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湖北武陵山片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思考

2013-03-21

关键词:恩施州武陵山民族团结

段 超

(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73)

民族团结进步是多民族国家统一稳定、繁荣发展的基石。国务院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国家民委《关于武陵山片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实施意见》,对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促进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我们深入到湖北武陵山片区的机关、学校、社区、村寨、企业,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了其做法和经验,分析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对策。

一、湖北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湖北武陵山片区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国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共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50%以上。在行政建制上,既有自治州、自治县,又有民族乡,全国只有8省(区)有类似情况。湖北武陵山片区是湖北省民族工作的主体,湖北省十分重视武陵山片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1.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政策法制保障。湖北省委、省政府把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予以优先考虑,认真研究民族工作的新问题,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法规。2006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出台了《关于在民族县市实施“616”工程的通知》,2010年出台了《关于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决定》、《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2011年出台了《关于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关于省内部分市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机制的通知》。湖北武陵山片区的市、州、县也制定了一系列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也十分重视民族立法工作,民族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湖北省人大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决议》,湖北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以及三十多个单行条例。以上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湖北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政策法制保障。

2.加强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帮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了加快湖北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湖北省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帮助措施,促进了该区域的发展。

2007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1名省级领导,带领6个省直部门,对口支援1个民族县(市),每年办6件实事,简称“616”工程。为促进民族乡发展,湖北省决定:1个省直单位,帮扶1个民族乡,简称“1+1”工程。2010年以后,开展了发达地市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启动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专项资金130亿元①《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意见》(鄂发[2011]25号)。,用于支持湖北武陵山片区建设。

近3年来,通过各类帮助,落实资金85.38亿元②根据湖北武陵山片区各县市统计资料计算所得。,在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例如恩施州目前建立了100万亩茶叶、100万亩烟叶、100万亩药材、100万亩林果、100万亩高山蔬菜、50万亩魔芋、50万亩土豆基地。2011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增长1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4亿元,增长3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74元,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9元,增长21%,增幅全省第一;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③恩施州统计局2011年统计报表。。2012年上半年,全州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好于去年同期④恩施州统计局2012年统计报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3亿元⑤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2011年统计报表。,为当年全省经济发展进位速度第一名,并成功进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二方阵。

上述帮扶措施的实施,在促进武陵山民族地区发展的同时,加强了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3.努力改善民生,为民族团结进步夯实群众基础。大力加强民族特色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条件。恩施州近五年完成通达工程4674公里、通畅工程4557公里;解决了134万人的饮水问题;改造民居13.8万户、55万人;建成沼气池50万口;建成生态家园文明新村700余个;新增校舍135万平方米,解决了19万余名学生的寄宿问题;完成了56个乡镇卫生院和1454个村卫生室达标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⑥根据恩施州2006—2011年统计数据计算所得。;实施民族助学工程,对家境贫寒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免费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近5年来共有135万人次享受医疗报销政策8216万元,其新型合作医疗模式受到温家宝总理肯定。该县实施大病关爱工程,每年筹集资金600多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大病救治问题;实施助学启智工程,5年共发放助学金8162万元,资助学生30.75万人次,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实施计划生育民福工程,5年共发放各类奖扶金1772万元⑦根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06—2011年统计数据计算所得。,被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誉为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好范例。

4.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工作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湖北武陵山片区各地积极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建工作。

一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恩施州在全州范围内组织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各县市积极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活动。

二是推出和宣传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湖北武陵山片区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涌现了一些先进典型。例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刘发英,人称“英子姐姐”,进行网络助学,使众多民族学子圆求学梦;鹤峰县燕子乡司法所司法员易满成,十多年为百姓办实事。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他们的事迹及时进行宣传。2010年,湖北省2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19个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易满成同志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业报告团成员,并在全国巡回演讲。

