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大麦生产及抗白粉病育种进展

2013-03-22郑家文杨祚斌屈生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科所保山市大麦

郑家文 杨祚斌 屈生华

(1.云南省保山市农科所,云南 保山 678000;2.云南省保山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保山 678000;3.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马站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腾冲 679101)

云南省地处东径 97°39'~ 106°12',北纬21°9'~29°15',海拔最低点 76.4 m,海拔最高点6740 m,相对高差达 6663.6 m,平均海拔2000 m左右,云南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国土面积39.4万km2,其中山地占84%、高原约占10%,坝子 (盆地、河谷)约占6%;云南省地貌类型众多、地域组合复杂,垂直差距明显,是典型的立体农业省份,由于地势、土壤、气候及耕作制度的差异,大麦生育期间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光质好、日较差大,有利于发展优质大麦;云南省大麦不论种植技术还是品种类型丰富多彩,从气候资源方面看,云南省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大麦;从当前生产情况出发,今后的发展重点是秋、冬两季,秋季主要是针对旱地抢墒播种,冬季属传统的冬大麦种植;从品种类型上看,主要种植春性品种,个别地方种植半冬性品种;从棱型上看,二棱、四棱和六棱都有适宜区,可以说,云南省是大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和种植示范的展览馆。

1 云南省气候特征

1.1 复杂多样

云南省从南到北随着纬度的增加和海拔的升高,全省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高山苔原及雪山冷漠等气候,还有潮湿、湿润和半干旱气候。热量状况相当于从海南岛到东北,水分差异相当于从东南沿海到甘肃、内蒙一带。气候类型之多,地区差异之大,全国其它省份少有。

1.2 干湿分明

云南省冬半年 (11月到次年4月)为干季,夏半年 (5月到10月)为雨季,全年降水量大致在1000~1500 mm之间,一般可以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但降水时间分配上十分不匀,其中80%以上降水集中在雨季,所以,云南省的冬半年几乎就是干季,也叫旱季。

1.3 滇东高原和横断山地气候差异明显

据气象资料显示,发源于大理巍山延伸至中越边境的哀牢山是一条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在同纬度同海拔的东西两个地方相比,东部冷、西部暖,西部比东部平均气温高1℃左右,最低月均温高2~3℃,≥10℃积温高700℃,东西部降温性质也不同,西部以辐射降温为主,东部以平流辐射混合型为主〔2〕,所以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以西的广大地区,从气候现象方面看,有明显的暖冬气候效应。

2 大麦种植状况与面积分布

2.1 种植状况

云南省大麦种植历史悠久,据唐代《蛮书》记载: “从曲靖以南,滇池以西,土俗唯业水田……水田每年一熟,从8月获稻至11月、12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这段文字清楚记载了云南早在唐代以前就种植“大麦”。20世纪以来,云南省大麦生产经历了“稳—降—升”三个发展阶段,据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播种面积曾达到13万hm2以上,总产1000万kg以上,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在8万hm2以上,在“以粮为纲”的极左思想指导下,20世纪70年代末仅3.3万hm2以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政府把解决“大小春两季节令180 d矛盾”纳入议事日程,大麦的优越性再次被认识和开发利用,从此云南省又翻开了大麦发展的历史新篇章,2009年以来,云南省大麦发展突破20万hm2大关,单产普遍比小麦增10%以上。

2.2 面积分布

据2011年资料介绍,全省16个州市都有大麦种植面积,其中,保山、大理、楚雄、临沧和曲靖等五州市种植面积达14.3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70%以上。另外,由于大麦成熟早,能为烤烟适时移栽创造条件,所以,烤烟主产区基本上就是大麦主产区。

3 大麦白粉病危害现状

大麦推广初期白粉病是次要病害,生产上一般不需要防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云南省大麦生产逐步发展,当时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都比较好,例如在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品种8640、科利培、莫特44、ys500和V013等高抗白粉病,曾在全省大面积推广的 V06〔3〕、V24〔4〕等品种也只轻感白粉病,在制定生产措施时一般都没有必要提倡防治白粉病。

随着推广面积增加大麦白粉病防治纳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期间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推广面积的扩大,以及主推品种种植年限的延长和推广品种的增多,大麦白粉病由推广初期的次要病害逐步上升为近几年的主要病害,根据我们的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调查,“十一五”以来,一般生产田每年要防2~3次白粉病,即在分蘖至拔节期防一次、抽穗至齐穗期防一次,有些发病较重的田块在灌浆期还要防一次。如果防白粉病工作抓不好,一般情况下,轻则减产10%~20%,重则减产40%~50%,个别重病田块颗粒无收。所以,近几年大麦白粉病的防治工作必需纳入生产计划。

