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奋战在化工战线上的老战士
——记原化工部副部长谭竹洲
2013-03-21柴玉田
文/柴玉田
毕生奋战在化工战线上的老战士
——记原化工部副部长谭竹洲
文/柴玉田
在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山东省崂山,流传着秦始皇、汉武帝为寻求长生不老药命令方士炼丹的故事。仙丹虽说没有炼成,但却开启了我国原始化学的大门;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1986年撰写的《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书中,就有14项第一是化学方面的,它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化学方面的辉煌成就。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列强的瓜分下,旧中国化学工业也和整个工业一样一穷二白。1949年,我国化工总产值仅1.77亿元,而且只有硫酸、纯碱、烧碱、轮胎等少数几种产品。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国亿万青少年“振兴中华”的希望,其中也包括家住崂山附近的原化工部副部长谭竹洲同志。
少小立下凌云志,“化工报国”毕生情
谭竹洲同志1936年1月出生在山东省平度县谭家村,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1952年这个年仅16岁的翩翩少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大连染料厂练习生班,自此,他暗自立下了“化工报国”的凌云壮志,在长达60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便和化工行业的改革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党的抚育和共和国春风沐浴下,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1955年被选调到北京化工学校塑料专业学习,1956年初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区卡尔巴里特厂实习,这也是年轻共和国早期派往国外实习的年轻人之一。在那里,他围绕要把自己锻造成为有技能和熟练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一目标,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度过500多个日日夜夜后,1957年5月回国。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化工厂二分厂技术员、副厂长,上海市有机化学工业公司技术科副科长、科长,上海市塑料工业公司副经理,上海有机化学工业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上海化工局副总工程师、副局长、局长。1983年12月任化学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成为共和国在和平环境下第一批成长出来的高级干部。1996年7月任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董事长。2001年2月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直至2009年5月退休。谭竹洲同志还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老骥伏枥心犹壮 英雄暮年志更豪
年过60花甲--就任昊华公司董事长。1992年,化工部党组在贯彻邓小平南巡谈话时确定了建立大集团、大公司,凝聚化工实力,重振化工声威的发展战略,并于当年组建了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994年9月挂牌。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先后遇到资本金不到位、即将被注销等三次大的危机,部党组的这一发展战略受到严重威胁!1996年7月,年过六旬的谭竹洲同志就任昊华公司董事长。他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气概,引领昊华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并把他引入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昊华任职期间,正逢昊华初创阶段,也是昊华最为艰难的时期。他和领导班子一道,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大胆探索,艰苦创业。上任伊始,为改变昊华单纯的行政性公司的性质,呕心沥血,大力实施“资本运作和生产运作”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策略,先后重组了河北辛集化工集团公司等多家化工生产企业,壮大了公司实力;利用国家行政机关与企业脱钩,吸纳了华东化工公司、华凌涂料公司、国际贸易公司等贸易型企业;利用252家院所转制的机遇,接纳包括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西南院、黎明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加入昊华;他别开蹊径,辗转于国家计委、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领导机关,陈述情况,积极申请,1998年昊华公司被国家确认为“化工行业中央级‘拨改贷’转国家资本金的出资人地位”,将164家化工企业、31.29亿元的“拨改贷”资金转由昊华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政府无暇顾及、银行无力解决、企业缺乏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弊端,为提高国家投资收益,同时也为昊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以上诸多举措,为昊华打下了生产、科研、贸易和金融业务相结合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的基础,同时拥有了外事权、外贸权、特殊化学品专营权和非银行金融业务经营权。
调离昊华后,他始终如一地关心昊华、呵护昊华。每年都要利用座谈会等机会,到昊华走一走、看一看,关心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关心职工收入。他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充分运用“全国政协”这一崇高殿堂,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昊华及所属企业的良好形象,扩大昊华知名度、美誉度。并积极向《全国政协报》推荐,2005年4月《全国政协报》曾以整版篇幅,采取通栏大标题的方式,全面报道了昊华成长发展的历程,在世人面前展现了昊华取得的良好业绩。