三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建设。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湖北武陵山片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建设,在广大农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共进谋发展”为主题,以民族团结为基础,以民族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将示范村建成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各族群众生活富裕、和谐的幸福村。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过程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恩施州建始县石牌村是一个生活着土家、苗、回等多个民族的村庄,该村从多方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是积极开展产业创建,使广大群众走上致富路。通过发展生猪养殖业,布朗李、猕猴桃、板栗、葡萄等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多元①湖北建始县石牌村2011年统计报表。。二是进行科技创建,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素质。三是进行生态创建,着力打造生态家园。改造民居,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建设生态家园。四是进行文化创建,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民族团结宣传队、丝弦锣鼓表演队、民族文化表演队,“白天忙农活,晚上学锣鼓,自娱自乐唱民歌”。有了共同爱好,人与人、家庭与家庭、民族与民族之间多了交流,少了隔阂,全村上下呈现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全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该村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湖北省在武陵山民族地区先后命名了五十多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四是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恩施州实施民族文化抢救工程,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对来凤县摆手舞和地龙灯、宣恩县耍耍、建始县丝弦锣鼓、咸丰县南剧、利川市民歌、恩施市和鹤峰傩戏进行有效保护;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酒店活动;举办摆手节、女儿会、牛王节、龙船调艺术节、三峡纤夫文化艺术节等节会,弘扬土家族、苗族文化;对侗族、白族、蒙古族等散居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利用,在恩施市枫香坡建立了侗族风情寨,展演侗族歌舞。恩施州《嗯嘎·女儿会》在2012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金奖。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深入实施民族文化拯救工程,撒叶儿嗬、长阳山歌、薅草锣鼓、都镇湾故事4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1年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长阳《巴土恋歌》获全省各界广泛好评。

通过弘扬各民族文化,促进了民族精神家园建设,增强了各民族的自豪感,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民族团结。

5.积极探索跨省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湖北武陵山片区与湖南、重庆毗邻。湖北武陵山片区积极探索与相邻省市密切合作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湖北来凤县与湖南龙山县山水相连,两县在促进跨省区域民族团结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两县在困难时相互帮助,在重大工程建设上相互理解,在产业发展方面相互学习,在社会管理上相互配合;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形成了“各族大团结,两县一家亲”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局面。

来凤县百福司镇兴安村“一脚踏三省”,村南面与湖南省龙山县桂塘镇桂塘社区、四坝村相连,村西面与重庆市酉阳县大溪镇南坪村毗邻。4个村寨,虽然分属三省市,但山连水通,同属土家族、苗族集聚地,边界村民和睦相处,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颂歌。

几年前,湖南桂塘、四坝村村民种百合发了财,湖北兴安村党支部书记彭南清便把两村的百合种植能手请来,带领村民发展百合产业。2012年,兴安村发展百合700亩,仅此一项毛收入就超过700万元②湖北来凤县兴安村2011年统计报表。。湖北兴安村种植烤烟成功,重庆南坪的村支书陈长华带领村民上门取经,请湖北的烟叶技术员跨省传技。

逢年过节,三省边界村寨轮流“坐庄”,举办一年一度的边区农民篮球赛;红白喜事,当地一些民歌手、山歌王碰头聚会,总会一展歌喉,经常激情上演别开生面的“三省对歌”。

湖北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是十分宝贵的财富,为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湖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显著成就,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二、正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湖北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一些干部对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重视不够。一方面,由于湖北多年没有发生民族纠纷、民族冲突,一些干部认为,湖北没有民族问题,我们的民族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对民族工作重视不够,不认真研究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湖北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程度较高,少数民族的一些特征已不浓厚,如民族语言基本消失等,一些干部认为,湖北少数民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忽视民族问题,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注不够。另外,一些干部因为民族问题复杂,民族工作敏感,不愿意接触民族问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认识,都影响着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

2.民族地区发展不够,与全省的发展差距仍然明显。近年来,湖北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与全省、全国的差距仍然明显。例如2011年,恩施州人均GDP只有全省水平的37%,人均财政收入只有全省水平的38%,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省水平的57%,城镇化水平只有全省水平的63%①根据湖北省、恩施州2011年统计资料计算所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方面,与全省、全国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

3.散居民族发展不够。散居民族包括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包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民族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湖北武陵山片区,除自治民族土家族、苗族之外,还生活着侗族、白族、蒙古族等20多个散居民族,目前他们的总体发展水平低于汉族,也低于土家族、苗族。在同一个区域,自治民族与散居民族享受政策略有差异,若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容易引发矛盾与纠纷,影响民族团结进步。

