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的演进路径分析

2013-03-22彭穗生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产业集群

彭穗生

内容摘要:产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相当复杂,本文从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理论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产业集群理论与共生治理理论的演进过程,综合分析了产业演化路径问题,并对演化路径的内部机理进行了分析,创新并充实了产业经济学的传统范式。

关键词:产业集群 共生治理 生态系统 演进路径

引言

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比较乐观,数据表明中国2012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8%左右,总量稳居全球第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是产业的支撑。因此,建立完善的产业治理机制是保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支撑。如何有效应对产业转型升级难、产业发展瓶颈和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长期有效的产业治理机制,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命题和难题。这个命题和难题最核心问题是建立相关理论、理清研究概念、构建研究框架和完善研究路径。有效治理产业集群发展问题,使之与经济增长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非矛盾对立的均衡发展态势,必须完善理论路径,形成“产业集群-共生治理-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国内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主要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很多研究借鉴或引用单一的理论,如产业集群或共生治理理论,对某一产业进行分析,并没有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研究框架。

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

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路径可以从马歇尔(1890)的产业区位论开始。该理论认为集群是由于自然的禀赋或者政府的决策,这两个因素决定不同产业在不同的区位聚集。但是自然禀赋可能并不是某些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之后韦伯(1929)的工业区位论完善了马歇尔的理论。韦伯提出产业集群的新术语,包括“产业聚集”等,认为聚集的原因来源于综合要素优势、企业内部分工协作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并把研究范围细化到工业,对集群的来源因素进行扩展。现在有学者从更大视角研究这个问题,认为发达国家代表中心区域,发展中国家代表外围区域。表现在缪尔达尔(Myrdal,1957)的增长极理论,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群问题进行了研究。该理论认为区域的偶然因素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表现在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和新工业企业的进入,并最终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形成增长极。但是在对什么原因造成增长极出现这个核心问题上,缪尔达尔的解释比较苍白,增长极的存在成为事实,是产业聚集的结果。

波特(Porter,1990)竞争优势集群理论借鉴生态学的竞争关系,把产业集群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该理论从竞争力角度考察产业专业化问题,并首先严格定义了产业集群:企业与产业相关的企业、专门机构和供应商在地理上集中的经济学现象,这些机构相互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等多种联系。这种集中的现象,波特认为来源于竞争优势:第一,在竞争力来源问题上,波特提出钻石要素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生产成本、需求条件和相关产业在内的联系,形成钻石结构模型,最终造成产业集群。第二,在产业集群路径问题上,波特认为当企业数量达到一定水平,这是一个自我强化过程。由于存在钻石结构,因此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是一种良性促进关系。规模经济、技术外部性首先促进企业投资,产业竞争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外部经济。要素的钻石互动带来成本、分工和信息优势,从而带来竞争优势,进而产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这种影响机理首先提高企业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进一步增进企业创新力,企业创新力的提高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扩大集群的规模和竞争力。第三,在政府干预问题上,波特认为政府的作用有积极也有消极,必须加以区别对待。波特的政府干预论实质是政府治理问题,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对政府职能进行分析。后来Baldwin & Venables(1995)的新经济地理学结合生物演化环境和区位(生态位)观点开始研究集群问题。

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

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为生态学和治理的观点引入到产业集群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由于产业集群的竞争和区位等问题与生物进化过程相当吻合,组织生态学理论被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E首次提出,20世纪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应用到产业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Michael.T.Hannan & John Freeman(1977)做了系统研究,提出组织生态学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趋于成熟。在理论方面研究组织与社会结构问题,包括以种群、生态链、互利共生、捕食等观点研究现代组织和社会问题;在实证方面则以生态学的观点嵌入到具体案例中进行产业分析,研究企业或其他组织基于生态学概念上的出生率、进入率、死亡率、生命周期等动态演化过程。这些分析的不断深化为产业集群研究拓宽了视角,奠定了理论基础。产业集群问题用生态种群演化的观点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这一学科最前沿的理论研究,具有无限生命力。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共生治理理论在产业经济学上应用的成功阶段,这一时期有意义的研究包括:Mascarenhas(1989)从流动率对经济稳定、增长和衰退时期的产业集群的影响,发现经济增长不同周期的产业集群战略变化问题和产业群间的流动率发生明显变化。Murray.B.Low(1997)的研究则是寻找产业种群的起源,研究产业集群是否有生物集群的相同的习性和变化趋势,并得出肯定结论。于是结合产业集群与自然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寻找生态学中与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相关的要素,并进行深入解读和比较分析成为必然。

