电网应急抢修情况,展示公司形象,但也有少数单位对新闻报道的主动性不够、敏感性不强。新闻宣传中,对阶段性成绩报导较多,对电网抢修过程报导偏少;对领导层工作动态报导较多,对抢修现场实况报导偏少。新闻宣传的时效性有待改进,热点策划有待加强,外部影响力需进一步提高。
(6) 信息报送工作亟需加强。少数单位信息报送延误或者不执行“零报告”制度,个别单位出现报送数据错误或者前后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反映出应急信息变化快、范围广、内容多,涉及部门多,信息收集、汇总、整理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少数单位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报送工作布置不及时,同时对上报内容存在顾虑,造成信息收集难度大、上报审批流程长,致使信息上报不及时。
3 工作建议
总结此次抗台工作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必须坚持把提高电网抗灾能力作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基础;把提升企业应急能力视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保障。因此,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积极研究提高电网抗灾水平。深入分析此次台风影响下电网设施受损的具体原因,研究进一步提高电网设施的防雷、防风等设计建设标准,并加强和规范线路通道清理等事故防范措施,重点要针对配网、农网故障开展分析,细分故障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同时,要结合吸取印度大停电事故教训,结合开展“安全年”风险隐患排查以及对照国务院“599号令”梳理发现的风险和隐患,落实整改和事故防范措施,提高电网防灾抗灾水平。
(2) 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结合江苏省电力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树典型、传经验”活动的收尾工作,总结省公司近年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和苏州供电公司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健全省公司各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工作机制。重点要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多部门、多专业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3) 建立地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尽快在各市县组建涵盖供电、检修、基建等相关单位和专业的应急联动工作组(非常设机构),发挥供电公司属地优势和专业公司技术优势,以属地供电公司为主,联合指挥本地区大规模应急工作。其中,明确电网应急抢修工作由供电、检修公司分电压等级承担,并相互提供技术、人力支援;后勤保障、舆情监控等工作由供电公司牵头承担。在组建工作组的基础上,组织各地区制订应急联动工作规范,细化责任分工,理顺联动流程,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应急联动机制。
(4) 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检修公司、经研院以及市、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改造进度,尽快实现国网、省、市、县4级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同步制订并严格执行应急指挥中心运维工作规定,组建专业工作组,定期开展运行维护,保证系统和设备完好。
(5) 规范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措施。立足更高要求,调研并借鉴福建、浙江等地防台抗台工作经验,进一步修编、完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细化不同灾种、不同预警级别下各专业部门、基层单位的防灾抗灾工作措施,更加规范应急工作。结合“三集五大”体系完善提升应急联动机制以及修编应急预案等工作,修订江苏公司应急工作手册,以形成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面员工以及不同灾种的应急工作指南,提高应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6) 制订应急信息报送工作规范。分析本次台风应对工作中信息报送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研究制订信息报送工作指南。一方面,提出应急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方法,明确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信息收集要求;另一方面,细化、明确各专业的信息报送内容,制订信息报告模版。
(7) 制订应急新闻宣传工作规范。分析此次灾害应对工作中新闻宣传存在的不足,研究制订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宣传配合工作方案。明确在灾害应急情况下,新闻宣传的人员安排、责任分工,以及新闻宣传机构与专业部门(应急工作组)的信息沟通、素材收集、主题策划、现场联动等工作要求,提高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和报导深度。
(8) 研究改进相关专业管理措施。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尽力解决少数业务环节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分析台风影响期间监控信息过度集中带来的问题,借鉴部分单位好的做法,研究在特殊时段将部分监控权下放至属地县调。梳理明确各电压等级重要变电站名单,在恶劣天气来临前,针对可能需要调整运行方式而进行操作的变电站,提前安排运维人员驻点。针对应急期间兼职驾驶交通安全压力大的问题,研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明确在应急期间安排专职驾驶员替代兼职驾驶员驾驶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