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煤炭科学知识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访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2013-03-19于小川秦雪峰
□本刊记者 于小川 秦雪峰
烟煤 燃烧时火焰较长而有烟的煤,可分为气煤、长焰煤、肥煤、焦煤、贫煤、瘦煤。用作炼焦、炼油、气化、低温干馏及化学工业等的原料,也可直接用作燃料。
不粘煤 在成煤初期已经受到相当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程度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
弱粘煤 较低或中等煤化程度的煤,粘结性很差,不能单独用于炼焦
褐煤 泥炭受煤化作用形成的产物,是煤化作用程度最低的矿产煤
草本泥炭 有草本植物形成的泥炭
中国矿业大学坐落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古城徐州,是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一百多年来已培养十五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十几位两院院士,几十位共和国的部长、省长,数百位企业领军人物,数千名科技专家,数万名技术人才。
2008年9月竣工的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位于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建筑面积18980平方米,是由教育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支持,中国矿业大学承建的煤炭科技类博物馆,是中国矿业大学在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同时,加强煤炭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2012年10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为深入了解这个百年名校中的科普教育基地,探寻其在煤炭科普工作中发挥的突出作用,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6月20日,《当代矿工》杂志记者来到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采访了博物馆副馆长王纪恩。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规划建设有自然陈列馆、煤炭科技馆、矿业安全馆、煤炭企业馆、中国矿业大学校史馆、艺术馆和地下博物馆七个展馆。其中自然陈列馆、中国矿业大学校史馆、艺术馆和煤炭企业馆已于2009年10月16日对外开放,建馆至今先后获得了“徐州市科普活动基地”“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自2010年起,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依托高校人才聚集优势,积极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充分利用科普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了几十项科普教育活动,年接待观众六万余人。一是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常态化科普教育活动。由于徐州特殊的位置,每年清明节前后,博物馆都要接待来自山东、河南和徐州当地的中小学生近三万人,在丰富中小学生的煤炭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在每年不同的世界主题日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在2012年科普宣传日期间,博物馆联合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后勤集团开展了“六个一”的大型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即一次大型食品安全主题现场签字活动、一场食品安全学术报告会、一次大学生“伙委会”成员参观食堂后厨活动、一次现场问卷调查活动、一台食品安全专题广播特别节目、一个校外生源基地中学生团体参观博物馆活动,提高了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丰富了师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受到中国科协、江苏省科协、徐州市科协的表彰。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接受科普教育的积极性。博物馆在接待本校学生日常参观和每年新生科普教育的同时,积极与其他矿业院校沟通合作,使博物馆成为徐州地区矿业院校的第二课堂。目前,博物馆每周要接待各高校的大学生达七千多人。此外,博物馆还通过当地媒体的报道,不断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接受科普教育。前不久,有一位老人来博物馆参观后,用标准的徐州话感慨地说:“真好,好很了,以前真不知道地下还有那么多的宝贝 ”通过这些特色鲜明的主题科普活动、专题科技展览、科技讲座等,丰富了科普教育的内容,提高了科普教育的效果。
在谈到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时,王纪恩副馆长向我们介绍说:“目前,博物馆中的自然陈列馆、煤炭企业馆、校史馆和艺术馆已经建成,其他几个馆正在建设中。博物馆将在加快场馆建设的同时,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把博物馆建设成为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地,课堂教育的有机延伸,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现在,博物馆正在努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利用艺术馆每年举办摄影展、艺术讲座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王纪恩副馆长的话说:“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工科院校更有必要加强美育教育。”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开馆至今已三年有余,尽管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在提高软硬设施,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博物馆的发展,如办馆经费来源有限、展藏品资源来源渠道单一、展陈表现水平有待提高等,其中高校博物馆没有纳入文博体系又要承担社会科普责任,没有配套资金又要免费对外开放的矛盾,是制约高校博物馆发展的瓶颈。
浓缩千年煤炭开采历史,汇聚当代煤炭科技成果,展示今朝煤炭精英风采,前瞻未来煤炭发展远景。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利用自身特点,通过开放式、全方位、专业化的展陈,正在为推动科普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