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扣的变迁
2013-03-21陈福民俞善锋
文/陈福民 俞善锋
钮扣的变迁
文/陈福民 俞善锋
钮扣是衣着服饰上令人不起眼的小小配件,然而它的发明同其他发明一样,也是了不起的,它还被列为《改变世界的50项发明》中继算盘、阿司匹林、条形码、电池、自行车之后的第八位发明。
风情万种的钮扣在各种各样的休闲毛衣上,或者是一些风衣和大衣上,像娇羞的花朵,缤纷而烂漫地盛开着,诉说着衣裳主人们宁静而温柔的心事。
其实,钮扣从其问世至今5000多年来变化不断,层出不穷。它不仅有天然类的真贝扣、椰子扣、木头扣、牛角扣、竹子扣、果实扣、果壳扣等,更有化工类的有机扣、树脂扣、塑料扣、组合扣、尿素扣、喷漆扣、电镀扣、子母扣、布条扣、钦扣等。让我们来说说钮扣变迁中的几则故事吧。
小小钮扣 身世尽显赫
元朝关汉卿的《调风月》第二折写道:“直到个天昏地黑,不肯更换衣袂;把兔胡解开,纽扣相离。”可见,纽扣就是衣服上用于两边衣襟相连的系结物。
然而,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纽扣得到了普及。
古罗马钮扣
古罗马胸针
距今2000多 年的古罗马时期,钮扣和胸针、搭扣、大头针一样,都是用在松垮的服装上作装饰扣件的。然而,这些扣件都不好用。因为别针在珍贵的布料上戳出难看的孔洞;要在某一点上扣住几码长的布,需要用骨头、角、青铜或木头制成的能承力的钮扣。所以一些古代服装设计就卸去了钮扣实际受到的力,而将布匹牢牢地缝在结合处,再在顶上钉一个纯装饰的钮扣。
早期各种钮扣
古代用钮扣作装饰还有两个故事可作证明。一个故事是说,在中世纪穿戴许多钮扣意味着要花大笔的钱,有个世界上最大的钮扣收藏家弗朗科·杰卡西,他形容说,在中世纪时,从衣服上扯一个贵重钮扣就能还清债务。因此直到今天,意大利人还把巨头们聚集的地方描述成为“钮扣房间”。
第二个故事是,传说欧洲是在16世纪以后才有钮扣的,是由参加“东征”的十字军从中国带回去的。当时使用钮扣的主要是男人,特别是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阔绰,利用钮扣争奇斗胜。法国历史上有名的国王路易十四,他有一件王袍镶了13000枚钮扣,而且每粒钮扣的钮面图案都不相同。为了这件王袍,他邀请许多专家为他设计钮扣图案。葡萄牙国王约瑟一世,有一件王袍镶有20枚钻石钮扣,有“钻石王”之称。
从14世纪开始,钮扣用贵重金属、水晶和玻璃之类的东西制作,多为妇女所使用。在许多服装上,这些钮扣从肘部一直扣到袖口。
在我国,周代已开始采用上衣下裳制。不论男女都穿着上衣下裳的两截衣服。朝内有专管制作礼服的官员,文武百官做大典时,必须穿着礼服。当时对服装的使用比较规范,服装制度也相当完备。在周朝反映周王朝礼仪的《周礼》、《礼记》等书中,就有“纽”字出现了,“纽”是相互交结的纽结,也就是扣结。
据说,欧洲的钮扣是在16世纪由中国人传入的,当时只有男人使用,女性使用者较少,多数人只是用做服饰。一些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用珍贵的金银、珍珠、宝石、钻石、犀角、羚羊角、象牙的贵重的材料,精做成钮扣使用。现在一些钮扣收藏家的藏品中,不仅有用小石块、贝片、动物角和核桃、椰壳制作的简单钮扣,也有用珍贵的牛角、羚羊角、象牙、金银贵重材料制作的珍贵纽扣。
1807年,一个叫桑德斯的丹麦人又发明了一种制造钮扣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用机械把两个金属圆片扣在一起。他的儿子在1825年用比较灵活的帆布凸出背面取代了金属背面,这样大大降低了钮扣的造价。
19世纪,制造钮扣的材料多了起来。其中有两项最重要的创新,即用软化的牛蹄制作角质钮扣和用一种坚果的核制作钮扣,两者的造价都十分便宜。
一场战争 败在钮扣上
可能很多人听说过一枚螺丝钉输掉一场战争的故事,但是并未听说过因钮扣输掉一场战争的事。
那是1804年年底,拿破仑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但他膨胀的野心并不满足,想让全欧洲服从法兰西的意志。为了进一步征服欧洲,拿破仑于1812年6月御驾亲征,率60万大军去征讨俄罗斯,他坚信战争会在本年内结束。1812年9月14日,拿破仑征俄大军夺下莫斯科后,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命人将莫斯科焚之一炬,不愿将一块面包、一座房子留给拿破仑的军队。几周后,寒冷的空气给拿破仑大军带来了致命的诅咒。在饥寒交迫下,1812年冬天,拿破仑大军被迫从莫斯科撤退,沿途数十万士兵被活活冻死,到12月初,60万拿破仑大军只剩下了不到1万人。
拿破仑为什么会有此“滑铁卢”败绩呢?一位叫潘尼的研究者认为,拿破仑大军败在小小的制服钮扣上。原来,拿破仑大军的制服上,用的都是锡制钮扣,而在极端寒冷的气候中,锡制钮扣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裂成为粉末。由于衣服上没有了纽扣,将士在寒风暴雪中形同敞胸露怀,许多人被活活冻死,还有一些人得病而死。
演员模拟拿破仑军队出征试验
