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御宅”词源释义及宅文化之演进

2013-03-19

关键词:宫崎冈田科幻

王 甍

(四川外语学院 社科部,重庆 400031)

“宅”一词来源于日本,原本特指痴迷于动画漫画的成年人。而随着日本动漫文化在全球的普及以及网络的传播,宅现象及宅文化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实际上,从使用御宅的称呼开始,到其为一般社会大众所知花了数年的时间。后来‘御宅’这个词被错误地理解为‘一直呆在家里不外出的人’而广为流传。大概是因为和‘宅’这种in door的形象重合在一起了的缘故吧。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误解:喜欢动画、漫画和游戏的家伙=一直蹲家里,灰暗,不善交际的废柴”[1]2。日本“御宅王”冈田斗司夫在1996年出版的《御宅学入门》一书中所提及的当年日本社会对御宅族的认知,和国内当今社会对宅男宅女的印象如出一辙。然而当我们回顾和探究“御宅”一词的起源和发展时,会发现这一词汇的产生和内涵外延的演化,并非只是个简单的流行现象,其发展历程中所伴随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及文化变革。

一、“御宅”词义的演化

广辞苑中对“御宅(おたく)”一词的解释一共列了四条:

其一,相手の家の尊敬語(对对方家的尊称)。

其二,相手の夫の尊敬語(对对方丈夫的尊称)。

其三,相手または相手方の尊敬語(对对方的尊称)。

其四,(多く片仮名で書く)特定の分野、物事にしか関心がなく、その事には異常なほどくわしいが、社会的な常識には欠ける人。仲間内で相手を[御宅]と呼ぶ傾向に着目しての称(多数时候以片假名书写,指只关心特定领域特定事物,对这些事物有着异常详尽的了解,但却缺乏社会常识的人。该词着眼于指代这类人中那些有着彼此间以“御宅”互相称呼的倾向的人群)。

前三条的意思相近,无非就是“您家”、“您先生”、“您”三种用法,总之都是围绕第二人称的敬语而来。但第四条的解释就相去甚远,“御宅”成为沉溺于某种爱好的人群的代称,其意义相当于“爱好者”。如今,“御宅”作为第二人称的用法已经相当稀少,而作为“爱好者”——尤其是作为“狂热的动漫和科幻爱好者”的意义却在日本社会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那么,“御宅”是怎么从“您”变成“爱好者”的呢?

《大辞林》中对“御宅”一词有着更多的延伸解释:二人称の「おたく(御宅)」を語源としエッセイストの中森明夫が言い始めたとする説が有力。1980年代中ごろから用い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とされるがはっきりしない(一般认为,由随笔作家中森明夫以第二人称的「お宅」为词源首次使用的说法比较有力。不太确切的说法是这个词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被广泛使用)。

1983年日本著名的社会评论家中森明夫在漫画月刊《漫画ブリッコ》上自己的专栏中连载作品《「おたく」の研究》,文中“御宅”一词首次出现在正式媒体上,并进入了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中森明夫在文章里,将“御宅族”一词定义为“没有内涵的动画和科幻迷”,揭示了这个第二人称代词在向名词的转化过程中与动漫和科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冈田斗司夫的《御宅学入门》将“御宅族”的起源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一群毕业于庆应大学的精英之间,他们当中就有当今日本动画界的元老级人物河森正治和美树本晴彦。这群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接受庆应的英才教育的“贵族少爷”,毕业后却选择了在一家名为“studio nue”的动画公司就职,并且将他们的一些少爷做派也映射到了动画中,其中就包括了以“御宅”来称呼对方的习惯。1982年,一部日本科幻动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Macross》①问世,河森正治和美树本晴彦正是该剧的主要创作者,而剧中则出现了女主角林明美在电话里以“御宅”称呼男主角一条辉的情节。“御宅”这一称呼便随着《Macross》的热播迅速在科幻迷和动画迷中传播开来。一时间,各类动漫展、科幻大会、同人展②上,动漫迷竞相开始以“御宅”来互相打招呼,以此标榜自己资深动漫迷和科幻迷的身份。

日语中,常常用“族”来指代某种群体,如我们熟悉的上班族、追星族等。而御宅族,最初的含义便是指这些以“御宅”来互相称呼的动漫迷和科幻迷。中森明夫的《御宅的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但他在文中对御宅族的描述,从衣着打扮到同人志售卖会,都充满负面评价甚至是带有恶意的。中森对御宅族的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日本社会中的普通人对这一群体的看法。同时,在动漫业界内部,老一代资深动漫迷也逐渐停止了以“御宅”互相称呼的敬语用法,转而将年轻的初级动画迷称为“御宅”。由此可见,早期的御宅族并非是什么受人崇拜的群体。

