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间的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合作模式探析——以天水、宝鸡为例

2013-03-19史佳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宝鸡天水文化产业

史佳苗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其发展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融资能力低、金融机构缺乏对文化产业的风险评估方法导致金融对文化产业支持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行金融创新,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良性循环机制,切实有效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促进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发展、实现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共赢的关键。

1 研究综述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核心问题。吕庆华[1]认为必须根据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投资结构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文化实业投资和文化风险投资两大形式,借助资本市场筹措投资资金。卫兴华、孙咏梅[2]认为文化产业出路在于破除文化产业的垄断,改革投融资体制,吸纳民营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文化产业链。张伟、周鲁柱[3]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提出“以国资为引导、以民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岳红记[4]、于婷[5]提出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大力利用国际上的 BOT、TOT、ABS、PPP等新的项目融资方式来盘活资金,壮大文化产业资金优势。常晔[6]认为应采取创新信贷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增加融资渠道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曾志兰[7]认为应做好建立文化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创新信贷产品,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于孝建、任兆璋[8]借鉴中小企业集合债原理和版权质押贷款方式,提出采用各种无形资产进行集合质押,引入多种金融机构增强文化企业贷款信用,从而提高企业贷款能力,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葛英伟、曲宁[9]认为应搭建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源的对接平台,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强信贷投入,创新信贷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大力发展服务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中介组织。

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学者对文化产业如何获得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投融资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文化产业发展某一地域问题展开了系列研究。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一样,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城市的产生,文化已蕴含其中。城市强,关键在于文化强。因此,文化产业的城市间合作也需要金融的参与,如何保障天水、宝鸡两市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资金的充裕与顺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两市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

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是炎帝文化的发祥地;从伏羲文化到炎帝文化,一脉相承,相互融汇。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挖掘两市历史文化资源,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成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大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1 两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1.1 两市文化产业取得了明显发展,规模逐步壮大

据统计,天水市现有各类文化机构1124家、拥有各类资产13.002亿元、从业人员9987人,实现增加值3.2亿元,与“十五”末相比平均增速为13.6%。其中国有文艺表演、剧院、图书、演出公司、音像制品出版发行等文化机构315家、从业人员2757人,民营文化机构810家、从业人员7230人。文化产业结构及文化产业产值都有了明显发展和变化。截至2011年,天水市市级核心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已发展到809家。全市创办民营文化经营机构774家,实现产值2.003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产值的79%。截至2011年末,宝鸡市文化产业拥有总资产29.07亿元,比2010年增长16.07%;实现增加值20.36亿元,比2010年增长23.57%;文化产业共拥有法人的企业和单位1485个,增长 7.35%;个体经营户 8276个,增长4.37%;文化产业从业人员50174人,增长8.25%。2.1.2 两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及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2011年则超过3%。而2011年天水市、宝鸡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仅为0.89%和1.83%。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04—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2008—2010年间增加值年均增长24.2%。而天水与“十五”末相比平均增速为13.6%,宝鸡近三年平均增速在20%左右。两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才刚刚起步。

2.2 两市文化产业融资中的金融支持现状与特点

2.2.1 金融机构积极挖掘项目,对接融资

近年来,金融机构积极挖掘文化产业项目,适时进行对接融资。在天水市的调查中大多数银行认可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认为文化产业将成为信贷重点支持的目标市场之一,因此,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结合国家扶持政策,加大文化项目的搜寻与储备。长安银行宝鸡分行、浦发银行宝鸡支行等中小银行以周礼文化产业示范区等板块为载体,主动与政府搭建合作平台,满足相关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2.2.2 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1)目前信贷总量偏小,支持力较低。2011年末,天水市金融机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外币贷款余额665万元,仅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0.02%。这一比例2010年末为0.04%,2009年末为0.08%。2011年末,宝鸡市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共计3.90亿元,仅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0.77%。从总体上看,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依然较低,文化企业贷款规模小、占比低,资金供需矛盾仍比较突出。

