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社区图书馆服务研究*
2013-03-21王凌
王凌
(河南省委党校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0)
1 引言
农民工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别于农民和市民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1]。据统计,我国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5亿人,而其中约1亿人为“新生代农民工”,即80后、90后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2]。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3]。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城市融入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益和精神和谐等内容的综合性问题。所谓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价值观、社会心理等方面整体地融入城市,全面的“市民化”,并产生新的“身份认同”的过程。因此,学术界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过程称之为“市民化”过程[4]。若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的重要途径,一个是户籍制度市民化,另一个是享受均等公共服务市民化。对于图书馆来说,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着眼点在于推进农民工图书馆服务市民化,切实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图书馆服务的权益,给予农民工精神尊重、身份认同和文化知识援助,这种人文关怀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的更深层次的考虑,是对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的彰显,是在目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机制安排滞后的现实环境下对农民工的人文弥补、伦理关怀,对促进社会安定和谐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2 研究背景、目的
2.1 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应承担起保障农民工文化信息权益、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责任,这是图书馆服务“人本化”的内在要求。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所指出的:“公共图书馆的大门必须是自由平等地向全体社会成员敞开”[5]。作为贴近城中村的社区图书馆,是农民工文化知识供给和教育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农民工累积城市融入的文化、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然而,社区图书馆怎样为农民工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文化信息服务?怎样以教育培训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这是值得社区图书馆深入探讨、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在了解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掌握他们的文化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服务政策、确立适宜的服务内容和采取有效的服务方式,以防止图书馆“自说自话”而造成的低效服务,为此笔者开展了农民工调查研究工作。
2.2 研究目的
此次调查目的旨在了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文化信息需求现状,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的文化信息需求的代际差异,了解农民工对图书馆的认知情况、利用情况和对图书馆的意见。鉴于目前图书馆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文化信息需求代际差异调查研究的缺失,为了使图书馆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分类服务,本调查侧重调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对于文化信息需求、教育培训需求是否不同,如果不同又将表现在哪些方面,以期为图书馆的农民工服务提供参考。
3 调查对象和方法
笔者于2011年11~12月,选择郑州市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郑州市农村人力资源中心、工厂、建筑工地、超市、餐馆作为调查的主要场所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新生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采用偶遇抽样发放调查问卷,辅以访谈方式,以期能获得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共发放《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文化信息需求问卷调查》5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46份,有效回收率89.2%,调查行业主要涉及工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在调查获取的446个有效样本中,新生代农民工为306人,第一代农民工为140人,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68.6%,符合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主体的现实状况,能够基本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客观情况。
4 农民工文化信息需求调查结果分析与简要结论
4.1 农民工文化信息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4.1.1 农民工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不理想。本次调查显示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58.2%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文化权益意识。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有利用城市图书馆文化权益的占41.8%,认为自己没有利用城市图书馆文化权益的占21.3%,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利用城市图书馆文化权益的占36.9%;二是没有利用过图书馆的农民工比例居高。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利用过图书馆的占68.9%;三是图书馆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被调查的农民工认为图书馆教育培训内容不实用的占8.8%。图书馆开展的教育培训多为计算机、英语等社会热门专业,而真正针对农民工开展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则较为薄弱。
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社区图书馆需要改进的方面: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服务内容是最需要改进的两个重要方面。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知识资本的物质基础,服务内容的改进是图书馆提高农民工服务效果的重要因素,这是新生代农民工最为关注的,而目前图书馆确实存在着农民工需要的文献资源不足、服务内容不适用的问题;其次,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是需要改进的重要方面。从那些不清楚自己是否拥有免费利用城市图书馆的权利,不知晓图书馆与书店的区别,不了解社区图书馆能为自己提供哪些服务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身上,不难发现图书馆宣传工作的薄弱、开门办馆力度的不足;再次,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图书馆需要改进的是服务方式,服务方式的改进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图书馆利用至关重要。另外,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硬件设施配置、工作人员素质、馆舍建设布局也是需要改进的方面。图1是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列出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社区图书馆需要改进方面的排序。
图1 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社区图书馆需要改进方面的排序
图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障碍排序
4.1.2 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障碍重重。由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经济和社会政策,而目前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各种资本缺失,市民化的过程异常艰难。