二、“御宅”的妖魔化及形象重塑

无论是被社会批判也好或被同行轻视也好,至上世纪80年代末,“御宅族”所指代的仍然是广大正常的动漫迷,而这个称呼也都还流传于动漫界内部。直到1989年震惊全日本“宫崎事件”披露,御宅族才首次在动漫圈外引发广泛关注。

1988年8月至12月之间,在日本崎玉县陆续发生了三起4~7岁女童失踪案,并发现其中一名被害人的尸体;翌年2月,一名署名“今田勇子”的嫌犯将骸骨寄到死者家中并附上作案声明;6月东京一名5岁女童失踪,被发现时已被分尸。这一系列案件引起了日本警政当局的重视。同年7月,警察以亵渎儿童罪逮捕了一名名叫宫崎勤的男子,在对其住宅进行搜查取证时,意外发现了他诱拐被害女童时拍下的变态录影带,由此揪出了这一系列残忍的幼童奸杀分尸案的元凶。这就是著名的“宫崎事件”。

然而,比起变态的杀人行为更让警方和公众震惊的是,宫崎的家中还收藏有大量的动漫图文资料,以及描写性变态和性虐待的漫画动画、同人志、色情片等。光是他收藏的动画录影带就有5千盒之多,这在动漫刚刚进入繁盛期的日本,已是相当惊人的数目。在之后的审判过程中,宫崎的辩护律师一直以其“御宅”的身份以及随之带来的精神问题为其罪行进行辩护,而媒体也紧紧抓住“御宅”的话题大做文章。从此,“御宅”一词,便与宫崎勤那肥胖委琐、阴郁变态的形象划上了等号。此时“御宅”的定义已经远不止“没有内涵的动漫迷”这么单纯,已然成为恋童又自闭的危险变态狂的代名词,动漫也被视为犯罪和变态的催化剂而受到日本社会的全面声讨。虽然宫崎勤最终于2006年获得了死刑的终审判决,但“宫崎事件”本身却让日本动漫经历了长达5年的冰封期。

“宫崎事件”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对动漫市场进行严厉的整肃,大量中小型的漫画杂志社、出版社、动画公司因此而倒闭,动漫人才纷纷流散到游戏、小说插图等其他相关领域。直到1995年,一部轰动日本各界的动画大作《EVA》(又名《新世纪福音战士》)诞生,才又掀起日本动漫发展的第二次高潮。而片中男主角碇真嗣,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不善社交,自闭寡言的“御宅”的象征。

在《EVA》大红的第二年,一本被后来者奉为“御宅圣经”的专著《御宅学入门》问世,该书的作者便是前文提到的“御宅王”冈田斗司夫。当全日本对御宅进行攻击和声讨发展到最高潮的时期,冈田斗司夫却为自己冠以“御宅王”之名,频繁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中,为御宅族进行辩护和声援。冈田在《御宅学入门》一书中对“御宅”这个群体的定义是:“在被称为‘影象资讯全数爆发’的21世纪中,为了适应这个影象资讯的世界而产生的新型人种。换言之,就是对影象的感受性极端进化的人种。”[1]4冈田认为,真正的“御宅”对动漫有专业的知识以及读解作品中每个符号的技巧,同时他们又是动漫品质保证人及批评家,甚至可以从消费者转身成为生产者。冈田本身就是一个由消费者转化为生产者的实例:不仅自己家中的动漫藏品丰富——从动漫作品到周边玩具、手办模型无所不包,他还与其他几位“御宅”同好创办了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 GAINAX。《EVA》正是GAINAX旗下的作品,而其他科幻类动画如《王立宇宙军》、《Gunbuster》、《Nadia》等至今在日本动画史上都有相当的知名度。离开GAINAX后,冈田进入东京大学主持“御宅文化论”的讲座,再度成为学界和社会上的话题。除了《御宅学入门》,冈田还出版了《东大御宅学讲座》、《我们的洗脑社会》、《御宅的迷之道》、《封印》等20多部关于御宅及相关的社会政治研究的著作。冈田斗司夫个人在媒体和学术界的活跃,虽然并不能改变普通人对于御宅族惯有的“自闭而缺乏社交能力”的印象,但他的努力却为改变御宅族在“宫崎事件”中被歪曲的恶劣形象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宅群体的分化及延伸

虽然我们一直在动漫的范围内去定义和讨论“御宅”,但实际上御宅族出现之初就已是相当多元化,能被称为御宅的并非只有动漫迷,科幻迷、模型迷、战争迷都在其列。广义上来说,但凡沉溺于某种爱好达到痴迷程度的人都可以用“御宅”来称呼。其指代的对象范围也从20世纪80年代主要针对沉迷于动漫的日本未婚成年男性,扩展到已婚男性、女性、外国人甚至还包括宗教信仰倾向者。判断御宅族的标准也逐渐固定下来:一是沉迷并精通某类亚文化;二是普通人与之难以沟通。其中第二点直接导致了御宅定义范围的扩大化和宅现象的泛滥化。

