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拯救江豚,我们共同的责任

2013-03-19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241王美霞

地理教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江豚长江流域长江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241) 王美霞

长江,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从格拉丹东雪山到入海口,长江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0%。长江中下游又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群,著名的洞庭湖、东湖、鄱阳湖、安庆湖群、太湖等总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主支流与湖群连通,形成世界上典型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因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世界仅有的七种珍稀淡水豚类,长江就有两种,即被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定为“濒危”的江豚,和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有着“长江女神”美誉的白鳍豚,二者也被称为长江中的难兄难弟。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连通的湖泊中,是我国淡水水域唯一的胎生哺乳动物,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拯救江豚,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保护物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让江豚在我们这一代灭绝!

一、水中大熊猫

江豚,俗名江猪,是齿鲸亚目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其中,长江江豚特指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的长江亚种江豚,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多万年。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世界水周”国际会议上发表报告称,江豚是当地水源水质好坏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指示剂,因此保护江豚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20年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约为2700多头;而2006年,江豚数量仅剩下1800头,其中长江1200头、鄱阳湖400头、洞庭湖200头。目前,长江江豚主要生存的长江、洞庭湖、鄱阳湖这“一江两湖”水域中,数量只有1200~1500头左右,并正以每年5%~10%的速率下降。长江江豚数量少于大熊猫,且其非正常死亡数也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濒危野生动物。于是,江豚非常悲壮地获得了一个称号——水中大熊猫。

2008年以来,江豚每年死亡的案例都在20起左右。2012年来势更是凶猛,“一江两湖”接连发生江豚死亡事件。以洞庭湖为例,自2012年3月3日的40多天内接连发生12头江豚死亡事件。此外,在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南京等地区也惊现江豚尸体。

图1 鄱阳湖口附近发现的江豚尸体

江豚属于群栖动物,研究界有一个叫“1:4”的理论,即一头江豚死亡,就意味着其他3头的生命也受到严重威胁。这意味着长江流域死亡或生命受到威胁的江豚数量将大大超过目前公布的数字。如果不加以很好地保护,也许10~15年左右,长江江豚可能将步白鳍豚的后尘——出现功能性灭绝。

二、江豚死亡原因分析

目前,江豚的死亡原因尚无定论。但人类无节制地不可持续的开发活动,包括非法的渔业、繁忙的航运、采砂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严重的污染导致的水质整体状况恶化等无疑是江豚死亡的重要原因。

1.非法渔业等原因,破坏了江豚的食物链

江豚的食物包括青鳞鱼、大银鱼、鳗鱼、鲚鱼、玉筋鱼、鲈鱼等鱼类和乌贼、虾等,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改变。渔民熟知枯水期容易捕捞,便无节制地捕鱼,甚至采取电打鱼、深水张网、迷魂阵等违法渔具、渔法在禁渔期捕鱼。这类“通杀型”的捕鱼方法,无论大鱼小鱼一律杀死,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得鱼类数量逐年下降,江豚也因食物短缺而死亡。此外,渔民捕捞作业过程中,渔具缠绕、滚钩、定置网等现象都会误伤江豚。

2.繁忙的航运、采砂及水利工程的建设,破坏了江豚的生存环境

长江流域航运繁忙,密集的螺旋桨极易对江豚造成伤害。河床是江豚繁殖的场所,沿河道过度采砂破坏河床,使江豚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遭到破坏。同时,航运船只和挖沙船只密布,严重堵塞江湖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江豚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长江支流筑坝关闸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样限制了江豚的活动范围。这些都使得江豚繁殖能力下降、数量减少。此外,航运、采砂及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江豚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破坏。

3.水质恶化,让江豚生存雪上加霜

近年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破坏了江豚的生活环境。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长江流域有大中型化工企业17000多家,这些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等废弃物污染物大部分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任意排入长江,导致长江水体污染加剧,引起江豚慢性中毒或者感染传染性疾病死亡。此外,长江上中游还有22个规划待建的核电站。这些无疑都给长江江豚的生长繁殖造成了严重威胁,让江豚的生存雪上加霜。

三、拯救江豚在行动

早在2001年,国家农业部就制订了《长江豚类保护行动计划》,并于2012年在北京召开了豚类保护行动计划中央财政项目实施方案审查会,推进豚类保护行动。目前,长江中下游已经在湖北、江苏、江西、安徽等省建立了6个江豚保护自然区,采用人工饲养、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三种方式开展拯救和保护江豚活动。WWF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工作;至2010年,保护区江豚数量升至30余头,每年还有2~5头幼豚出生;2011年4月23日,湖北石首将两头人工饲养的雄性江豚 “软释放”,为实现“迁地保护——野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拯救江豚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政府及专业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全流域民众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在全流域开展的“长江水学校”项目在这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项目是一个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学生掌握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实现“创新与奉献”的实践追求,达到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完整性的目的。参加水学校活动的学生作为改善水环境的使者,通过自身以及对家庭成员和社区的影响,加强全社会对保护有限水资源的重视。面对全国迅速掀起的江豚保护热潮,拯救江豚,成为长江水学校师生共同的责任,因此,建议长江水学校采取以下措施开展拯救江豚活动:

(1)知识传播。努力学习长江江豚的生活习性、衰退机理等相关知识,结合文献资料了解长江江豚死亡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传播保护江豚的方法及相关技能。

(2)环保行动。结合当地实际,尤其是中下游区域的学校,开展以“拯救江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行动,为拯救和保护江豚发挥作用。拯救江豚的同时,也会对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为保护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做贡献。

(3)意识提升。目前,广大群众甚至政府部门对长江环境及珍稀物种的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因此,要促进长江水学校师生与长江流域的社区居民增强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环保意识,并通过长江江豚保护行动,逐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4)渗透整个长江流域。通过学生影响家庭,渗透到长江流域的每一个社区,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广泛深入地影响整个社会,乃至全球。

四、拯救江豚的出路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物种保护的矛盾尖锐,长江江豚的威胁因素有很多种,短时间内难以扭转长江鱼类资源减少的趋势。但是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有效削弱其威胁因素的影响,长江江豚的保护和拯救就有很大希望。希望地球上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来拯救江豚。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尽快提高环保意识,并付诸实践,一定能够留住江豚的微笑,使美丽中国在拯救江豚的活动中得以体现。

猜你喜欢

江豚长江流域长江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长江之头
江豚“归来”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我国第一只人工繁殖的小海水江豚迎来“百日”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我国长江流域汽车需求量分析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