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发展的外部环境探析

2013-03-22巴红静

关键词:学报学术期刊学术

巴红静

(东北财经大学 杂志社,辽宁 大连 116025)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并不断发展,高校学术期刊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大高校的科研力量支撑之下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其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十二五规划中也着重提到“文化体制改革”,这就迫使学界进一步思考高校学术期刊发展面对的外部环境。笔者总结前人的思路,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高校期刊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媒体的移动化愈加强烈

20世纪下半叶,无线网络出现并迅速普及,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的普及,纸质媒体逐渐转变成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网络媒体吸取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共同优势,在编辑出版流程中突破了信息的地域性限制,增强了信息的实时性,改变了信息的流通方式,构建了一个实时按需的信息传播、应用与再利用的大格局[1]。

网络媒体中计算机网络、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移动媒体出版迅速发展。2008年中国手机报市场规模突破10亿元,手机阅读用户人数达6000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4.57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3.03亿。随着3G的广泛应用,移动传播越加便捷,催生出更多的业态和传播方式,使受众移动化和传播移动化实现了对接,改变了地球各点间的时空关系。正如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网络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落[2]。来自美国出版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3月美国成人电子书整体销量已超过纸质版精装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编辑出版活动的数字化、快速性、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和理论及方法的创新,不断地改变着编辑活动,使媒体传播产品的形式、质量、时间及成本都明显改善。用计算机自动作业代替手工作业,用标准代替经验,可以促使编辑过程不断地自我完善,以满足网络时代大众对知识实时、可变的要求。因此,编辑只有依托现代科技,才能站在学术的前沿,保证学术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创造知识传播的美好未来。

二、期刊的学术问题更前沿

学术性是高校期刊最鲜明的特点,高校期刊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是传播知识的前沿阵地,是展示优秀学术论文的窗口,是获取学术信息的必要渠道。高等院校依托大量优秀的教师和科研队伍,对国内外的学术问题有深厚的了解和积淀,而高校期刊的稿件来源正是这些学术论文。这就直接使得高等院校所办的期刊并非小道消息和花边新闻,其学术性和严肃性可见一斑。高等院校聚集大批专业研究人员,学术论文相对其他论文凸显出其专业性,理工科院校期刊相对而言刊登的基本是工科类的论文,财经类高校期刊刊登的大多是经管类的论文,师范类大学期刊刊登的几乎都是文学、美学欣赏等论文。各类期刊根据依托高校类别的不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和专业。

前沿问题一般代表着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前沿问题就是科研的方向。比如美国次贷危机问题引起的全球经济发展问题,既是困扰政府的问题也是学术科研的主攻方向,问题一出现马上就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发表大量的文章探讨这个问题;环保问题、低碳问题,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不仅是企业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学术问题;能源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安全;而金融监管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的金融消费者和金融体系之间博弈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金融乃至经济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这些问题都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问题,学术期刊始终站在理论的最前沿进行分析探讨,并且在网络化的时代能够直接指导实践,直接作用于实践。随着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全球化的迅速蔓延,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的转型加速。经过一轮高过一轮的高校学报改革,高校学报已经完成学术化的转型[3]。

三、市场化运作趋势明显

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在辽宁、河北两地试点报刊市场退出机制问题[4]。随后市场化改革呼声日益高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全面启动,并且已经于2011年底前完成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改企工作。有数据显示:2011年,天津、湖北、广东、陕西、江苏5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获批建立,加上上海张江、杭州、重庆、湖南的4家并列的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共9家地理分布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彰显出我国数字出版集群化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的立体化发展格局。而且市场化运作的产业集团发展已粗具规模[5]。在9家试点的实践经验中,我国出版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全面深化出版体制变革,走市场化发展之路[6]。

高校学报作为出版业的一种,其市场化同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高校学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有先天的优势。例如,一些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一旦被用于改进工艺流程或者改造技术设备,就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说明高校学报完全有进入文化市场的自身条件。

