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分析
2013-03-20左佳丹阳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李 艳 左佳丹阳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根据各项作业费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
一、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现阶段企业大多已采用更为先进的工业和技术,而成本计算方法仍停留在传统阶段,这必将造成成本计算的不准确。同时,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日益增多,小批量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也更加普遍,这种现状也对传统的成本计算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其次,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者有多个销售市场时,如果采用传统单一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成本,将会使成本计算出现误差,难以对成本追本溯源,进行成本控制。
最后,现代企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为资本密集型,许多人力劳动已被大型机械化所取代。因此,与过去相比直接人工比例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设备等固定成本的大大提升。传统的成本计算大多是建立在以直接人工为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若在如今的生产条件下仍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将扭曲成本计算结果,最终甚至能够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
二、制约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因素
我国引入作业成本法以来,不仅仅在银行、医疗、饭店等企业有所应用,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作业成本法的使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该方法在我国企业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
1.理论和技术的欠缺。从理论上来说,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对于作业成本法的了解仍然只是皮毛。大部分企业观念仍然落后,无法快速适应时代变化,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从技术上来说,虽然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很多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们很难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我国企业,这也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带来了难题。
2.实施成本过高。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的选择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而成本的动因的选择往往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假如成本动因选择不当,必将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因此,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成本动因的选择不仅需要大量的相关数据材料,而且还需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相当熟悉,该现实将毋庸置疑地加大实施成本。
3.社会环境不完善。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作业成本法得以应用的社会基础。但纵观我国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度的机械化大生产在我国并未形成,传统的生产方式仍然大量存在,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所以,作业成本法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并不完善。
三、在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建议
针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制约因素,结合我国现实状况,我提出以下两点对策建议。
第一,健全内部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与传统成本核算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为准确、详细的成本信息,最大化的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但是,信息的扭曲不仅仅是由于客观计算方法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的主观原因。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现实状况,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如:设立内部审计,岗位监督与分离等等,为作业成本法的实行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众所周知,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全员参与并贯穿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该方法的实施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要将该方法推广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去,需要完善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储备。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或是与作业成本法应用地较为优秀的企业进行相关交流,使作业成本法尽快适用于本企业。
第二,针对我国国情,创新作业成本法。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完善与社会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研究成果也是在该国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作业成本法的推广与实施也会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而管理会计最初形成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后才逐渐引入。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形成的作业成本法也许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企业。这就需要我国在参考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创新适合于我国的作业成本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善作业成本法于我国企业的应用。
与传统的成本核算相比,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显而易见,也更适用于当今的生产环境。当然,在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我们怎样针对我国国情,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确保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更为顺利地应用。
[1]李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10(4).
[2]苏广鹰.作业成本法在国内企业实施的可行性分析[J].财会之友,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