由于御宅中的“宅”字本身就传达出一种“呆在家里”的意味,于是如今所有喜欢赖在家里不出门的人都被冠以“宅”的头衔,例如尼特族、茧居族等。尼特族是香港台湾地区流行的称呼,大陆地区也称啃老族。尼特来自英文NEET,是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ning的缩写,即不就业,不毕业,无职业技能,全靠父母养活的人[2]。茧居族,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封闭在家中甚至是家里的某个房间中,拒绝与社会和他人接触的人[3]。这些类型的“宅”由于社会问题或自身心理等原因而蜗居在家无法融入社会,却并不像传统御宅族一样精通某类文化,更谈不上创造社会价值,某些心理问题严重的个体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撇开这些单纯呆在家的“伪御宅”不谈,在传统御宅族内部,其侧重的领域和爱好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御宅群体的主流仍是崇尚科幻、战争一类刚性特质强烈的作品,而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推崇“各种可爱的女性形象”为主的“萌”系御宅逐渐发展起来。“萌”源自于日语里的一个动词“萌える”,意为萌发、萌动,后来被日本年轻人简化成“萌え”。所谓的“萌系”宅男,便是指喜爱着动漫、游戏等二次元世界中的美少女,甚至以这些二次元形象代替真实世界中的女性而展开恋爱的男性御宅群体。自身即为御宅的自由作家本田透在《电波男》一书中表达出这一群体的恋爱观:他们因为对现实社会中的现代女性颇多不满,于是将迷恋二次元美少女的行为合理化,认为和二次元少女间的“精神恋爱”比现实中的恋爱更为真实和纯洁[4]。更有甚者还向日本政府提请议案,要求御宅与二次元虚拟人物婚姻合法化。虽然大部分人都把这一提案当成一场闹剧,但却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御宅族的影响力向政治领域的发展。

御宅渗透日本政坛最典型的例子是“御宅首相”麻生太郎的出现。这位前日本首相不仅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期间走上秋叶原街头向御宅族拉票,更在电视节目中大方承认自己的宅爱好,称自己一周要看20本漫画周刊,最爱的漫画是《蔷薇少女》。麻生也因此被日本民众戏称为“蔷薇首相”。虽然麻生太郎在政治上的口碑远不及日本漫画那样受人称赞,但相比20年前的连环杀人犯宫崎勤,日本首相的头衔显然为御宅群体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

学者的研究与政治家的推崇,都成为推动御宅族及宅文化发展扩张的重要契机,但真正使御宅族社会地位得以提升的,还是这个群体本身的强大消费力。2006年日本著名社会调查公司野村综合研究所报告《瞄准御宅族》所公布的调查结果,日本御宅市场的经济效益高达880亿日元[5]。在以文化消费、数码电子消费为主的现代市场中,秋叶原系③正逐渐成为日本经济的有力推动者。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又在有形或无形中强化了御宅族这种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御宅族在社会经济结构中角色的变化决定了其在文化和政治层面地位的改变。

四、结 语

“御宅”一词,由最初的第二人称敬语,演变为指代某种特殊群体的名词,到如今更有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新生代文化的趋势。这其中体现出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变化发展,更映射出经济模式、社会结构及文化精神的巨大变革。而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这样的变革影响的也不仅仅只是日本社会。作为日本的近邻,中国的青年一代要比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更多地接收到日本文化的辐射,对御宅族及宅文化的研究,也成为了解中国当代青少年文化状态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 一般译为《超时空要塞》,中国大陆地区引进时译为《太空堡垒》。

② 全称为“同人志展览”。同人志源于日语“同人志”(どうじんし),是指一群同好走在一起所共同创作出版的书籍、刊物。同人展即是展示和贩售这些刊物和书籍的展会。

③ 秋叶原是东京最大也是代表最新潮流的动漫、游戏及电子产品的销售地,同时也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宅文化相关产业,因此成为著名的御宅族聚集地。经常在秋叶原消费的御宅族被称为秋叶原系。

[1]冈田斗司夫.オタク学入門[M].东京:太田出版社,1996.

[2]施百俊.宅经济全攻略[M].台北:商周出版社,2009.

[3]费丝·波普康.爆米花报告[M].庄安琪,译.台北:时报出版社,1996.

[4]本田透.电波男[M].黄彦彰,译.香港:尖端出版社,2007.

[5]野村综合研究所.瞄准御宅族——御宅市场研究[M].江裕真,译.台北:商周出版社,2006:8.

猜你喜欢

宫崎冈田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阿纳其根醇提物对冈田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第二次蜜月旅行
冈田酸对喉鳞癌细胞系PP2A活性及迁移的影响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