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现的史料与汪藕裳生平事迹补正

2013-03-23王泽强

关键词:宝应稿本弹词

王泽强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子虚记》是列入国家首批《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的长达二百多万字的弹词小说巨著。关于它的作者,早年有学者说她姓胡,名藕裳,“《子虚记》,清胡藕裳著。”[1]56近年来的一位弹词小说研究专家称她藕裳,认为“藕裳的两部作品共九十四卷,四百多万字,无论是在场景的广大、人物的复杂多样、故事的丰富曲折、描写的细腻,还是思想主题的进步性方面,都堪称继陶贞怀、陈端生、邱心如、李桂玉之后的又一位大家手笔。……大约生于道光中期(1840年左右),生于江苏苏州,娘家姓氏查不出”[2]251,“籍贯苏州”[2]271。一些工具书也持同样说法:“藕裳,江苏苏州人,桐城胡松岩妻,排行第三,幼年随父宦游,早寡,后回母家,依兄长居。著有弹词《子虚记》、《群英传》”[3]1148。其中关于汪藕裳生平的一些说法属以讹传讹,其实并非如此。

早在二十多年前,李灵年先生就研究过《子虚记》,认为《子虚记》“在艺术上取得了相当成功,在整体布局上它有宏伟而严密的设计,使纷繁的头绪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说明作者是个大手笔,具有驾驭长篇巨著的卓越才能”[4]。同时,他对汪藕裳生平作出过详细的考证,他考定汪藕裳不是苏州人,而是盱眙人,生于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丈夫叫胡松岩。关于汪藕裳的卒年,他说:“记载汪藕裳卒年的材料,我们目前尚未发现,但大致可以推定她卒于光绪十年(1884)前后。……,她没有后代,长期寄人篱下”[5]。这种实事求是、严谨扎实的学风令人敬佩,但有些表述并不准确,且没有考证出其卒年。

笔者关注汪藕裳及其作品已二十多年,一直为无法见到其作品而苦恼。2009年夏,偶然与汪藕裳第四代外孙女肖镕璋女士结识后,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汪藕裳并非没有后代,她与胡松岩育有一女,胡早逝,由她把女儿抚养成人。她的女儿后来嫁给宝应丁氏,英年早逝,生有二个女儿:丁韵、丁翰香。汪藕裳去世时留下遗嘱:丁韵继承《群英传》书稿,丁翰香继承《子虚记》书稿。丁家人信守诺言,把两部书稿交给她们姐妹二人,后来她们带着书稿出嫁。丁翰香后来生沈彩西,沈彩西生肖镕璋,于是《子虚记》稿本就落到了肖镕璋手上。肖镕璋自幼跟随丁翰香生活,前后达十四年之久,常常听丁翰香讲述汪藕裳的故事,听她吟唱《子虚记》。肖今年已八十五岁,现住在西安,蒙其慨然惠示四代人接力相传的家藏稿本《子虚记》(此稿本由笔者牵线已于2011年8月入藏淮安市博物馆,2011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我得以一睹为快,多年的宿愿得以满足。

汪藕裳生前与《光绪盱眙县志》主编王锡元交好。王锡元曾给《子虚记》题词,对汪藕裳的才华十分欣赏,但在其主编县志时对汪藕裳及其作品只字不提。汪藕裳堂兄汪祖绶在1883年写的《子虚记序》云:“吾妹于史学及书古文词无不留览,诚可谓博闻强记者矣。复随大先兄侨寓安宜,暇辄搦管为此书,迄今几二十年,裦然成册,借观者无不以先睹为快。”文中提及的“安宜”指宝应县,据此可以知道汪藕裳约在1773年前后到宝应依附汪祖茂生活,开始创作《子虚记》。宝应是汪藕裳多年生活的地方,宝应地方志是否记载她的事迹?循此思路,笔者近日翻阅宝应县志,竟意外地在《民国宝应县志·列女传·节孝》中看到了十分难得的关于汪藕裳的材料:

候选县丞胡德森妻汪,安徽桐城人,年二十九夫殁,事姑至孝,抚嗣成立,性好文墨,子侄辈皆承启迪,著有《子虚记》等书醒世。光绪二十九年卒,守苦节四十三年(以上均光绪二十九旌)[6]。

这则简短的珍贵史料保存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关于汪藕裳的生平资料:(1)她的丈夫名叫胡德森。汪祖绶《子虚记序》称其为“胡松岩”,可能是称字、称号造成的差异。方志说她是桐城人,是从其丈夫籍贯。胡德森是候补县丞,并未真正做过官,在汪藕裳二十九岁时去世。(2)汪藕裳非常孝顺婆婆,在丈夫去世后与婆婆相依为命,把小孩抚养成人。(3)她爱好文学,子侄辈均受过她的教诲。(4)自丈夫去世后,她没有再嫁人,守了四十三年的寡,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去世,享年72岁。在封建时代,女人死了男人终身不嫁这种行为叫守节。每年地方上都要向官府公举节妇烈女,官府要给予表彰。清代时,京师、省府、州县各自修建“节孝祠”,矗立大牌坊。被旌表的妇女题名坊上,死后设位祠中,春秋致祭。还在方志中设立专栏,记载她们的事迹。表彰节妇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汪藕裳长年生活在宝应,死后就由宝应地方公举为节妇,被表彰的年份就是光绪二十九年,当时可能还为她修建了贞节牌坊。一代才女竟以这样的方式得到时人的赞扬和纪念,竟以节女的身份载入地方志,实在令人叹惋不已。不过,与其他单纯守节妇女不同的是,方志称赞她的文学才华,并认为她的《子虚记》等著作具有“醒世”作用,也算是初步肯定她的文学贡献。

此外,汪藕裳的第一部弹词作品称《群英传》,《子虚记》末尾云:“二十年来书两部,群英一传早传扬。洛阳纸贵非虚语,争欲传抄尽宝藏。”所谓“群英一传”即《群英传》,也是一部宏篇巨著,当时就引起很大的反响,一时间“洛阳纸贵”,流传颇广,可惜现在已十分难觅它的踪影。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28卷《群英传》,其目录简介称其为“稿本”。笔者2011年12月21日赴上图查阅此书,竟意外在书中发现一张泛黄的字条,上面写道:“1963年2月15日购于杭州夏蔚处,《群英传》抄本,价60元。夏蔚之曾祖母抄,时间当于1900左右。”可见上图藏本《群英传》并非稿本,而是一个抄本,而且没有抄完。《群英传》的稿本由汪藕裳的大外女丁韵收藏,现在还由其后代珍藏,不肯轻易示人。

[1]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2]鲍震培.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胡文楷,张宏生.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李灵年.长篇弹词子虚记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2).

[5]李灵年,陈敏杰.子虚记作者汪藕裳家世生平考[J].文教资料,1987(6).

[6]戴邦桢,等.民国宝应县志[M].民国十九年刻本.

猜你喜欢

宝应稿本弹词
朱祖謀手批稿本《蟄庵詞録》小札
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民国时期通俗小说的弹词改编
天一阁藏三种目录稿本提要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徐乃昌稿本《藏詞目錄》書影一
宝应湖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对策
催稿本不易,且拖且珍惜
宝应水痘疫情的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