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G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2013-03-22曹玉娜陈慧敏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素养大学生

曹玉娜,陈慧敏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从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起,我国已正式步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3G时代〔1〕。从此,比起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其无可比拟的便携性,成为人们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重要工具。对于“人手一机”的9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成了3G时代移动上网的彻底享用者,校园、食堂、宿舍甚至课堂上都有他们低头摆弄手机的身影。他们是手机QQ、飞信、微博、微信的最广泛使用群体,手机、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学生却是“身处信息的海洋,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这样一个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不能归咎于网络,也不能抱怨于时代,更不能将责任加之于学生,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加强大学生对信息的认知、获取、处理和评价等方面能力的教育。而信息素养教育正是关键一课,培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提高其信息素养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2〕。

2001 年员月,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审议并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e Standards for Hihger Education》)中提出信息素养是指:“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

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定义,但不外乎对人们信息获取、处理、使用和评价等方面提出要求: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能否高效地找到所需信息并能在评估后恰当地使用。而这些正是当前3G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所缺乏的,在伸手触“网”的便利条件下,大学生上网具有极大盲目性。已有调查发现,上网主要用于聊天、娱乐等的占一半以上〔4〕,甚至为了打发上课时间而上网;而真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和提高的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信息的评价和利用。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各种各样的虚假、垃圾信息充斥着网络;同时,大学生对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心中无数,单单是喜欢“冲浪”的感觉,很容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自己;加之,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阅历少,可塑性大,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想的冲击;另外,网络病毒、信息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各种各样无孔不入的病毒肆意窃取一些个人信息、隐私,危害着信息的安全,而大学生是最缺乏“免疫力”的群体;除此之外,网络诈骗时有发生,陷入求职诈骗甚至卷入网络传销团伙的事件屡有发生。

现状的不乐观性,一再提醒我们:培养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掌握相关的信息搜索、评价和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其信息素养,降低网络所带来的伤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二、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尚缺乏信息素养标准

国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较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指标体系。而我国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学界已引入了“信息素养”的概念,但到目前为止,除了在清华大学主持的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学会项目基础上制定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以及2008年4月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属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在充分调研并借鉴北京地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性的《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讨论稿)》〔5〕外,还没有任何权威部门的标准颁布,而且对已有指标体系也没有加以普及推广,仍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网络如此普及和平民化的移动网络时代背景下,国内没有统一完善的信息素养标准约束,大学生难免会在“人机”对话中渐渐丧失自我,甚至被机器操纵。

(二)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技术掌握,轻素养培养

近年来,随着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加大投入,各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开设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些师范院校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检索》课程〔6〕。但由于开设的这些课程中,特别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上,课程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涉及到信息素养方面的知识较少提及;学生又过于重视考级和过关,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技术学习上,对信息素养关注得少之又少;而《信息检索》课虽然侧重于对学生信息搜索能力的教育,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学时间和开课范围所限,要单靠这几门课程提高大学生整体信息素养很难,甚至有的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说法少有听闻,更不用说具备了。而且,一般来说信息素养涉及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是潜移默化的东西,不是通过几节课就能解决了的,需要将其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工作中。

(三)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迷失

当代大学生,他们既享受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创造的充裕的物质成果,又时常徜徉在网络的虚拟精神世界里。“信息化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满足了人们的各种欲望,加速了社会的流动性,缩小了时空的距离,以工具理性的方式打破个体界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的价值标准变异,人们在享受信息时代由技术带来的种种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时常感觉被强行拉入了一张巨大的网中无法自拔”〔7〕。自我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难以停下来思考思想层面上的东西,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淡漠和不屑也是造成他们信息素养缺乏的深层原因。

(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低下

许多实践表明,我国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远不能适应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获取教学信息途径单一,还有部分高校教师获取教学信息主要局限于现成的印刷书本和杂志,而忽略了互联网中的大量最新信息;信息鉴别能力差、选择信息能力不足——表现为在教学信息的选取上并没有优化地选择教学信息,不加鉴别地把所找的信息一股脑地塞给学生;利用信息的技能弱——不懂得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发挥CAI、CMI的优势,在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力上也较差。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化教育水平的高低。此外,我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时间不长,高校中的大部分中老年专业教师都没有受过专业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检索两门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年长的教师,缺乏信息技术在教研活动中的支撑,更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养成。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认为信息素养就是掌握技术,片面追求技术的深度与广度。