65岁高龄--就任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会长。他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凭着对党对国家高度的政治觉悟、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坚决拥护国家关于撤销10个工业部委的决定。2001年初担负起筹建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的重任。面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转换、资金拮据、管理方式不适应等一系列难题,带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及200多家会员单位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开拓进取,提高了协会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扩大了行业协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得到了行业广大企业的信任和拥护,为变革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探索新形势下的石油和化工管理与发展的新模式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事农事化工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个信息引出的一项惠农政策--2004年年初,老家来人向谭竹洲同志反映,农村化肥价格涨得厉害,种粮成本上升,有时甚至倒挂,农民都不愿种粮了。他随后拨通了洛氮、宣化等化肥企业负责人的电话,询问个中原委。原来,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针对化肥产品淡季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造成了不愿生产的状况;而到了用肥旺季,生产厂家却争相抬价,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针对这一问题,他积极倡议建立淡储资金,并于2005年,推动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在全国建立化肥“淡储”制度,从而大大缓解了化肥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矛盾,平抑了化肥价格,保障了农业生产用肥,稳定了市场供应,为促进全国粮食“九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则消息把危化品运输列入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2004年春季,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侧翻在八达岭高速路下的河中,造成车辆损毁、电石遇水自燃并致河水严重污染。如何有效的防止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引起谭竹洲同志的深思。2005 年3月,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由中国化工报社、美国化学周刊协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作为支持单位的“2005年中国化学品物流安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就化学品的运输、管理等安全问题以及对物流业的特殊要求、供应与配送、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年近70岁高龄的他到会致辞,提出了常压罐车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员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方能上岗等4条建议。使相关企业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政策和思路,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意识。此次会议也为政府部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合作空间。
一组数字引出的利国利民的一项重大建议--2005年初,有媒体称:“2004 年,在我国约3.1亿吨的石油总消费量中,已有将近一半依赖进口!中国的油品需求量也创下了28 年来的最高增长率,中国汽车行业产销两旺、交通运输繁忙带来的燃料消费,推动国内石油需求量至少增长了15% ,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431.5 亿美元!”他想,如果不另辟蹊径,解决我国石油单纯依赖进口的问题,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会受制于人。于是他再也坐不住了,2005年12月,针对我国石油少、天然气少,而煤炭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同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王茂林等8名同志,联名向胡锦涛同志提交了“关于推广煤基醇醚燃料以替代汽油、柴油的建议”就“煤变油”向中央领导积极献计献策。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对此做出过批示。
用煤提甲醇是煤化工最成熟技术
2002年,谭竹洲带队到南非SASOL公司考察、访问,回国后经过研究和比较,他认为在中国搞煤化工最好的办法是走甲醇的路线。据他介绍,目前我国煤变油技术还不成熟,并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就采用直接法的煤变油项目而言,现在世界上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先例,原因就是技术仍处在研究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发展百万吨级项目风险太大。在国外,煤变油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只有南非,但南非也是采用间接法进行生产。虽然间接法较成熟,但也存在问题,装置太多、投资太大。南非现在的工业化投资规模是100亿美元,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他并不反对搞煤变油研究,主张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有序发展,首先在有条件的省份搞一个试点,进行技术工艺工程和经济攻关。煤制油是一个装置和连续型工艺技术,中间哪一个环节不正常都要影响整体运行,不能一哄而上。而甲醇相对于煤变油而言,更适合我国国情。
