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13-03-20彭赞文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梧州市梧州农业

彭赞文

(梧州学院综合管理处,广西梧州543002)

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彭赞文

(梧州学院综合管理处,广西梧州543002)

循环农业是提高梧州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该文全面分析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存在问题,根据梧州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国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适合梧州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并提出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梧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是采用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级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型农业[1-2]。发展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3-4]。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5]。例如:上海、武汉、青岛等地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农业省工节本降耗模式、农业立体种养模式、涉农产业链延伸模式、资源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等[6-8],并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梧州是广西的农业大市,随着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农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梧州发展循环经济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梧州市地理位置独特,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循环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环境资源优势。近年来,梧州市农业围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农业发展原则,2010年累计已有163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产地认证,40个大宗农产品获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认定,9个砂糖桔基地获出境果园认证。建设了68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33个养殖基地、26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农村沼气池达到16.94万个。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循环农业发展正在从过去传统农业的小循环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大循环转变。

二、梧州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根据上述循环农业实践案例,结合梧州市农业资源特点,我们总结出现阶段适宜梧州市循环农业发展的6种主要模式。

(一)农业园区综合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岑溪市阳光农业园为典型代表,该园区把生猪繁殖、水产养殖、水果种植(沙糖桔、龙眼、芒果)、三黄鸡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相互结合,实行种养立体循环的绿色环保农业模式。阳光农业园目前把猪的粪便通过沼气池、化粪池发酵后的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供水果、蔬菜、牧草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养鸡可通过在果园内放养吃虫草,既减少农药、无机肥的使用,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行一地多产立体循环。同时阳光农业园还开设了观光休闲旅游项目,设有钓鱼台、捉鱼池、烧烤场、茶艺长廊、农家菜馆、演艺广场等活动场所;采果、摘菜自己制作及多种游乐项目和少数民族风情歌舞汇演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阳光农业园最大程度上实践了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公司生产模式为典型代表,该模式中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公司作为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将个体农户集中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的大农业生产的模式。广西亿丰新宇农业发展公司将兔业产业化生产、兔肉深加工及有机蔬菜、水果种植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农作物秸秆、牧草喂兔—兔粪便变沼气—沼液沼渣种植有机水果、蔬菜(牧草)—作物秸秆、牧草再来饲养兔”的良性循环生态链,并达到了粪污的“零排放”。

(三)林下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梧州市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业用地面积1431.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6.2%,森林覆盖率近72%。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低碳生态系统。把闲置的土地高效利用起来,有效缓解了林农矛盾,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林下种植、养殖不与粮争地,还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和林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林农收入的增加。可谓是一举多得,是典型的循环发展模式。同时可建立良好的循环生物链:林下野草和昆虫成为禽畜食物,减少了林木虫源和防治投资;林下枯枝落叶可作为食用菌营养源,禽畜粪便和食用废料又成为林木生长的肥料。据测算,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分,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林地平均高15%-20%。

(四)沼气生态种养模式

该模式早在1990年代就在梧州市各县区开始推广使用,并形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猪—沼—鱼”等多种成熟的发展模式。据统计,2010年底仅岑溪市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已达5.7万座,沼气池入户率达55.8%,建立起79个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年产沼气2565万立方米,相当每年节约标煤3.6万多吨,节约薪柴11万多吨,保护林地14.31万亩,给农民带来直接综合经济效益1.02亿元。由于该模式经过近20多年的推广使用,许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已经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该模式仍然是今后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重点推广的模式之一。

(五)生物链立体种养模式

将养猪、沼气池、养鱼、果树、诱虫灯、捕食螨、水果套袋、黄板、生物有机肥、生草栽培等各项技术措施互相链接。通过生物链循环,将畜禽的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转变为沼气,沼气用来照明和做饭,沼液、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料用于果树及农田,沼液也可用来养猪和养鱼。在果树园中和庭院周围修建生态养鱼池,鱼池上设置诱虫灯诱杀害虫并作为养鱼的饲料,鱼池生长的水葫芦也可以进入沼气池做沼气池原料;柑桔和沙田柚等果园(芸香科类果树)合理应用天敌捕食螨和利用挂黄板吸引趋色性昆虫等进行害虫防治,还可以采用水果套袋等措施防治虫害,进行有机水果的生产。进而形成“猪+沼+果+灯+鱼”五位一体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生物链立体种养模式是适合南方许多地区推广应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梧州乃至广西均可以推广应用。

(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根据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要求,以资源节约型为农业发展目标,形成了以节水、节肥、节药、节能、节地为主要措施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化,建立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和设施农业,通过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增势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减少或杜绝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养分投入和流失,提高利用效率和循环比例。生产出品质高、质量好的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产地认证,极大地推动了梧州市循环农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现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

三、梧州市农业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挑战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在梧州市各县区已出现了一批不同类型且水平较高的循环农业发展实例,但仅限于某些具体村镇范围内,未能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开来,农业循环经济总体所占的比例较小。循环农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人们对农业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文化层次较低,对清洁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农副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所产生经济效益的关注也不够,使本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所得的经济效益流失,妨碍了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此外,循环农业发展受农牧分家、农林分家的影响,导致产业联系的阻断,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循环体系。

(二)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薄弱

虽然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取得较大的成效,但由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技术支撑、转化能力不强,导致农业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技术设备落后,更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阻碍了梧州市循环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渠道不畅

循环农业建设的启动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财政的大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设施的投入十分有限。大部分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现代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四)农业循环经济缺乏有效的法律政策制度保障

地方各级政府专门针对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行政制度尚未建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农业资源浪费和面源污染依然很普遍。

四、梧州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循环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面的综合配套,协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效。

(一)建立政府扶持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区、市财政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财政补贴、贷款贴息或贷款担保,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建立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中长期融资的长效机制。同时应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建立生物工程和信息化技术体系,重视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和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研究,为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突破市场机制障碍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农业经济形态,需要由政府引导,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税收手段、财政制度、收费制度、责任制度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引入市场准入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

农业循环经济只有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拓宽投入渠道。同时政府应将更多的资源开发利用权投放到市场,采用政策引导方式,引导市场主体绿色生产、环保生产、绿色采购等。政府职能应更多地转变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和宏观调控方面。

(四)构筑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特有的法律体系结构和环境立法传统,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农业生产者的各自职责及其违法后的法律责任,把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化。

(五)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民绿色生产和消费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全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让全社会公民全面参与。调动全社会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来,鼓励人人为循环经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

[1]周震峰,王军,周燕.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348-351.

[2]陈德敏,王文献.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经济师,2002(11):8-9.

[3]李荣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J].中国农村科技,2007(5):34-35.

[4]崔和瑞.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94-98.

[5]Zhijun F,Nailing Y.Putting a circular economy into practice in China[J].Sustainability Science,2007(1):95-101.

[6]章政,朱立志,宗成峰.上海市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6(4):63-66.

[7]张学忙,董利民.武汉市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6(4):59-62.

[8]齐晨.青岛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4):23-25.

On Developing M odel of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 y in W uzhou

Peng Zanwen (Department of General M anagement,W 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Recycling agricultur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Wuzhou’s agriculture.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in Wuzhou.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ofWuzhou and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recycling economy in our country,this paper proposes a developing model suitable toWuzhou’s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Meanwhile,it also proposes som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Wuzhou;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developingmodel

F321

A

1673-8535(2013)02-0022-04

彭赞文(1969-),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3-02-23

猜你喜欢

梧州市梧州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中共梧州城工委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梧州市留用地工作调研报告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