(五)学生对图书馆馆藏信息检索利用率低

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仍存在书籍陈旧,种类贫乏,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教学、学习的需求,资源利用率低,许多学生不了解图书馆馆藏结构和信息检索方法,仍采用最“笨”的方式在馆内“找”书,摆放在图书馆内用于书籍、信息检索的计算机空置或损坏。即使有些学生会用专业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但就算找到了资料,不知如何去处理,更不知如何将其变成自己有用的资源,缺乏相应的信息评估和有效的使用能力。对于学校花大价钱购买的电子数据库,本、专科学生利用率普遍不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众所周知,信息检索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部分。以往高校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图书馆,一般采用在新生入学时,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并开设讲座讲述图书检索等方面的知识,殊不知这样的讲座对于刚刚入学、对图书馆馆藏结构一无所知的大一新生而言,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效果可想而知。待到日后学生遇到困难想主动学习时却苦于没有相关的培训。实际上类似的讲座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大一、大二主要针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提高方面进行专题讲解,大三、大四主要针对信息评估和使用能力方面,从而使讲座真正发挥实际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已有体系的宣传力度,推广普及现有指标体系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普及的过程,信息素养标准也不例外。鉴于目前我国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而大学生学习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可作为国内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的突破口〔8〕。2008年,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属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制定了全国性的《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讨论稿)》〔5〕,虽然尚未形成标准,但可将该体系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依据,加大该体系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熟悉,从而具备。

(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必备条件。从学生的角度看,信息时代里学生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师要能够引导他们在信息化环境中形成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教师自身必须在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等方面不断发展,才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从教师自身发展看,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社会人类基本的学习工具和生存手段,应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科研的工具,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是时代的客观要求〔9〕。

(三)面向全体大学生增设文献检索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是对人们知识获取现状的形象描述。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时代下,大学生如若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就会落伍于时代,而懂得文献检索是大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其终身学习和创造力的必然要求。高校信息化建设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和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使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馆藏信息、各种电子数据平台进行信息搜索的能力已成为他们基本的学习技能。因此,结合各专业学科特点开设相关的文献检索课程很有必要,也是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是一个部门(如图书馆)、几门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所共同面对的责任。鉴于目前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还比较陌生,首要任务是加大信息素养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从而在课堂上、生活中加强学习、培养。

对教师而言,时代变了,“桶水”换“杯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需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全面提高教学能力,教会全体学生掌握搜索信息、评价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将信息素养培养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并落实到学生日常上网的行为中。

随着技术的推进,各种论坛如“博客”“微博”等平台的开通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发挥的空间,大学生利用手中的手机随时随地可以发布、转发、评论各种信息。如若不加分辨地随意转发,易引发网络群体事件热炒现象。要时常告诫学生“网上犯法,一样被抓”,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并将此作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目前,一些3G手机网站为了获取点击率,获取高昂报酬,常把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作正面宣传,结果将多年来借助各方力量形成的道德体系逐步瓦解〔10〕,取而代之的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公德相悖却深受大学生追棒的低级的、庸俗的、不健康的价值取向。

当下,非常有必要在大学校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加大文化归属感和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在信息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尤为重要,也是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一课,只有思想意识、道德觉悟提高了,信息素养教育也就迈进了一步。

四、结语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赖以生存、学习、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使网络真正为大学生的成长助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必须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长抓不懈,这需要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关注,形成共识,任重而道远。

〔1〕网易科技报道.工信部正式发三张3G牌照〔EB/OL〕.(2009-01-07)〔2012-07-15〕.http://tech.163.com/09/0107/14/4V2HLRII000933IK.html.

〔2〕汪慧芳.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0(10):74-75.

〔3〕李耀俊.中、美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管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1(1):69-71.

〔4〕周慧援3G时代大学生移动上网行为与信息素养教育〔允〕援中国轻工教育,2011(1):81-83.

〔5〕王运显援国内外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援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6):102-105.

〔6〕魏三强.关于如何培养高等师范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139-141.

〔7〕陈慧敏.信息化环境下人文素质教育的迷失及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3):136-142.

〔8〕范立华,栾晓军.互联网与电视媒介对大学生政治思想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7,23(2):213-215.

〔9〕曹玉娜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基于个案分析〔D〕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10〕张丽萍.3G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学理论,2011(29):165-166.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