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视角下高职校企文化的融合
2013-03-19耿秀秀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耿秀秀(浙江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高技能人才培养视角下高职校企文化的融合
耿秀秀
(浙江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校企文化融合,对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促进作用。高职校企文化在职业性、行业性、基层性等特征上具有一致性与互补性,这是二者融合的现实基础。高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因子,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输出校园文化精髓,实现校企文化的优势互补,从而使校企文化在融合中提炼升华,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1]。然而,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产业升级与技术改进的需要。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探索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培养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高技能人才的最佳选择。随着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校企文化的互融、互动、互惠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取向[2]。为保障校企之间顺利开展合作,全面深入地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相互了解和相互借鉴、融合的机制。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现实基础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从层次与类型看,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特征和职业性特征;从服务对象看,高职教育具有地方性和行业性特征;从人才培养目标看,高职教育具有基层性和现场性特征[3]。高职校园文化体现高职教育精神内涵,也具备以上特征。
高职校园文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学生共同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企业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体现其职业性和行业性特征。校园文化既要关注学生职业技能,又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具有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的专业文化,只有在各专业建立与相关行业(或职业)理念衔接的专业文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真正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3]。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创业和长期的发展中日渐成形的,为全员所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体现本企业特点的最高目标、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这些理念、规范在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企业所树立的公众形象[4]。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经营性。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二是实践性。再优秀的理念,必须能够与管理实践相结合,要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5]。三是责任性。责任意识就是要将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
高职校园文化所具有的职业性、行业性、基层性、现场性等特征,使得高职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而高职校园文化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密不可分,它们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高职校园文化特征必须与企业融通才能真正凸显。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可以使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自身办学理念与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尽早实现职业定位,更快地融入企业,融入工作岗位。高职校企文化融合是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校企文化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
高技能人才是生产、运输、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是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1]。
高技能人才不同于传统工匠,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技术性。高技能人才首先是面向一线、技术精湛的应用性人才。掌握高超的技术水平是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先决条件,是应用性人才立足于社会的根。二是理论性。当今时代,技术与科学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技术的发展需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的轨道上来[6],与之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的基础上“应会”的技术性劳动,他们必须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素质[7]。三是创新性。不同于工程师的“创新”,高技能人才更倾向于一线创新,主要表现在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或发明创造等方面[8]。四是动态性。在不同经济和科学文化水平下,技术的内涵是迥异的。作为一线技术的掌握者、操作员,衡量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也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提高,衡量高技能人才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
高技能人才有特殊的内涵要求。一是技术性知识要求。高技能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类工作,需掌握技术性知识,即隐性知识(缄默知识)。这类知识具有缄默性(难以用语言、文字图表、符号等明确表述)、情境性(总是在与特定情景相联系的情况下才可获得)、主体依附性(主要载体是个体,是基于个体在某一方面长期实践而逐步积累起来的)三个显著特征[9]。技术性知识的掌握需要主体在真实的技术操作情景中进行大量的实际练习,并在此基础上反复思考,从而将具体的操作过程内化为技术知识。这也是高职院校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企业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之一。二是综合职业素质要求。高技能人才的内涵不仅限于技术过硬,还应有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岗位实践和企业文化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高职校园文化必须融入具体的企业文化,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营造典型的职业环境,建立具有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素质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校企文化融合可以大大丰富工学结合的内容,扩充工学结合的途径,减少二者对接的障碍与冲突。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渗入高职校园文化,用优秀的企业理念弥补校园文化的不足、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增进校园文化的职业精神;校园文化则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从而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并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自觉地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仅限于与企业浅层次的合作,缺乏全面深入的合作。在合作形式上,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为主;在合作内容上,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忽视了学校与企业在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等其他方面的交流。
三、引入和输出—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高职校园文化的熏陶。高职校园文化直接影响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对其具有导向、规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形成浓厚的、具有技术氛围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才能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1.引入企业文化因子,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1)用企业元素装点校园文化环境。一是营造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任何精神文化都需要以一定的物质实体为载体,使之具体化、有形化。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高职院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种设施。高职院校可以把优秀的企业文化物化为校园中各种有形的事物,让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物都渗入优秀企业文化元素,如宣扬企业模范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优秀技能人才标兵,宣传先进企业的经典语录。二是实训内容严格遵守企业操作流程。在开展技能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化标准要求学生穿工作服、带工具包、戴安全帽,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安全操作规程[5],让这些“静态”的物体“动态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学生对职业的信心。三是联合企业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与企业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学术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举办校园开放周、校企合作洽谈会、学生技能展示汇报会等[2],让企业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扩大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也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企业文化。