科学家研究指出,锡是一种坚硬的金属,通常锡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13.5℃以上,它更加坚硬和稳定;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到零下33.5摄氏度时,就会产生“锡瘟”,晶体锡会变成粉末锡,所以锡做的纽扣也一样成为粉末。这一改变是很难用肉眼注意到的,因此即使在极低的温度下,你也不会立即发现这一改变。首先,锡金属上会出现一些粉状小点,然后会出现一些小孔,最后锡金属的边缘会分崩离析。因此,在1812年冬天,拿破仑大军制服上的锡钮扣可能就在莫斯科的严寒下分解成了粉末,将法国士兵暴露在零下数10℃的严寒中,使他们患上了各种严重的疾病,包括斑疹伤寒症等。从此以后,军服都采用了铜纽扣。
发光钮扣 随身“手电筒”
在一次朋友邀请的晚宴上,灯火阑珊,宾客似众,晚宴在进行到高潮时,突然“ 啪啦 ……”一声,整个亮丽的灯光骤然熄灭,会场立即隔入一片漆黑,顿时乱成一片,有的发出惊叫,由于没有准备手电筒和蜡烛,黑暗时间过长,导致人们挤撞的乱象。这时大家发出一阵怨惜:如果每位宾客身上都带有发光的物体该多好啊!这令一位发明家想到了能发光的钮扣。有了它,犹如人人随身带了微型“手电筒”了。
发光前
发光后
怎么制作发光钮扣呢?他当时首先想到的是在钮扣内安装微型电池,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发光二极管的两个电极用导线接通,在其回路上串接一个微型开关,用来控制钮扣的发光。这种发光钮扣,虽然有创意,效果也很好,但它的结构过于复杂,体积大,而且还要经常更换电池;不但使用成本较高,使用寿命也较短,而且在强震动或冲击力下容易损坏和断路,造成不能正常使用。
经过重新思考,他从一种发光服的制作衣料得到启示,最终发明了不需开关,寿命更长的新型发光钮扣。这种发光钮扣在受到自然光和灯光的照射时,即吸收并贮存部分光能量,并在黑暗中再以可见光的形式缓缓释放。这种发光材料经过光照3~5分钟后,在黑暗中可自动发光10小时以上。
佩饰发光钮扣后,人们在夜间能看到钮扣发光。当突然发生停电时,在黑暗中人们可以借着发光钮扣所发的光,可看到身边的人和物而不会发生碰撞和拥挤。而且,在雨、雾、雪、夜等视线辨别能力较差的环境下,佩带或穿着有发光钮扣的标志或服装和饰品外出,也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尤其是对老人和儿童,成为道路交通不可缺少的安全卫士。
有了发光钮扣,他又联想到路上的夜光指示牌可以给行车行人带来方便,着手开发“反光钮扣”。经过研究和试验,最后发现一种经受光照射后能较长期反光的物质——反光粉,这种反光粉为玻璃微珠,当光线照射在微珠表面时,由于微珠的高折射作用而聚光在微珠焦点的特殊反射层上,反射层将光线通过透明微珠又重新反射到光源附近,所以在光源处能看到非常明亮的反射光。于是,他在钮扣材料中掺进反光粉制成了反光钮扣。
变色钮扣 身随“变色衣”
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曾有过这样一则报道,在未来某一天,要“更换衣服”时,只要轻轻地点一下按钮,就可以变幻不同的色彩。
这种科幻式的衣裳已经被康涅狄格州大学的格雷格·索特茨教授的一项发明所实现。他发明一种特殊的“线”,它由所谓的“变色聚合体”制成,能随外加电压改变颜色。因此,由这种线编织而成的衣服,当然也就是一件“变色衣”了。
据介绍,这种“变色线”的“化学键”中所含电子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当外加电压改变时,电子的能量也会发生改变,其吸收的光线也将随之改变,这样从外面看来就仿佛是材料本身改变了颜色。
目前,索特茨教授已经研制出从桔红到蓝色以及从红色到蓝色的“变色线”。他下一步的目标增加了难度,让线在“红—蓝—绿—白”四色之间变化。而索特茨最终的目标是,把不同的“变色线”以纵横交错的形式编织成一件“变色衣”。这件衣服将由微控制器操纵,它将随着穿衣者的心情改变颜色,或者自动感知周围环境的图案及色彩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之融为一体。这样穿衣者也就“隐形”了。
这样的发明曾引起发明家的久久的思考:有了“变色衣”,衣裳上的钮扣怎么办?正巧,在上海的一次全国性大型辅料展会上,有家公司展出的发光钮扣等专利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反响较强烈。展会第二天,有一位女士兴高采烈地来到这个摊位,指着这发光钮扣,急匆匆地问:“贵公司能不能做出在太阳光线下变色的钮扣?”接着她解释说:我是做泳衣的国际跨国企业设计师,我已找遍世界每个角落,都没有能找到变色的树脂钮扣,你们能做发光钮扣,我相信贵公司也一定能开发出能变色的树脂钮扣。
国外的变色衣研制和“变色线”的发明,给了这位以启迪。他在翻阅一篇科普文章中,偶然看到了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会导致某些物质变色,而且随着紫外线的强弱而颜色会变深变浅,为此就想到,如果运用这种物质结合在不饱和聚脂树脂中,不是成了变色扣吗?
