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368例临床观察
2013-03-19傅其兵
傅其兵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友谊医院外科,苏州市 215400)
腋窝臭汗症(简称腋臭)是与腋部各种细菌与大汗腺(顶泌汗腺)分泌物中所含的有机物质起作用后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有关,表现为特殊的刺鼻臭味,天热汗多或运动后最为明显,可同时伴有色汗(以黄色多见),受性激素影响,年轻女性多见,常有家族史[1]。目前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有腋毛区传统梭形皮肤切除、“S”形切口皮下剥离[2]、小切口腋臭切除、脂肪抽吸法、皮下硬化剂注射、冷冻疗法、电离子及激光治疗、高频电针[3]等等。这些治疗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术后瘢痕大、疗效差、易复发等情况。我院外科于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微创方法[4](即采用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368例,随访2~4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腋臭患者共368例,男性135例,女性233例,年龄14~63岁,平均28岁;有治疗史者38例(10.3%),其中手术治疗15例,激光20例,皮下硬化剂注射治疗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外展上举,屈肘掌心向上,用甲紫沿腋毛外缘作梭形标志线,剃除腋毛,切口沿皮纹定位于腋窝后侧缘中点。
1.2.2 操作方法 术野常规碘伏消毒,铺巾置单,取0.75%的利多卡因(含盐酸肾上腺素1∶20万)沿标志线行皮下浸润肿胀麻醉,麻药均匀地分布于皮下,便于组织分离。于切口定位处切开约≤1 cm长,达皮下,用腋臭分离器自切口处进入皮下,锐性推进,扇形把腋毛区域真皮下层与皮下组织浅层广泛分开。可用左手示、拇指用力绷紧皮肤易于分离和掌握深度,边缘要超过腋毛区0.5 cm。再用分离剪刀在皮下分离使腋毛区皮肤与皮下组织完全游离,然后用刮匙辅以精细剪刀清除真皮层的脂肪颗粒,彻底清除基底部皮脂腺及毛囊等结构。然后以碘伏水或加硫酸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创腔1~2次,挤压清除皮下积液、汗腺组织及部分脂肪碎屑。创面行1#线三针作固定(中间、两侧各一针),创腔内置皮片引流24~72 h。切口0#丝线缝合2针,无菌纱布覆盖,棉垫加压,“8”字弹力绷带固定24~72 h。术后常规换药3 d,口服抗生素3 d,7~9 d拆线。
1.3 评价标准[5]满意:术后创面颜色无明显改变,创面皮肤未见坏死;创腔内无明显渗血渗液,或有少许渗血渗液但能通畅引出;切口愈合佳,7~9 d拆线;拆线后腋下无明显疤痕,上肢活动不受限;腋部臭汗气味消失或明显变淡。不满意:术后创面皮肤颜色发紫或明显变暗,创面皮肤见散在点状或片状坏死;创腔内有明显渗血渗液,引流时间长,超过3 d,或需打开创面止血或清创;创面、切口愈合延迟(超过2周);创面愈合后腋下有较明显疤痕,上肢活动受限;腋部臭汗气味稍减轻或没有改善。
2 结果
本组361例满意,满意率为98.1%,不满意为7例,占1.9%。不满意者多发生在术后恢复早期,其中5例为重度腋臭,有治疗史者2例。该7例患者于3个月后皆经二次微创手术,气味消失或明显变淡,患者满意。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8例(4.9%),其中创腔内血肿3例(0.8%),创面皮肤坏死 5 例(1.4%),腋窝局部硬结3例(0.8%),创面周围皮肤淤斑7例(1.9%)。上述并发症皆经对症处理自行恢复,无1例感染。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对美的认识及要求也不断增加,故寻求一种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基本不留瘢痕的方法治疗腋臭是医生及广大患者的共同追求。我院采用的微创方法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确实达到了上述要求,但在手术及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3.1 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6]仔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结合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尤其是二次手术患者)。因腋臭患者常有社交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患者作充分的思想工作,并解释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尤其是术后须局部制动的一周内,限制上肢上举及外展等活动,避免提取重物,以免引起继发性出血及气肿。对患者亲切、热情、耐心地讲解,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使其树立起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治愈疾病的信心,减少术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
3.2 皮下分离准确、清除搔刮彻底是根治关键 笔者的经验是将20 mL左右的麻药准确地注入真皮下层与皮下组织之间,起到麻醉及便于组织分离的作用,还可预防损伤创腔内的较大血管和神经。清刮的彻底程度与术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要用力适中,大小有度,既要把汗腺和毛囊清除掉,又不能致创面皮肤坏死。本组病例中创面坏死者皆发生在年轻助手的操作中。
3.3 操作中注意个体差异 腋窝形态、腋毛范围、皮肤厚薄因患者的年龄、性别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手术中要因人施治,治疗后腋窝创面皮肤呈全厚皮片为宜,过厚治疗不彻底,过薄可造成创面皮肤缺血坏死。有治疗史者患者多数存在皮下瘢痕,改变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导致操作时误伤或汗腺清除不彻底,此时切口可适当延长,辅以细剪清除为好。
3.4 术毕认真查看,及时处理并发症 要了解分离层次及范围是否准确,从伤口冲洗液颜色估计创腔内有无出血。可疑出血时放置皮片引流并加压包扎,冲洗液用碘伏水或用加入硫酸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以防止术后感染,减少术后组织反应。术后加压包扎的时间一般为24~72 h,预防术后创腔内血肿。一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双肩关节,减少出汗和腋部皮肤摩擦。术时过度清刮,术后皮肤易出现微循环障碍及张力性水泡,皮肤破溃糜烂时要及时对症处理。术后局部硬结或疤痕挛缩,可在术后2周用曲安奈德封闭1~2次,局部热敷,口服维生素,约3周左右可以恢复。术后尽量保持上臂外展姿势,可避免腋区皮肤挛缩而受牵拉,限制上肢的活动。
总之,腋臭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如术后效果差,或瘢痕大等等。笔者采用微创方法治疗腋臭,具有手术效果好而又基本无瘢,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术后处理简单,恢复快,基本上不影响工作及生活,值得大力推广。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0 -171.
[2] 乔显明,崇恩球,董金迪,等.“S”形切口皮下剥离治疗腋臭[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19(4):253.
[3] Sears FW,恽 瑛.大学物理学(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50-252.
[4] 施佳音,周 南,顾 永.腋后线小切口皮下修剪治疗腋臭[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4):242.
[5] 谭建萍,林雪萍,陈琼瑶.腋臭的三种常用方法比较[J].广东医学,2003,24(4):41 -419.
[6] 吴丽洁.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