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诺雷·杜尔菲和他的《阿斯特蕾》
2013-03-19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许 明
奥诺雷·杜尔菲和他的《阿斯特蕾》
河南大学
许 明
奥诺雷·杜尔菲是法国著名的田园和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代表作家,他的经典之作《阿斯特蕾》是17世纪法国文学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代表作之一,因其篇幅宏阔,也被称为法国文学中的第一部江河小说。小说的文学思想、艺术风格、文学影响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的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都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它对于丰富我国小说界的创作模式及其艺术风格是大有裨益的。小说的成功不单是在文学领域,它对于法国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及理想生活模式提出了新的启示和思路,也为法国的社会转型、过渡起到了重要影响。我国文学界应该加强对奥诺雷·杜尔菲及其作品的介绍和研究。
奥诺雷·杜尔菲;《阿斯特蕾》;田园小说;巴洛克文学;文学影响
在17世纪法国文学领域,古典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诗歌和戏剧的领域里成绩显著。引起我们更多谈论的是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 1606-1684)的悲剧与莫里哀(Molière, 1622-1673)的讽刺喜剧。但是,这一时期的田园和巴洛克风格的小说却不被中国读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忽略了曾经一直受到法国读者热爱和追捧、领衔法国文学半个世纪的小说家奥诺雷·杜尔菲(Honoré d’Urfé, 1568-1625)和他的小说《阿斯特蕾》(L’Astrée,1607-1627)。而这部巨著正是法国17世纪小说的佼佼者。事实上,直到1761年,奥诺雷·杜尔菲的光芒才被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等人所代替。究其原因,一是在于中国学者将目光集中于法国文学最灿烂的18至19世纪,很少有人顾及17世纪的文学;二是即便有为数不多的研究17世纪法国文学的中国学者,他们也更多地关注17世纪法国戏剧的研究,研究小说的人很少。因而,介绍并研究奥诺雷·杜尔菲及其《阿斯特蕾》的成果在中国极少见到。就笔者所阅读的文献来看,只有《法国文学史》和《法国文学简史》对奥诺雷·杜尔菲和《阿斯特蕾》进行了词条式的介绍,并没有发现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出现。本文用法语的原始材料,来研究作者及其作品,并介绍给读者,以期引起大家共同研究。这对于拓宽中国研究法国文学领域具有一定意义,尤其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法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小说的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都是我们应该借鉴的,这对于丰富我国小说界的创作模式及艺术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一、奥诺雷·杜尔菲与《阿斯特蕾》
奥诺雷·杜尔菲出生在马赛(Marseille),出身于一个法国中央高原东南部福雷(Forez)地区的贵族家庭。杜尔菲青年时寄托在耶稣会学校学习,16岁时就显示了其文学天赋,撰写了《罗哲福考德, 拉马格德莱伊内在托侬加入得胜教会》(LaTriomphanteEntréedeMagdeleinedeLaRochefoucaudàTournon)(1583)。中学毕业后,他就获得了马耳他骑士勋章。随后加入了天主教联盟,效忠内穆尔公爵。1592年12月2日,内穆尔公爵占领蒙布里松(Montbrison, 现在的卢瓦尔省)。1594年7月26日,奥诺雷·杜尔菲被封为“福雷政府将军”。杜尔菲中学的时候就爱上了他的嫂嫂戴安娜。1599年,哥哥宣布离婚;一年之后,1600年2月15日,杜尔菲回到福雷迎娶了他的嫂子。然而,他们婚后却不幸福,最终于1613年和平分手。他把自己在爱情方面的复杂感受寄托在笔下的牧童和牧羊女、王子和公主身上,把《阿斯特蕾》写得生动细腻,成为爱情小说的典范,使看惯了奇幻冒险的骑士小说的读者耳目一新。1606-1607年间,他与朋友弗朗西斯·安托万·法夫尔、克劳德·法夫尔和沃热拉创立了弗洛里蒙塔纳(Florimontane)学院,这是萨瓦地区的第一个由学者组成的学院。1625年,他率领部队对西班牙的萨伏伊公爵查尔斯·埃马纽埃尔进行军事行动,在此期间死于肺炎。
奥诺雷·杜尔菲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作品强烈地受到家庭宗教信仰的影响。人文主义的教育使得他和他的兄弟后来都成为了作家。在20年的写作生涯中,他用他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哲学、道德、宗教等所有问题的反思和质疑,反映了他长久以来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环境的叛逆。