本次问卷调查表明:①绝大多数农民工难以享受城市人享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安排滞后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政策因素。在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权益缺乏保障的占43.8%;认为户籍受限制的占35.6%;认为获取信息困难的占24.5%;认为子女入学困难的占23.6%。虽然根据调查显示有70.3%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发展意愿,但明确表示在城市定居的却只有58.5%。图2是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所列出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障碍排序。②遭受排斥、歧视的农民工人际交往断裂,市民社会的隔离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资本因素。农民工由于遭受市民社会的“群体性偏见”、“制度性歧视”,对城市缺乏归属感。在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感到受城里人排斥和歧视的占17.3%,这些农民工平时只好囿于狭小的活动圈里,形成了社会隔离状况,无法内化城市的文化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③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技能不强、知识储备不足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因素。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本科学历仅占0.16%,再加上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占60.1%,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的新生代农民工无法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无法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④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低,缺乏留在城市安居乐业的基础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资本因素。表1显示,在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达到城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仅占7.2%。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低与生活成本高之间的冲突,致使其在城镇买房定居几近奢望,他们缺乏留在城市安居乐业的能力。
表1 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状况
4.1.3 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人数比重较高,用于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仍然较小,不能覆盖所有的农民工。调查显示,尚未参加过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为60.1%。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不到政府或单位免费培训的待遇和机会,职业规划欠缺,培训需求难以实现,人力资本提升困难使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劣势。
4.1.4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着文化信息需求和教育培训需求的代际差异。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必须关注农民工的信息需求意愿和培训需求意愿,特别是农民工的年龄、文化、进城动机等等因素是否影响农民工的信息意愿、培训意愿。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背景下,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信息、培训需求意愿,对图书馆信息、培训供给行为的调整具有现实意义。表2、表3是根据笔者调研数据而列出的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信息需求类型、教育培训需求类型的代际差异排序。
表2 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信息需求类型的代际差异
表3 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类型的代际差异
4.2 简要结论
4.2.1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文化信息和教育培训需求的代际差异。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情况的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受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进城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二者相比存在较大的文化信息、教育培训需求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年轻、文化程度较高、以在城市发展为重(占70.3%),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更关心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经济金融、企业管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心理知识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与教育培训,希望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地位,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因此他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和发展动机更强烈。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以提高收入为重(占65.7%),他们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更关心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技能培训、致富信息、农村科技知识等信息提供与教育培训,希望提高收入、改善农村家人的生活、子女受到良好教育,因此他们求富、求实的愿望和生存动机更强烈。社区图书馆在为新生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提供服务时,应有分类服务的取向。
4.2.2 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缺乏资本。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他们在市民化的进程中缺乏经济资本、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组织资本、人力资本,导致其市民化进程的不稳定性。而对于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社区图书馆来说,可以在增加农民工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方面发挥作用。其中组织资本是指人们使用ICT时可依赖的组织资源[6],图书馆应对新生代农民工有效使用ICT方面提供支持。
4.2.3 农民工需求结构复杂。当下流行着一种对农民工社会需求的病态理解,认为在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尚未满足时,谈不上对发展需要的渴望。然而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需求结构多元、复杂,不仅有生存意义上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同时也有发展意义上的高层次的需求。如在文化信息需求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经济金融”(占29.7%)、“企业管理”(占31%)信息关注度的走高;在教育培训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占26.5%)重视度的提升,都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仅仅局限于农民进城后的短时职业、技能培训,忽视他们身份转移前相应的文化、思想观念的教育培训。社区图书馆应为农民工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信息服务,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5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与建议
5.1 创新图书馆包容性增长理论,以包容精神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5.1.1 以人为本。包容性增长理论从人本价值维度要求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关注所有人群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实现人与人之间发展的“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推进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是弥补制度滞后的更深层次的、更根本的措施。应将社会包容理念作为图书馆员秉承的职业精神或职业价值观,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包容、吸纳和服务能力,消除农民工的文化隔阂、社会隔阂与心理自我排斥等问题,改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失调的状况,利用社区图书馆的文化空间为他们打造精神文化生活的滋养平台。
5.1.2 服务均等化。图书馆包容性增长理论要求图书馆必须追求公平正义、实现服务均等化。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指图书馆依照法律法规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平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它是图书馆包容性增长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在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供给上不均等,已严重影响了城市和谐。对于图书馆来说,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农民工尽快纳入服务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农民工公平分享与城市户籍人口均等的图书馆服务。应坚持公益性、公平性、普惠性等原则,确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发展战略,建立覆盖农民工的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以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保障。