变色前
阳光照射下变红色
变蓝色
经过了反反复复的试验,终于试制成一种“变色的树脂钮扣”。在实际生产中,还可以用多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或用不同颜色的MC感光变色粉混合,制造出同一只感光变色聚脂钮扣具有不同的自然色彩和多种变色的色彩,使感光变色聚脂钮扣更加漂亮。
这种变色钮扣不仅可以显示出光线中的紫外线的存在,而且还能判断出光线中紫外线的强弱,这将增加许多功能和提高观赏性。如果把它佩饰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服装上,可给予那些长期在紫外线照射下容易引起皮肤损伤和疾病的医务人员、野外作业的工作人员以提示,可以起到预防和保护不受紫外线侵害的作用。
“神奇钮扣” 一颗卖百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旦有一两件昂贵的衣服总会担心自己处理不好,而将其送到干洗店干洗。干洗虽好,但是,干洗店是否真正的把你的衣服作了干洗,且是人们担心的新问题。因为人们无法监督干洗店的干洗流程,一件好的衣服若只是经过粗略的清洗,肯定会对衣服有所损坏。我们有没有办法去识别衣服是否被干洗过?这可不是件轻巧的事儿。
不料,有个武汉女孩发明了一种辨别衣服是否被干洗过的简单方法,只要一粒小小钮扣就能判断我们所送去的衣服有没有干洗。那么,这神奇的小小钮扣又有什么奥妙呢?
干洗识别钮扣
干洗识别钮扣装钉法
让我们从发明者尚文坤杰的故事说起。
尚文坤杰是武汉一中高三(6)班的学生,她妈妈开了10年干洗店,每天都有顾客反复强调“一定要给我干洗呀”。有时候,顾客还会因为怀疑是否真的干洗,跟妈妈发生争吵。
乖巧的尚文坤杰不想让妈妈为了这“有理说不清”而每天苦恼,便开始想办法。2008年,她上初三时,上网查全国投诉统计,发现干洗纠纷投诉量2007年居然高居榜首,并且没有有效的杜绝或抑制的方法,于是她就琢磨着发明一种干洗识别物。拿什么作识别物呢?对啦,“钮扣”,每件衣服都有的钮扣。
中考前,尚文坤杰正式开始研究发明“干洗识别钮扣”。在研究的过程中,做工程师的尚爸爸是坤杰试验用品的供应商,妈妈的干洗店是她的实验室,妈妈还兼任干洗知识的专业顾问。
专注于纽扣发明的那段时间里,尚文坤杰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不少,为此她还痛苦了一场。但经过上百次试验,找了上百种材料,经过4个月的上百次试验,她终于找到一种在干洗剂中“金刚不坏”,但一遇水就变成糊状、如遇机械水洗3分钟就会消失的材料,制成纽扣模样缝在衣服上,就能一目了然判别衣物是否被干洗。这颗神奇的“干洗识别钮扣”,一枚仅需几角钱。
这种“神奇钮扣”通常都用于需要干洗的衣物上,扣子的表面也是金属材质,通过上方可看到一个透明的塑料组成的观察口,里面藏着的就是一颗“神奇颗粒”。当衣服经过干洗后,会发现扣子原样不变。但经过水洗后,只要短短10秒中,钮扣里面的小颗粒就会迅速结块,有的甚至消失。通过观察钮扣在清洗(各种不同类型纽扣的清洗方法)后的变化,我们就能轻易辨别出衣物是否是经过干洗。同时,这类钮扣也不是针线缝上去的,而是厂家生产时就直接装上的。这样就可避免轻易取下来,一旦取下便会被损坏。这样的设计,也可以杜绝假干洗取下扣子,洗后再缝上的欺诈行为。
2009年2月,16岁的尚文坤杰携该发明荣获第三届北京创新发明大赛一等奖;7月,又在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人独揽三项荣誉:创新项目一等奖、“高士其科普奖”、赛事最高殊荣——“未来科学家奖”。
2010年9月底,在葡萄牙里斯本的第20届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现场,尚文坤杰发明的“干洗识别纽扣”引起关注,现场的《葡萄牙公报》和葡萄牙EPC电视台争相采访报道。
经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神奇钮扣”的接受价格分为几个档次,镀金的高档扣子,打算卖上百元一颗,中档的卖68元一颗,便宜的也得28元一颗。
尚文坤杰接受葡萄牙电视台采访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