除了《阿斯特蕾》之外,奥诺雷·杜尔菲还撰写了《道德书信》(ÉptresMorales, 1603),表达了对他的柏拉图式的爱情理论的辩护。另外,还有田园诗LaSireine(1604)、诗集LaSavoysiade(1609)和一部五幕田园剧LaSylvanire(1625)。
《阿斯特蕾》全书5卷,每卷12册,长达5 000余页。前三部分别发表在1607年、 1610年和1619年。杜尔菲于1625年去世后,他的秘书巴尔萨泽(Balthazar Baro)完成了第四部分,并合并形成一部系列小说(1632-1633)。小说文字为散、韵文相间,其用意是既可阅读,又能吟唱。小说的主线是女主角阿斯特蕾和塞拉东的爱情故事。他们都是福雷的牧羊人,他们两家有世仇。为了不让家人知道,阿斯特蕾故意要塞拉东去追求另一位少女。不料有个叫赛米尔的人也爱阿斯特蕾,这时乘机挑拨,使她相信塞拉东已经变心,对他不再理睬。绝望的塞拉东投河自尽,而此时的阿斯特蕾则陷入了失去恋人的寂寞和痛苦之中。后来,塞拉东被三位爱上他的仙女收留,他设法摆脱了仙女,躲进了森林。在一位朋友德鲁伊的帮助下,他化装成少女亚丽克西斯,重新接近阿斯特蕾,和她重归于好,成为好朋友。亚丽克西斯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那些脱口而出而又欲言又止的话语,那些她脸上情不自禁流露出的情感和阴影,这一切都是塞拉东的翻版。情难自控的阿斯特蕾在同这个神秘少女进行身体接触的时候,发现她其实是个男人。塞拉东把自己的伪装一层一层地揭开,毫不掩饰地显露自己的真挚,随着唇际的轻声絮语,阿斯特蕾和塞拉东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作为一部17世纪法国重要的文学作品,《阿斯特蕾》有时也被称为“小说中的小说”,因其篇幅之长,被认为是法国文学的第一部江河小说。两个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构成了这部曲折复杂的小说的主要章节。小说同时还包含了很多其他人物和情节,为小说主要人物的经历和爱情做了引线和铺垫。
这部小说在整个欧洲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被欧洲所有的王室所阅读。玛丽·安特瓦内特女王读了《阿斯特蕾》之后,深受其影响,于1783年在凡尔赛特里亚农兴建了一个类似小说中的小村庄。直到今天,这部出色的小说依然定期再版,并以口袋书甚至连环画等形式面向读者。
二、田园小说和巴洛克文学的杰出代表
《阿斯特蕾》被称为田园牧歌式的小说,描绘了法国东南部农村田园的迤逦风光。在小说中,我们看不见硝烟弥漫的战场,听不到喧嚣迷乱的都市莺歌,却看到在诗一般的风景下,恬静与闲适滋润出的男男女女在上帝慈爱的目光下相互爱惜的生活。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牧羊人,他们并不是贫困的牧民,而是贵族。这些贵族们选择远离喧嚣的社会,过着牧羊人的田园生活,远离尔虞我诈和欲望。羊群只需要很少的照顾,人物大多时间都在谈论爱情,或者是对忠贞的回忆,对情人的爱慕,或者是讲述他们爱情的不幸。其中阿斯特蕾和塞拉东的浪漫爱情故事是小说的核心。这些特点确定了小说的田园风格,同时也表明,田园文学是一种消遣的文学,读者通过作品来幻想一种没有阴谋、没有私欲、平等自由的温馨爱情,表现了17世纪贵族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戴尔芬·丹尼斯这样评价道:“《阿斯特蕾》标志着欧洲通俗语言文学对古典巴洛克传奇文学的完美征服”(d’Urfé 2011: 2)。
作者将骑士小说和田园小说的特点加以结合,从而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奇异世界:他将田园小说的理想空间移植在法国的土地上,就像中世纪初期亚瑟小说中的骑士世界。
但是,《阿斯特蕾》的创新并不在此,因为怪诞的虚构世界的建立早已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创造的特有过程,真正把《阿斯特蕾》和先前的小说区分开来并赋予其一种新奇感的是作者虚构的世界与读者所在的真实世界的相似性。读者能够轻易地进入到《阿斯特蕾》的世界,正是因为作者创造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们极为相似。这些人物继承了传统田园小说的特点,并被作者强调,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使得读者可以参与其中。但是我们又看到杜尔菲的小说故事没有在当代的世界中进行,而是在距读者所在年代之前很早的虚构历史时期的空间中发生。
小说中的人物特点也体现了这部作品典型的田园风格。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那些生活在平原上的利尼翁牧羊人,他们都出身于贵族血统,他们的祖先选择农村生活而不在动荡的宫廷内。牧羊人的核心是三对主要的情侣:阿斯特蕾和塞拉东,戴安娜和赛尔万德,菲利普和利西达斯。他们的周围都是住在同村或周边小村庄的牧羊人和牧羊女。他们的爱情故事占据了小说的很大一部分。通过设立这么多的人物,作者服从了田园小说的基本原则,赋予了牧羊人很少的个人生活。他们生活在有共同命运的群体之中,他们之间甚至也有着多重的爱情关系。一方面,杜尔菲扩大了牧羊人群体并使其分成不同的小群体,这使得核心人物脱颖而出。在塞拉东去世之后,阿斯特蕾、赛尔万德、利西达斯,还有菲莉丝和黛安娜形成了一种亲密的社交关系,这种亲密的关系来自这个女性的群体,可能会让男性读者特别敏感。尤其是当她们和男扮女装的塞拉东同住在一个房间时,男性读者的这种敏感达到了顶点。事实上,这些情节代表着一个真实的欲望的寓意,那就是在整个小说中,参与女性之间交流的亲密形式的愿望。