(2)让职业综合素质进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环节,也是校园文化育人的最重要途径。其中课程是校园文化的中心,把企业文化中相关的职业综合素质融入专业课程,通过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是实现校企文化内涵融合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相关企业联合编写具有地方行业、企业特色的教材,制定符合专业学习规律的教学计划,将职业习惯、职业感情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讲授比例,因地制宜地为本区域企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此外,高职院校可以经常邀请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开展各类讲座、论坛,介绍企业的发展经营状况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用企业优秀人才的经历感染学生,让学生加深对职业内涵、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认识,进而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归属感。
(3)将企业管理制度渗入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之中。一是合理借鉴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随时受到市场的挑战,适者才能生存。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必须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自身的良性运转,实现利润最大化。优秀企业管理制度一般都具有高效性、规范性、灵活性等特点,而高职院校制度在高效性、灵活性方面远远不及企业。与其他类型学校相比,高职院校更接近市场,更容易受到市场影响,因而高职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要向优秀企业学习,制定适合教育规律的管理制度,并加以创新,为我所用。二是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制度内涵。高职院校制度的制定是为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由于高技能人才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动态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不断变化,因而要根据企业人才标准及时调整、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内容,制定出操作性强、符合企业文化需求的规章制度,以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经得起市场考验,受到企业青睐。
2.输出校园文化精髓,实现校企文化的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是相互的,校企文化融合也是双向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借鉴企业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将校园文化精髓输向企业,从而使校企文化在融合中提炼升华。
(1)积极参与企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是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学生“零距离”体验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学生对企业文化有直接而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各项要求,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培养,提高未来职业岗位的竞争力,从而满足企业的人才规格市场需求。同时,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表现也烙下了校园文化的印记,是学校教育成果的真实表现,这既可以展示学校的风采,也是检验学校教育目标完成情况的真实途径。学校能否得到企业资金、设备、实习岗位等方面的资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在岗位上的工作表现。因此,高职学生应积极参与企业实习岗位实践,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对企业全方位的体验,也展示学校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与风采。
(2)与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交流。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是高职校园文化高等性特征的要求,与中职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高职院校应发挥其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改造、调整优化工艺结构等技术服务。校企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与交流,既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提升学校自身的科研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主动承担企业员工再培训任务。转变生产方式、进行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是我国目前企业提高国内与国外市场竞争力,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对小微企业来说更加紧迫。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属于投资增长的扩张性粗放经营,一旦资金、原料、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出现问题,小微企业就会面临生存危机。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0]。影响企业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高低。更新员工知识结构、提升员工知识层次,显得尤为迫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尤其小微企业无法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培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发挥资源优势,主动替中小企业分忧,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从而使员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发挥自身作为学习型组织的文化优势,提升企业员工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企业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努力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1]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EB/OL].(2011-07-06)[2013-02-25].http://baike.baidu.com/view/6259863.htm.
[2]胡忠喜.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渗透与融合[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9-21.
[3]朱发仁,傅新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2006(12):4-7.
[4]李连喜,索明健.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J].才智,2012(25):321-322.
[5]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7(14):25-27.
[6]常立农.技术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119.
[7]张建华.试论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24-25.
[8]刘春生,马振华.高技能人才界说[J].职教通讯,2006(3):16-18,27.
[9]朱丹丹.缄默知识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1):4-6.
[10]王振洪.化解小微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短缺[N].光明日报,2012-10-16(16).
[责任编辑:马 斌]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Culture and Corporate Culture under the Sight of Cultivation of Skilled Personnel
GENG Xiux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and corporate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personnel.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and corporate culture have the character of being consistent and complementary as far as the profession, industry and grassroots are concerned, 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ir integratio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troduce the essence and accomplis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cultures, which upgrades the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and corporate culture, achieves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s the skilled personnel needed by the society.
Vocational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Corporate culture; Skilled personnel
G40-055
A
1671-4326(2013)03-0034-04
2013-03-07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2YD16Z)
耿秀秀(1990—),女,安徽亳州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