谭竹洲认为从甲醇和二甲醚的生产过程当中,应该说对环境没有大的影响。在甲醇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全部转化成甲醇不产生任何副产品,没有污染物排放。生产二甲醚主要原料是甲醇,纯脱水后生成二甲醚,这几年在工艺上有了很大地改进,对环境也没有大的影响。面对环境污染问题,现在企业也比较重视了。我们既要考虑经济发展,也要考虑到环境的友好。搞经济发展而去破坏环境,这是不对的。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谭竹洲表示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一般不安排一些水资源缺乏的地方搞大的甲醇项目。在安排甲醇生产时,除了考虑煤的资源,水的资源也应该考虑。目前生产一吨甲醇要消耗9~10吨的水,当然可以采取一种办法,让这个水经过处理之后再回收利用,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流失。我国的高硫煤不能利用在其他方面,用在生产甲醇上,800~900元/吨的成本,比汽油便宜多了。他认为价格问题不会受大的影响,因为首先是煤的资源丰富,而且大的甲醇厂都在煤坑口建厂,在煤资源丰富的地方建厂,就地取材,价格便宜。他觉得重点在煤的大省发展醇醚燃料,像内蒙古、宁夏、陕西、贵州、山东等煤资源丰富的省份都可以去发展。
发展醇醚燃料今后还需解决哪些问题,谭竹洲有独到的见解:第一国家应该有政策,有一个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意见,不要盲目发展。没有煤资源,又没有水资源的地方不要发展。第二就是政策上支持。国家对醇醚燃料的应用要支持,对开发乙醇国家不是也给予政策支持吗?封闭地运行,甲醇为什么不可以呢?他觉得国家应有计划逐步地开放一些城市,允许甲醇替代汽油进入市场。第三要尽快地制定地方标准,有了地方标准还不行,还应该有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拿出来之后,我们各个省有一个依据,都按照这个标准来生产。比如醇醚燃料代替汽油,100%、85%、50%、15%和10%的,究竟搞哪几个品种规格?没有一个标准是不行的。
另外,生产甲醇燃料或者生产醇醚燃料的企业,一定要注意:第一是在生产当中不要盲目发展,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有效、逐步地进行发展;第二在发展醇醚燃料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生产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治理,要两个方面都处理好,不能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第三在发展醇醚燃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绝不能出安全事故。另外不要给环境造成危害。如果按照这种标准做,我觉得甲醇的发展健康、顺利是有可能的。
谭竹洲认为,目前很多人对甲醇的看法、认识不一致,有的人觉得甲醇有毒,再一个是腐蚀问题。甲醇对发动机里面一些个别的金属有腐蚀,这些问题现在正在解决。这些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比如说甲醇作为车用燃料,要跟踪进行检查,有些问题可以解决,不能因为存在一点问题,把它封杀了,这是不对的。
在宣传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应用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的意义。在宣传上要实事求是,不夸大自己,更不要否定别人。我们希望在市场上通过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比较,由市场、用户来进行选择,而不是用行政的办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大量的推广应用等实际工作来说服、来证实,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在技术上是可靠的、安全上是有保证的、经济上有效益的、资源上是可持续的。相对石油和粮食来说,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所用的资源上是可持续的。
鞠躬尽瘁写春秋,一片丹心传后人
人们常用“鞠躬尽瘁”和“死而后已”来赞美诸葛亮。而谭竹洲同志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最近10多年我们党开展的历次学习教育活动,无论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还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他不顾高龄,亲自动员,引领全体党员,打好思想基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带领党员以阅读文件资料、观看录像、座谈体会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并为全体党员上党课,要求全体党员面对市场经济的复杂形势和改革开放的艰巨任务,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在品质、能力、行为方面锻炼自己,力争成为复合型人才。
长期以来,他身体力行,为年轻人作表率。1987年,大连一家化工厂发生火灾,他作为化工部副部长奉国务院之命前往当地处理。当地有人劝他,“火灾现场异味呛人,在招待所听一下汇报就可以了”。他批评道:“不到现场,怎么能查明原因,汲取教训?”于是,他带领工作组,深入厂区查看,多次召开各方面人员进行座谈,终于弄清了事故的原因,并下发了事故通报,告诫全行业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一提起谭竹洲同志,也无不异口同声的说:“这个人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不像大官,没有官架子。如果有什么着急办的事,他的办公室推门就可以进,没有那门多的礼数。”
谭竹洲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牢牢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国资委石化离退休干部局为他撰写的“生平事迹”中对他作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勤于思考,求真务实,勇于改革创新;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勤政廉洁,艰苦朴素,深受化工系统广大群众和干部的爱戴”等评价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