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路径

产业集群的过程实际类似生物的种群演变过程,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稳定性。这种演变过程不是单个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这一群体的综合过程,这个过程的变化过程与生物种群变化一样,生物种群的变化有衰亡、突变和进化过程,产业集群过程也有产业升级和转移、产业结构突变等过程,这种过程的原理一样。具体的演进路径如图1所示。

对这种变化过程的解释,主要体现在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扶持政策上,日本的传统产业开始不断集群,成熟发展后通过升级与转移,产业集群向高科技产业演变这样一种类似生物种群进化过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台湾产业集群过程和日本的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台湾刚开始是以承接其他先进国家的产业转移业务开始形成产业并集群,在进化过程中人力资本不断提高,台湾也向高科技产业升级,而这些传统产业则转向广东沿海地区等。因此,产业集群过程可以通过与自然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对比分析得到深入了解。

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路径内部机理

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框架内有诸多组成要素,其中包括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等外部治理主体;还有基于生物进化理论和产业演进过程中的要素优势因素: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等。因此,产业集群过程实际上是基于竞争优势的演进过程,主要体现在区域要素优势因素。产业共生治理则是企业外部治理主体与集聚经济圈内企业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波特的定义可以看出,产业集群符合生物种群演化的三大要求:集群内企业位于某一具体区域;具有相同的可供利用资源和相近的客户群;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产业链和产业网络。属于不同产业群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愿景等不同,而它们的特征也不一样。因此,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将同类企业当成一个产业群整体来研究其演化过程。

产业集群中的产业群是指由不同个体单位组成的集合体,异质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政府等组织都属于不同产业(企业)群。不同产业群或治理主体互利共生,通过长期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集群的稳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聚集经济圈是指产业集群与之相关的环境所形成的综合整体,集群内企业、政府、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等之间存在着资源、资金、知识、人才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动,通过这些要素的流动,集群内企业与外部治理主体和区域要素优势产生互动,形成一个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共生治理机制不断循环。在与区域要素互动过程中,企业与其环境相互联系和影响,从大的方面讲,包括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设施和资源禀赋等。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和产业网络则是集聚经济圈的主要联系方式,是集群式的供应链,包括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产业集群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社会网络,这一社会网络类似生物系统中的食物网,具体的路径机理如图2所示。

共生治理机制包括外部治理主体、聚集经济圈和区域要素优势这三个基本要素。也可以认为是三个同等重要的层次,即核心网层级、辅助网层级和要素禀赋网层级。核心网层级主要以企业为核心,企业有互补企业和同类企业之分,由供应商、客商或顾客等上下游组成;辅助网层级主要有政府、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等;要素禀赋网层级主要包括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设施和资源禀赋等,它们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聚集经济圈。

结论

第一,构建有效的研究路径,理清研究的相关概念,并进行比较充分解释;第二,构建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研究路径需要构建好的研究范式,生态学的某些重要观点成为重要的参考对象,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要素,找到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的类似自然界生物演化模式这样一个重要的范式;第三,构建“外部治理主体-集聚经济圈-区域要素优势-共生治理机制”的治理主体内部机理路径,并认为内部的重要变量的具体机理相当复杂,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不断深入和细化;第四,对于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的演进路径存在性,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分析,表明这样的范式是存在的,产业集群与共生治理类似于生物演化过程,共生治理是产业演化的最优模式。

产业经济的传统范式基于“结构-行为-绩效”展开,随着产业高级化的过程,产业治理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对产业集群理论和共生治理理论进行了综述和梳理,分析理论的演进过程,对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新的整合的产业发展演进路径,这是对理论范式存在性的一种新尝试;第二,在充分理解理论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演进路径,并对路径内部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Marshall.A.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Macmillan,1890

2.Weber.A.The 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1909)[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 London,1965

3.Myrdal,G.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M].London:Duckworth,1957

4.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Macmillan,1990

5.Baldwin,R.E.&Venables.A.J.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in G.Grossman and K. Rogoff,eds.,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Amsterdam:North Holland Press,1995,3

6.Michal.T.Hanna,John.Freeman.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2(5)

7.Briance Mascarenhas.Strategic Group Dynamics[M].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9,32(2)

8.Murray B.Low,Eric Abrahamson.Movements,Bandwagons,and Clones:Industry Evolution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产业集群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