四、专业化发展倾向明确

2011—2012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49种(不含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7]。其中学术期刊约5000种,占期刊总数的一半以上[8],期刊发展的竞争态势呈现。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当下高校跨领域跨校系多专业多学科的交叉渗透日趋明显,高校实现了社会(包括高校本身)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在这样的条件下,各大高校必须大力发挥学报的主体性功能,主动寻求学报与本校专业学科的契合点;寻找学报与其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点;利用高校学报提供的学术阵地,发挥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并引领本校本区域科学理论研究潮流;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创新。学报要真正地成功,必须走“专业化、个性化”的特色化之路。随着传统媒体产业在国内市场容量的相对饱和,市场进入拥挤程度相对提高。传媒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支柱产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五、出版内容的时效性更突出

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网络宣传可以将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阅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在科学领域,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无论是对理论知识还是管理实践的传播无所不在,整个社会是传播的社会。传播需要时间,网络时代商业组织非常关注读者的时间,对于时间的消费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边际效益递减,比如免费收看电视连续剧,免费享受网络游戏,免费使用电子邮件,时间投入得越多,人们在源源不断地投入时间进行享受时并不会产生厌倦,因此,收益并不是递减的,要想在传播中获取优势最主要的在于时间[9]。在没有网络以前,期刊主要是纸质投稿和纸质印刷,然后通过邮局统一发放。从投稿到印刷发表再到发行这一过程浪费的时间过多。网络完全避免了这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使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比如,在中国的家庭里只要将个人计算机连上网络,就可以在线观看美国各大学的公开课程,更可随时登录全球各地的教授开通的个人网站或者博客空间微博等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促进了编辑出版活动向高速度、高质量变革。在手书草稿的年代,或许会有很多科学研究是在分割的不同的地理区域上分别由不同的科学家研究出来,导致可能有的研究者在研究别的区域的研究者已经研究出来的问题。在网络化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公布,信息传播的速度快,淘汰的速度更快,学术信息时效性要求非常严格。

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使获取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学术知识的流通速度加快,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各种国内外的数据库的大量信息便可随意使用,为科学研究的文献搜集和整理带来巨大的便利。只要根据关键词,专家学者就可以轻松地获取本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不计其数,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科研的发展。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的同时也会增加对信息真实性的怀疑,同时增加抄袭的投机心理和道德风险,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六、出版方式日益数字化

数字出版是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出版方式,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版业迎来了数字化出版时代。数字出版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迅速的普及,是因为其具有多种优势。首先它推翻了传统出版业的出版过程。传统印刷的工艺流程包括拼版、晒版、显影、擦版、烘版、装版、印刷,如果采用数字出版手段进行印刷,便可省去拼版、晒版等流程。因此,数字出版不仅节约了时间,节省了成本,还缩短了地域上的空间距离,使各地区的印刷技术及设计理念在空间上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交流,实现瞬间利用。其次,在整个出版过程都将信息统一以二进制编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到硬盘、磁盘、软盘中,信息的处理与接收则借助电子计算机或终端设备来进行,实现了按需印刷。即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印刷和网络系统,需要时直接印刷,省去拼版、晒版、显影等中间环节,真正做到了一册起印,即需即印。最后,随着低碳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数字图书和期刊中的超级链接功能深受读者所喜爱。例如通过对关键词的链接,读者可以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识。数字出版满足了期刊读者在快速的网络时代实时、按需和内容可变的要求。

时代变化如此迅速,媒体发展如此快捷,高校学报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得较快较好的发展,必须时刻关注上述变化。只有顾全大局,才能全面系统地提升对其发展前景判断的准确性,帮助各期刊社主编以及各位编辑在变化中占据主动,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1]王 强,丁春玲.跨媒体时代的编辑出版对策[J].出版与印刷,2006(1):5-6.

[2]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 帆,肖莹莹,郝正非,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李 频.科学认识学报改革[N].光明日报,2011-04-04.

[4]何镇飚,李冰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变革:2009年报刊出版十大事件评述[J].编辑之友,2010(1):18-22.

[5]梁 雁.学术期刊编辑的出版品牌意识[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3-24.

[6]杜利民.营造学术期刊市场化的环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5):729-731.

[7]赵彦华.2011—2012年全国期刊业发展状况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1):7-9.

[8]沈松华.学术期刊市场演化与学术期刊的变革[J].编辑之友,2006(2):58-60.

[9]孙寿山.数字出版产业的新业绩、新挑战、新举措[J].现代出版,2012(9):21-22.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期刊学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