4.大量省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湖北武陵山片区,带来许多新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恩施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之间交流的频繁,进入湖北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省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加。近年来,湖北武陵山片区的恩施市、利川市等城区涌入了大量来自西北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他们在此经商生活、旅游观光和参观考察,使城市管理、教育、文化等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是部分流动人口对城市规章了解不够,经常占道经营,乱倒垃圾,容易与城管发生纠纷。二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饮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当地人差别很大,他们对当地文化不了解,当地人对他们的文化也缺乏了解,容易产生文化冲突。三是当地为外来经商穆斯林群众提供的物质文化生活设施及产品很少,如清真食品供给不够、清真饭店很少。另外,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也面临一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省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带来的相关问题,影响着民族团结进步。

5.武陵山片区发展规划启动后,各地区联系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涉及范围更为广阔。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武陵山片区区域协作,将武陵山片区建成跨省协作创新区。显然,武陵山片区的联系肯定会加强。在更为广阔的视域,湖北武陵山片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如何在武陵山片区起引领示范作用,如何率先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值得认真研究。

以上问题影响着湖北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只有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三、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对策建议

1.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对于新时期湖北发展的重要意义。湖北是民族工作大省,湖北武陵山片区的民族工作是全省民族工作主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对于加快湖北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促进“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五个湖北建设,实现湖北民族工作的新跨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湖北民族工作在全国的地位,扩大湖北在全国的综合影响力,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族问题是影响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重要问题,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新的时期,民族问题更为复杂,民族工作任务更为艰巨。湖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武陵山片区的党委和政府,都要高度重视新时期民族工作,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为我们以前工作做得好、成绩显著,而忽视现在和今后的工作。要以率先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为目标,认真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把湖北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2.加强广大干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学习与教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干部是关键。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素养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成效。目前,一些干部民族知识欠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要在全省范围内,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活动,增长民族知识,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提升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能力。

3.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民族文化。没有坚强的物质保证,民族团结进步、平等和谐就是一名空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把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使各民族群众富裕起来,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民族地区发展不够是当前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问题,也是民族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要加快湖北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奠定坚实的经济文化基础。

4.加强散居民族工作,加快民族乡发展。在全国、湖北省加速发展,自治民族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湖北武陵山片区的散居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的愿望也十分迫切。他们希望发展民族经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要采取措施,促进散居民族发展。要完善《湖北散居民族工作条例》,县、州(市)、省三级政府都要加大力度,支持民族乡发展,繁荣发展散居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散居民族与自治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5.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强化城市民族工作。武陵山片区特别是省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恩施市、利川市等县市,要强化城市民族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文明经商、遵纪守法教育,维护城市秩序和卫生;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发生的冲突、纠纷,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理;要加快在城区建立若干清真食品供给点、清真饭店,为外来穆斯林群众提供生活便利;要对当地民众进行回族、维吾尔族等西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宣传,让民众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同时,也要对回族、维吾尔族等外来少数民族进行当地历史文化教育,让其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逐步与当地民众融为一体。

6.重视和做好跨省区域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湖北省武陵山片区11个县市中,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来凤县、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9县市与重庆市、湖南省相连。这些县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除做好区域内的相关工作之外,也要做好与其邻近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维护好跨省域间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湖北武陵山片区的来凤县与湖南武陵山片区的龙山县,几十年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连续5次共同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受到国务院表彰,为跨省域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累了经验。要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促进跨省区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方式、方法,为全国跨省区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创造经验。

7.坚持和完善支持湖北武陵山片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湖北武陵山片区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坚持和完善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其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发达地市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616”工程,重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轻产业项目、科技智力项目支持。要在援建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强化对其产业、科技智力的支持,增强该区域造血功能,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援建的产业项目,要符合该区域实际和产业导向,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8.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学校教育要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恩施州乡土教材中,对本州民族知识介绍较多,对州外少数民族介绍少,要加强对州外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介绍。加强民族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展览馆等民族团结进步载体建设。要加强对历史上武陵山片区各民族共同反对侵略、保家卫国,共同开发山区生动史实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伟大祖国的认同。

9.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升民族地区干部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在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化解民族纠纷、促进民族团结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要全面实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成长工程,提升其素质,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队伍保障。

猜你喜欢

恩施州武陵山民族团结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武陵山歌
民族团结之歌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