5.1.3 包容弱势群体。图书馆的包容性增长理论应体现缩小信息差距,促进社会包容,实现共同发展的理念,其核心要义是要消除弱势群体文化信息权益的缺失及所面临的社会排斥,使其能公平分享增长的文明成果。现阶段,农民工遭受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利等基本人权的侵蚀,他们缺乏公平分享经济增长的权利和资本。图书馆的弱势群体知识援助应该走包容性增长之路,在制订知识援助政策、制度和措施时突出社会包容、追求公平正义、强调权利保障,使图书馆服务向农民工倾斜,消除他们利用图书馆的障碍,保障、提升他们的信息知情权和知情能力、信息分享权和分享能力,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供文化资本、教育资本保障。在履行图书馆包容性增长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为农民工提供特殊的文化信息服务,使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与我国的民生事业、社会保障事业对接,成为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5.2 确立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服务策略,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图书馆服务市民化为侧重点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据笔者调查,已明确打算在城镇定居的新生代农民工占58.5%,高于第一代农民工(18.6%)39.9个百分点。如果这些数量巨大的、长期滞留于城市边缘地位的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不但造成社会不公,更易形成其思想、情绪上的对立,产生“问题农民工”,成为滋生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严重阻碍城市化进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内容。社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到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市民化的工作中去,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图书馆服务市民化为侧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和文化信息诉求,实践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提供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
5.3 创新图书馆教育培训模式,以强化教育培训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培训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既受外部因素如政府制度安排的制约,也受其内部因素如自身市民化能力的影响。作为文化中心、城市教室的社区图书馆应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民生工程中,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教育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依托教育培训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文化、知识、社会资本,以提高其市民化能力。
5.3.1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合作机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力量、建构农民工教育培训合作机制是提升农民工教育培训效率的有效路径,社区图书馆可以和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农村人力资源部门、职业培训学校、科委、科协以及企业等进行长期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优势,把图书馆打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以提高培训层次,强化社会效果。如舟山市普陀区图书馆针对金融危机给农民工带来的就业、创业问题,和普陀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了船员、钳工、焊工、厨师培训班,为农民工再就业提供人力资本保障[7]。
5.3.2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①强化身份转移前相应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城市文化的教育培训。一是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身份转移前的引导性教育,注重敬业、诚信等传统思想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公民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等教育,使之内化城市文明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从农民工向“城市人”转化;三是为农民工开展有利于城市融入的文化服务,提供适合的文学读物和艺术读物,开展文化讲座、影视播放、社区居民与农民工茶话座谈会、联谊会等文化活动,消除农民工与城市文化的隔阂,促进农民工与社区居民的群际交往,加强城市文化和现代意识对农民工的影响、渗透,提高农民工文化素养,促进其“文化融合”、“社区融合”。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以教育培训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建设,是解决农民工就业中一系列问题的根本。社区图书馆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普及与提高各类技术知识的文献信息,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养作为重点,加强非农职业培训,强化他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个体就业能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加他们的竞争性就业资本,使之超越次要劳动力市场,提高向上流动的几率,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合”。③强化信息检索与利用培训。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能力弱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信息能力弱势,由于获取信息困难,致使他们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享用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社区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搜集、整合、发布、培训机构,应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检索与利用培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移动电话网等渠道获取、甄别、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改变他们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发挥信息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作用。④强化心理知识的教育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此次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心理知识教育的需求已达34%,这说明其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社区图书馆应对农民工强化心理学方面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为农民工提供人文关怀、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化解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促进其“心理融合”。
5.3.3 拓展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方式。①提供汽车图书馆服务。可在社区中心、工厂、建筑工地、超市等地设置汽车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定时送书上门。②开通ICT服务。使得农民工通过电脑以虚拟方式进入图书馆获得新书目录、进行图书续借、查询教育培训信息、就业和创业即时信息。③开发移动图书馆服务。本次调查显示,手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的普及程度非常之高,已达到93.8%。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培训应用在农民工中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可行性,是图书馆强化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图书馆可着力开发SMS、IMode、WAP和J2ME服务模式,使移动图书馆成为农民工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6 结语
实现市民化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享受均等公共服务市民化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图书馆来说,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着眼点在于推进农民工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市民化,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图书馆应以包容性增长理论为指导,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服务市民化为重点,以强化农民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以创新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为支撑,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特征的城市化加速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6-21:1,3.
[2][4]薛天山.社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63-67.
[3]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EB/OL].[2012-02-10].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2/01/content_19340087.htm.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J].图书馆学刊,1996(6):41,45,47.
[6]Fuchs C.The role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amultivariate cross-national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divide[J].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09(1):41-58.
[7]金雯艳.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以舟山市普陀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4):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