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内涵与要求
2013-03-22谢志芳许兴梅
谢志芳,许兴梅
(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212013)
我党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从思想政治上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最近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也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的基本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肩负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从大学生主体来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呈现许多新特点,个体差异也越来越大,对于担任思想政治教育执行者的高校辅导员来说,光靠经验和热情已经不够,更需凭智慧、知识和技能所形成的本领,既要确立新的工作理念,也要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无疑彰显了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可见,高校辅导员其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与高校其他工作人员相比有其特殊性,赋予了高校辅导员岗位特定的内涵。
一、高校辅导员岗位的政治性
高校辅导员岗位体现政治性,就是要坚持党性、突出阶级性、体现时代性、强调社会性、注重知识性。坚持党性是彰显高校辅导员岗位政治性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刘少奇曾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2]。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科学理论为指导,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正确、充分、有效地宣传党的纲领、决策和奋斗目标,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辅导员的主要任务。1953年清华大学建立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要求辅导员一肩要挑思想政治工作。1965年8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政治工作条例(草案)》和《高等学校学生班级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首要工作。从2004年中央16号文件颁布到2006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开始施行,党和国家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有了新的定位,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核心任务。从宏观上看,辅导员制度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高校的建构与运行;从微观上看,辅导员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深化与拓展。辅导员制度从一开始就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历年来一直结合党的中心工作,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与运行的道路,辅导员一直“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
二、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综合性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生个体,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是“人生导师”型,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很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知识,从目前各高校辅导员选聘条件中可以略见一斑。许多高校要求辅导员除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与教育、培育学生有关的基本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外,还要具备应急处理问题和与其他部门团队协作的能力等。这是因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非常庞杂、细致,也是极其综合的。一般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都要伴随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四年大学生活,也就是说大学生是“演员”,大学四年是“剧本”,而辅导员就是要当好“导演”。具体是:首先,辅导员要及时向大学生传达学校的工作方针、政策,配合校、院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其次,要带领大学生开展班级活动与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团队合作精神。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专业比赛、自我创业等方面提供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毕业设计、职业能力训练、择业指导等方面给大学生出好点子,把每一个大学生摆渡到成功的彼岸。受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少数大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辅导员需细心观察,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回归到大家庭的怀抱。同时还要当好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导演”,如面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要向大学生突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并善于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授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知识,如带领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制作“党团网站”,把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一个在制作精美网页时学以致用的过程。
三、高校辅导员岗位的服务性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在高校的最基层,直接面对大学生,其工作具有浓重的服务性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也明确规定了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即认真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大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可见,服务育人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三大主题之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大学生必然是其工作的重点之一。从管理学理论来看,诸多的管理理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关注被管理者自身的需求,因此,以学生为本自然是其工作的指导原则之一。
像学籍注册、学生资助、就业服务、心理咨询、日常服务等都属于辅导员学生服务工作的范畴,其工作虽有很多性质、特点,但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服务性,为大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我们把服务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本质,强调的是辅导员的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工作主线、核心应以学生为本。
其次,辅导员工作到位,应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保障作用,且一改高校辅导员的保姆形象,给大学生充分选择,培养他们的判断力与决断力。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就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所以辅导员要在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始终贯穿服务意识,帮助学生成才。如在学习指导中,学习指导的重点在于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用心理辅导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引导方法与相应的学习指导方法,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服务。又如在就业指导中,从成才教育、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教育——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具体的个性化求职技巧培训学习等环节层层递进,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提供服务。还应主动指导,搭建舞台,把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创新创业等结合起来,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服务。因此,把服务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是高校学生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没有服务的教育和管理是干巴巴的,是枯燥的。
四、高校辅导员岗位的执行性
“执行”体现的是从属性,责任相对明确,辅导员岗位其执行性是通过辅导员的能力展示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育人的目的。“上接天下接地”,“十处打锣九处都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反映了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特殊位置,可谓是“七品芝麻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执行官。由于辅导员工作的执行性强,深入实际,善抓落实是保证。辅导员工作应该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最基础的执行层。它的一个主要工作关键就是要切切实实地抓好落实工作,因此辅导员要改进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增强工作的说服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同时辅导员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老师。高校辅导员要伴随大学生走完大学求学的几年时间,相对于专业课教师,他们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相对于行政领导,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最广泛、最具体,思想、情感最容易相融。由于时间最长、课程最多,这也就利于辅导员顺利执行工作,同时集教育、管理、服务多种功能于一身,这就为辅导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灵活性
灵活性,指的是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实现原则所必需、许可的各种具体形式、方法和步骤。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工作对象的不定性,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特征,辅导员要善于随机应变,不宜拘泥。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变化工作方法,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案做好辅导工作,同时注意处理问题的艺术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4]近年来,“90后”大学生已经在高校占据主要比例,那么如何开展“90后”思想政治工作,除了正常教育管理外,辅导员对新知识和“90后”流行事物也应有所涉猎,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节奏,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落差在他们身上的表现,即他们往往容易盲目乐观和自信,而对社会情况关注甚少,也没有经历过艰辛和磨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大学生的变化,引导大学生在时代潮流中健康发展。据调查,“90后”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以身作则”,有人格魅力;随和亲切,关爱学生,和学生之间要有“爱的互动”;个性鲜明,幽默风趣,有独特“传功法门”;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信任鼓励学生;宽容,能够理解与关心学生,认真负责[5]。因此,辅导员在注重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同时,要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动态,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学生的事情多跑跑腿,为学生的困难多费费心,多些理解,多些关爱。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与尊敬,带动身边“90后”的大学生,共同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加之不同的时代背景,每个年代的大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辅导员需要仔细观察,灵活采用工作方法来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发短信、聊QQ等已经成为“90后”大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手段,因此,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及时开辟网络阵地,贴近他们的实际,以QQ群、博客、飞信、人人网等形式作为与“90后”交流和开展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习 近 平.习 近 平 在 同 各 界 优 秀 青 年 代 表 座 谈 时 的 讲 话[EB/OL].[2013-05-05].http://news.cntv.cn/2013/05/05/ARTI1367711267920266.shtml.
[2]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94-95.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445961.htm.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
[5]新浪网.调查:90后眼中啥样的老师最“红”[EB/OL].[2009-12-02].http://edu.sina.com.cn/l/2009-12-02/1053181962.shtml.
[6]冯刚.坚持质量导向和内涵发展 努力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8-10.
[7]朱丽花.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岗位特殊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21-26.
[8]谢志芳,朱丽花.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