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设计的思路
——以必修三(人教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例
2013-03-15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19王海军
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19) 王海军
浅谈案例教学设计的思路
——以必修三(人教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例
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19) 王海军
高中地理教学经常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尤其是在必修三的教学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教材在编写中,每一节都选取了一个案例,用实例来阐述区域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在教学设计上就离不开对案例的把握和处理。但是,对于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把握,学生对某一具体案例掌握到什么程度,不同版本教材选择的案例往往不一,又该如何处理等,这些疑惑在案例教学中自然容易产生。要想解决这些疑惑,就必须做好案例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必须抓住根本——新课程标准。本文从新课标入手,分析案例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思路。
一、从新课标认识案例教学
以本节为例,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能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以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话题,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而这一话题的载体则是列举的例子,它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它所赋予的作用就是让话题的展开和深入有一定的抓手,让教学做到有理有据,帮助学生将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运用到实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核心话题是课堂最终要解决的问题的主要方面,而案例成为次要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在关于此话题的分析上,不同版本教材所选择的案例不尽相同。湘教版选择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作为案例,鲁教版选择了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作为案例,人教版选择了西气东输作为案例。不同的载体托起的话题是统一的,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二、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教学设计应该百花齐放,“教无定法”,但是无论设计得有多华丽,衡量的尺度应该是唯一的,那就是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就案例教学而言,提出两条基本思路:
1. 一般——特殊——一般
“一般”指的是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指的是个体,即案例。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体之中,没有离开个体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体。
在案例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一般着手,就话题进行细致分析,形成一定程度的认知,继而落实到案例上,验证和强化初步形成的认知形象。选择一个还是几个案例,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见仁见智,适可而止,最后再回到一般的规律上。这应该是一种高层次的认识过程,着重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和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
图1
以本节为例,起始阶段,结合图1进行话题分析:让学生讨论资源从A区域调入B区域,①为什么要花时间和精力这样做?②这样做可能在哪些方面对A、B两个区域产生影响?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能有一定的理解。
接下来引入国内外的案例进行实证,无论是西气东输还是南水北调,或是其它案例,国家都花了大量人力、财力,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可以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具体阐述。
最后,回到主要的话题上,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着重解决:1、如何分析调出地和调入地的资源的盈亏?2、两地之间的调配如何在交通上得以贯通?3、政府对区域之间在资金和技术上如何互相协调?
2. 特殊——一般——特殊
这种设计的思路从案例分析着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分析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最后再用实例来印证和提高。
以本节为例,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导入时,设计了南京天然气使用的案例,提供了南京多年来使用量的变化统计图,以及气源地的资料。然后引出西气东输。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案例贴近生活,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进入情境。
接着开始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规律的分析,找到资源调配的一般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老师又列举了南水北调的案例,运用了比较的方式,找到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在资源的种类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具有的差异。学生在对最根本的中心话题有了深入认识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了解了更多的案例。
总之,案例教学如果能以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组织课堂,那么,就能做到主次分明、纲举目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校:顾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