(2)贷款主要投向重点企业,小企业信贷获得少。法门寺文化产业集团是陕西省鼎力支持的重点文化产业企业,为支持法门寺景区二期建设,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贷营销,建行宝鸡分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亿元,工行宝鸡分行、浦发银行宝鸡支行、长安银行宝鸡分行拟授信2.45亿元,仅这些资金就占2011年全部文化产业贷款余额的88.46%。天水市银行机构也重点对麦积山景区文化自然遗产保护项目,大地湾史前遗址景区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等项目进行信贷投放。而像两地如新闻出版、广告传媒、音像图书等中小企业可获取的银行资金就相对较少。

(3)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相对不足。总体看,专门针对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特色金融产品还比较少,特别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方面。据调查显示,抵押质押仍是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占比达82.7%。由于服务设施缺乏,信用卡、银联卡等方便快捷的结算手段在旅游景点、文化用品销售商店、文化演出场所等地方仍然无法全面普及。

2.2.3 金融介入文化产业存在诸多制约

(1)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制约了产业的融资能力。天水是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及其它关中地区是秦文化发扬光大的区域,两者虽有行政阻隔,但文化相通,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共同建设、打造秦文化旅游区的背景下,各地的秦文化融合不够,秦文化旅游还很零碎。天水市创作了《伏羲颂》《麦积圣歌》《一画开天》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舞台艺术作品,但产业带动能力不强,没有以此形成商业市场。长期以来,伏羲文化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伏羲庙每人30元的门票来体现。宝鸡作为西北地区的工业重镇和“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始终围绕第二产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就产业运营规模看,远远低于西安、兰州等大城市。

(2)文化产业自身不足,制约资金介入。文化产业的主体应该是文化企业,但长期以来,民营或私人文化企业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就是缺乏竞争性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尽管近年来天水、宝鸡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存在产业意识不强、缺乏经营特色和比较优势、信用状况偏低、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很难满足银行对贷款的抵押要求,严重制约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市场。

(3)文化产业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从间接融资看,目前,文化企业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企业大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缺乏有形抵押担保品,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加之文化产业风险较大,金融机构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文化产业在银行融资规模较小。从直接融资看,天水、宝鸡的文化产业还不足以有能力从资本市场融资。融资途径除了企业自筹、政府投资占大部分外,银行贷款少,通过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还有待发展。

3 两地城市间文化产业合作的模式思考

3.1 形成文化产业合作的协商与对接机制

2010年年初,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各城市正式建立起文化合作与发展战略联盟,正式签署“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合作与发展战略框架协议”,这一举动对宝鸡、天水文化合作意义巨大。两年来,两个城市在旅游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要进一步建立区域集体磋商机制,像宣传、文化、广电、广告、新闻出版等部门的磋商制度,注重规划指导,避免加剧同质竞争;召开文化研讨会,共商发展策略;培育各类非官方的跨行政区组织,比如民间组织、企业组织、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形成一股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推进城市合作的纵深发展。

3.2 强化两市文化的整体特征,注重区域共同特色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两地合作的前提和关键。其中秦文化是连接两地的历史纽带,从清水的秦非子封邑到秦公大墓再到凤翔雍城遗址,这一秦人东进的历史,也是秦文化的演进史。发展秦文化旅游业,进而带动两地相关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天水秦文化是伏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宝鸡的姜炎、周文化与伏羲文化一道共同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整体特征,也是这一区域的共同特色。进一步打造西安—宝鸡—天水丝绸之路和寻根祭祖旅游线路,像从伏羲庙、卦台山到炎帝祠、炎帝陵为主题打造寻根祭祖文化旅游。开发三国文化游,从天水诸葛军垒、街亭战场、姜维故里至宝鸡五丈原遗址、诸葛亮墓的文化路线。共同做大旅游文化市场,今后在旅游文化开发与合作方面大有发展空间。