这些牧羊女一直在议论她们的爱情故事,正是这些朋友之间的对话,形成了小说的魅力。同时,人物之间的谈话使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显示出他们的性格。这些人物性格上的差异,远远超出了先前田园小说中对人物的描绘。菲利普的克制,利西达斯的不忠,或者是赛尔万德对黛安娜隐藏的爱恋,勾勒出这些朋友们的性格特点:阿斯特蕾多情而敏感,菲利普活泼而理智,黛安娜矜持而高傲等等。
小说中的第二组人物由贵族组成,包括美女、骑士和德鲁伊祭司,后者是福雷地区宗教的精英。这组人物在小说中没有牧羊人重要,其中女性人物塑造得最为深刻,加拉蒂、希尔维和蕾妮德之间的对话呈现得非常具体细致,而对男性人物的描写却只有寥寥几笔。值得一提的是德鲁伊祭司阿达马斯,他在宫廷人物和牧羊人中的威望使他成为了这两组人物之间的联系纽带。
小说的人物展现了小说中社会的基本特点。一方面,这个社会有明确的阶层,并在各阶层之间有着持续的联系;另一方面,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分别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而这些情节又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小说中众多人物的交织和对话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形成小说冗长、舒展的田园风格。
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初期开始在欧洲得以风行的主要艺术风格。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Barruco),富里绨尔(Furetière 1701: 97)的《通用字典》(DictionnaireUniversel)将其定义为不规则的珍珠,比喻非常规的、奇异古怪的美。随后,巴洛克风格被赋予了文学意义,让·鲁赛(Rousset 1953: 34)指出:巴洛克文学的特点就是不稳定、多变以及环境背景描写占据统治地位。钱钟书先生将其译为“奇崛”。因此,巴洛克文学即奇崛的文学。它具体的表现为:想象极其丰富,词藻十分华丽,感情特别强烈,气势相当雄浑,意象非常怪谲,节奏起伏不定,它给人一种动态感和浮游美。
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常有宗教神秘的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语言雕琢,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在意大利的影响下,巴洛克文学成为法国文学在1598年到1630年之间的主要流派。此时的法国正处于动荡不定的年代,政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压抑情感的时代气氛,使得法国文学由古典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在这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小说就是《阿斯特蕾》。
巴洛克小说的成就不在诗歌之下。巴洛克风格的小说有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借助想象。巴洛克小说家们的思维和感情,往往带有一种绵延和舒展的特点。所以巴洛克小说以想象自由、扩展延伸著称。作品富丽堂皇,篇幅冗长。《阿斯特蕾》就体现了这种特征。小说情节绵延悠长,富于想象,带有神秘色彩,是典型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三、《阿斯特蕾》的广泛影响
《阿斯特蕾》是17世纪法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的成功不单是对文学乃至对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阿斯特蕾》把阿斯特蕾和塞拉东的爱情与罗马帝国的衰落,以及通过对高卢各部落的合并而艰难新生的法国联系了起来,提供了一个从血腥的宗教战争中走出来的理想国家的文化模式。杜尔菲给他的读者提供了哲学、政治、美学的理想社会潮流,即从暴政中解放出来的一个和谐、平等、安宁、自由的生活方式典范。因而,《阿斯特蕾》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拥有众多读者的畅销小说,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阿斯特蕾》在思想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德和社会关系方面,它给贵族阶层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文明社会。作者将贵族们向往的生活方式投射在小说中牧羊人的群体当中,给予他们一种温和、无拘束的生活,将贵族阶层的理想与人文主义者的想象结合了起来。《阿斯特蕾》给当时的法国带来了一种理想的社会、哲学和文学的模型。经过了以基督教义为主导的中世纪,文学、绘画等领域充斥的全是宗教神学的题材,人们逐渐厌倦了那种死气沉沉、呆板的气氛,加上人们对于人自身力量的觉醒,逐渐开始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注重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思想。