大麦白粉病有加快和加重发展趋势。近几年,我们从品种选育,引种试验,承担国家和省级有关试验看出三点趋势:一是推广品种感染白粉病的周期缩短,20世纪80、90年代育成的品种,推广7~8年不发病,现在育成的品种,推广到大面积生产上3~4年就容易感病;二是引进品种中感病品种的比例增加,过去引进的品种抗病的比例50%左右,现在引进的品种抗病的10%都不到;三是生产上发病生态区域和发病面积增多。

4 抗白粉病育种策略

由于大麦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品种抗性有差异,栽培管理技术也与发病情况密切有关,故应以推广抗性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5〕。因此,选育抗病品种就非常重要,具体选育抗病品种的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4.1 引种鉴定

引种鉴定是一种比较便捷的育种手段,也是快出品种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广泛引种,通过育种筛选鉴定,优中选优,这种办法在大麦推广新区效果一般都很好。

4.2 杂交选育

杂交育种首先是要选择既抗白粉病,同时综合性状好的亲本,通过杂交选育,使两个亲本之间优秀抗性基因重组,经过反复多代的选择,田间试验比较,大田生产示范,综合性状表现好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种育种办法关键是要选好亲本,在大面积大麦生产区域,这种办法是主要的育种手段。

4.3 诱发鉴定

在不能够进行基因水平鉴定品种抗性的情况下,通过在室内和田间种植感病品种来诱发新育成的品种抗病性,经过诱发仍然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一般这种抗病性就比较真实可靠。

4.4 异地鉴定

大麦白粉病发生同样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品种本身抗病性如何;二是生长环境是否有利于发病;三是是否有病原菌。异地鉴定就是通过改变生态环境,检验在不同环境下抗病性表现,这种鉴定形式的好处是比较贴近大面积生产,对于抗性好和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容易认识,有利于加快推广速度。

4.5 穿梭育种

穿梭育种是育种家们在不同生态区间,有计划地组织育种材料的交流种植和选择,可以充分利用育种材料的潜在力,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提高品种的综合性状水平和地区适应性。

5 抗白粉病育种成就

近20年来,云南省保山、大理、楚雄、临沧和曲靖等五州市共育成保大麦6号,保大麦8号,保大麦 12号,保大麦 13号,V06,V24,V43,94DM3,凤大麦6号,凤大麦7号,凤大麦8号,S-4,靖大麦1号,云大麦1号,云大麦2号等十余个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大麦新品种,为大面积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保大麦8号和V43成为全省主推品种,每年推广面积占全省60%以上。

6 抗白粉病育种展望

大麦面积种植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抗白粉病的新品种。20世纪80年代初期,云南省大麦年播种面积不到6.67万hm2,“十一五”末期年播种突破20万hm2,随着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加大,小春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们逐步认识到大麦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方面的重要性,“十二五”末期,云南省大麦年种植面积有望突破26.67万hm2大关,为了确保大麦生产持续发展,选育抗白粉病的新品种迫在眉睫。

大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和育种网络逐步建立健全。2004年,在云南省农业厅的主持下,由保山市农科所牵头成立“云南省优质啤饲大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项目协作组,项目协作组成员单位有保山、大理、楚雄、临沧、丽江和曲靖等六个州市农科所的大麦科研人员;2006年,保山市农科所被国家大麦中心选定为“西南育种试验站”,2008年;保山市和大理州农科所又被农业部选定为“国家大麦综合试验站”。随着这些协作项目的相继启动,云南省大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和育种网络逐步建立健全。

储备了一批大麦育种材料。2011年统计资料反映,保山、大理、楚雄、临沧、丽江和曲靖等六个州市农科所现有亲本材料806份,后代材料组合889个,穗行材料7070个,出圃品系131个,这些育种单位每年都在做近千个杂交组合,这些种质资源是今后选育抗白粉病的宝贵材料。

[1]云南农业地理编写组.云南农业地理[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7

[2]云南农业地理编写组.云南农业地理[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25

[3]郑家文.早熟高产大麦新品种V06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大麦科学,1999(2):37-38

[4]郑家文.早熟高产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V24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J].大麦科学,2001(4):13-14

[5]卢良恕.中国大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423-424

猜你喜欢

农科所保山市大麦
我的大麦哥哥
彭中华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西藏日喀则青稞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地市农科所所外基地(联合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云南保山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数预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