3.3 加强营销合作,提升文化内涵

天水、宝鸡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产值并不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挖掘不够,营销不够,市场规模有限。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可在各自信息网站上介绍自己的特色产品,还应与一些知名网站加强合作,加大在中央媒体的宣传力度。比如对伏羲文化的推介,2009年,河北新乐就协助拍成纪录片《伏羲台之谜》,最终登陆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可以探索开展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方式,共同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文化博览会和推介会,营销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开发与景区文化内涵相一致的独特纪念品,让游客扩大宣传范围,提升文化内涵。

4 金融如何在两市文化产业合作中发挥作用

4.1 以两市特色文化为依托,吸引金融资本的主动参与

以秦文化、伏羲炎黄文化等特色文化为龙头,鼓励旅行社、运输业等与特色文化产业联合发展,促进传统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度假休闲游等项目的融合,形成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文化产业吸纳金融资源的能力,扩大金融机构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可选择客户范围。具体来说可在关山旅游、丝绸之路开发、民俗文化村、农业观光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寻根祭祖、会展节庆、建设中华始祖文化园、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园等方式,以项目带产业,以旅游促文化,吸引金融资本的参与,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4.2 转变信贷思维,为文化产业提供快捷服务

一是转变信贷理念。针对文化类企业特点,在信贷理念上应弱化财务指标考核,转变以房产、机器设备为抵押的传统担保思路,积极试办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质押贷款、企业联保互保贷款,为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扩大选择范围。二是提供快捷服务。加快完善银行卡刷卡服务,推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广告、艺术品交易等行业的刷卡消费。根据不同文化产业的特点,努力为其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为文化产业提供机构理财、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4.3 促进两市政银企合作,建立面向文化企业的金融协调机制

一是加强两市文化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发布文化产业融资规划,建立长效的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机制,研究解决、协调处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建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储备库,构筑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分析监测体系,实现项目扶持发展的制度化、经常化。三是召开政银企洽谈会。由两市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商业银行、文化企业,通过洽谈交流信息,增强互信,合作项目,银企对接。借“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等重大主题文化活动时机,举办文化产业民企合作成果发布暨签约活动,推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4.4 完善融资体系,调动各方资本参与文化产业

鉴于天水、宝鸡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初期的政府投入必不可少,而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也是必需的。应区分文化产业的公益性和营利性属性,对公益性的文化艺术领域的支持应侧重于财政支持,对盈利性的文化项目,应采取以金融为主的更多的市场方式。应加大对文化产业投资的预算,加大对赞助或支持文化产业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文化产业高风险、高产出的行业特性,也是“文化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风险投资偏好的领域,通过政府与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按比例共同出资设立产业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4.5 优化发展环境,扶植区域内文化演艺企业

天水、宝鸡市政府要对符合重点支持方向的演艺产业项目,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创业投资引导等方式予以支持。两市要积极协商金融机构设立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信贷服务的金融部门,鼓励文化创意类股权投资机构落户,支持其为文化聚集区内企业和项目进行股权投资等。

(指导教师:魏建中)

[1]吕庆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投资结构及融资渠道拓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10):68-73.

[2]卫兴华,孙味梅.文化产业市场化与投融资体制的改革[J].教学与研究,2005,(1):25-29.

[3]张伟,周鲁柱.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J].现代传播.2006,(4):106-112.

[4]岳红记.西安文化产业的融资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5):243-244.

[5]于婷.安徽省文化产业融资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08,(2):226.

[6]常晔.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84-85.

[7]曾志兰.对金融支持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73-176.

[8]于孝建,任兆璋.我国文化产业金融创新方式分析[J].上海金融2011,(6):105-108.

[9]葛英伟,曲宁.关于金融支持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2,(1):35-36.

猜你喜欢

宝鸡天水文化产业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走进宝鸡
《天水之镜像》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