人们向往平等、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阿斯特蕾》可以说提供了一个完美的人们向往的生活模式样板。更重要的是,它是法国历史和社会的见证。杜尔菲将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投射在这部人文主义和乌托邦的作品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品的人文主义和巴洛克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启蒙时代的作家。《阿斯特蕾》不仅是对田园风景美丽的描写,也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语言上,它也是精美绝伦,达到了一个新的标志。可以说,小说在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部作品影响了许多作家,如卢梭和莫里哀。尤其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他们都为这部作品而着迷。因此,这部作品标志着世界文学的一个转折点,对小说、戏剧、歌剧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法国著名电影导演埃里克·侯麦于87岁时将其搬上影幕,起名为《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轰动全法国,影响极大,也是侯麦的封笔之作。
小说的语言清晰、优雅,带有现代语言的纯洁性,通过语言对人物心理进行精妙的分析,开创了法国文学中对爱情分析的先河。卢梭曾经说道:“在我和父亲读过的小说中,不应忘记《阿斯特蕾》,正是这部著作时常会浮现在我的心中”(d’Urfé 1984: 7)。
《阿斯特蕾》在17世纪的法国文学界获得了巨大反响。带着田园喜剧和爱情抒情诗的双重头衔,它成为17世纪读者的必读书籍。《阿斯特蕾》几乎概括了所有先前的传奇故事领域,包括传统的宫廷文学、骑士文学以及16世纪的希腊小说和田园小说。同时,该小说也是法国现代小说的转折点、先驱者。这决定了它在法国小说史中的重要地位:在重要时期的一部关键性著作,由古代到现代的一个历史性转折。它强调了爱情经历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和传统的理想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法国现代小说的特点。
《阿斯特蕾》之所以引起如此反响,主要是因为在这种田园的爱情里,作者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摹,将年轻人感情中的细微末节表现得既至深至细,又淋漓尽致。这对于追求自由奔放、向往美好爱情的青年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感情的补偿。小说的奇思妙想和有关爱情的某些议论也符合当时年轻人的审美趣味。特别是这部田园体小说的内容,又发生在如诗如画、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之中,自然更激起人们罗曼蒂克的激情。同时,其写作风格优雅而自然。从中世纪骑士文学发展到以后的爱情小说,《阿斯特蕾》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综上所述,法国著名作家奥诺雷·杜尔菲和他的代表作《阿斯特蕾》在法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小说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社会性都深刻地体现了法国当时政治、哲学、宗教、美学等多个领域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法国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见证。同时,其田园和巴洛克小说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法国现代小说的基础,开创了法国现代小说的历史先河。因而,杜尔菲和他的小说在法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值得世界文学界大书、特书的伟大作家之一。
d’Urfé, H. 1984.L’Astrée[M]. Textes choisis et présentés par Jean Lafond. Paris: Gallimard.
d’Urfé, H. 2011.L’Astrée,PremièrePartie[M]. D. Denis (ed.). Paris: Editions Honoré Champion.
Furetière, A. 1701.DictionnaireUniversel(2tomes)[M]. Paris: Leers.
Rousset, J. 1983.Littératuredel’AgeBaroqueenFrance[M]. Paris: librairie José Corti.
陈振尧等. 1989. 法国文学史[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岳添等. 2005. 法国文学简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I565
A
2095-5723(2013)03-0072-05
(责任编辑 李巧慧)
2013-08-12
通讯地址: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