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讨

2013-03-19植伟雄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年12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技能信息技术

植伟雄

(云浮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 527300)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逐步进入了微时代。作为微时代的发展产物,微课程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从而推动现代教学发展的科学教学模式。因此,对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的研究和思考,也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的概述

1.1 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一种主要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的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他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由三部分,即文字、音乐、画面组合而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优美的音乐,让人能够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对学习内容的启发和思考。“微课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 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 2008 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之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在我国,首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有很多创新的认识。之后,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了“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了一系列微课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教学中很多十分有意义的变化,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1.2 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一集微课程的时长大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字左右,因此,言简意赅,

短小精悍,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活动。二是微课程充分利用了网络传播信息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成

本低的特点,不仅可以在网上学习,而且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QQ等多种方式学习。此外,微课程除了用于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用于工作例会、学术研讨等场合。三是微课程主要

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具体、一课一事,主题突出。同时,微课程切入口小,侧重于“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的深度剖

析,起到启发心智的作用。四是作为教师自发的一种教研方式,微课程的开发主体并非专家学者,内容也并非高深的理论知识。而且,微课程只是以PPT技术为制作基础,后期才转化为视频文件。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成为微课程的制作者和开发者。五是每一集微课程的内容都相对独立,这样既可以作为一个专题单独使用,也可以融入到其他任何一个课题中,还可以整合成为一套系统,进行综合使用。

1.3 微课程的地位

作为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出的课程类型,微课程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专家学者和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之后,教育领域尝试将微课程与各个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他的特点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掀起了微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广泛应用的热潮。微课程以其灵活、自有、多变的优势,在教育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已然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和措施。

1.4 微课程与传统教科研的区别

微课程与传统的教科研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微课程被称之为“5分钟一次学习,300秒深入思考”,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减少了信息的冗余量,显得精简而到位,且容易理解。二是微课程主要针对具体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策略,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实用性更加强。三是微课程的观察视角非常广泛,种类也非常丰富,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四是正如前面所述,微课程是一课一点,主题突出,焦点集中,更多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容易深刻剖析。五是微课程由于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因此,可以自动播放,而且可以让学习者自主学习,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具智能化。六是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个部分组成,它将录像中话音转换为了轻松的音乐,相比与传统教学,更具娱乐性,使得学习者能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愉快学习。七是微课程的制作和开发,相比与传统教学,简单易学,而且具有一定得趣味性,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2 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重要意义

2.1 微课程有利于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微课程紧跟了现代信息技术、传播媒体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以独立或者半独立的形式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增加、删减或完善,避免了过去对信息技术教材“伤筋动骨”的做法,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灵活性,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组块化”。

2.2 微课程有利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教与学

微课程的开发既为教师提供了传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便捷渠道,又为学生提供了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结合的机会,能够使学生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加快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微课程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

微课程凭借其灵活、简短、多样、智能、实用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技术课堂和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隔阂,使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同时微课程还能将现实的生活和各个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技能和素质。

2.4 微课程有利于推动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微课程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针对性,既能够将不同兴趣和水平的学生统一到微课程中,又能够兼顾到这些学生的各自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方法,正所谓“点面结合,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2.5 微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在教师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后,进行反复的操练才能逐步掌握,体会到他的价值。而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学生不可能边接受大信息量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边进行反复的操练掌握技能,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后,依然无法掌握到技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打击了他掌握这门技能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便容易陷入“这节课更不上节奏,下节课更难跟上节奏”的恶性循环中,出现对掌握这门课程彻底丧失兴趣和信心的现象。而微课程则不仅仅能在课堂教学上使用,还可以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方式呈现,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这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掌握这门课程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掌握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2.6 微课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微课程一改过去以教师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了教学模式的主体地位上,即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操作—再学习—再操作”,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逐步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避免一开始就被动接受大量知识内容的情况发生。这无疑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观能动性。

2.7 微课程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学习提高

与大课堂教学相比,一集微课程虽然只有短短5分钟的时间,300字左右的字数,但是它能够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即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等,层层深入,顺势而下,详细剖析,从而引发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不断钻研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自己对这门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认识高度。

3 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究和思考

3.1 信息技术微课程的结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程,首先要明确微课程的构成要素,然后将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发挥其更加大的效用。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五个:一是学习主题;二是学习活动;三是学习支持;四是主题资源;五是学习伙伴。

3.1.1 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学习主题。以知识结构简单、学习的周期短、学习内容微小为主。只有最大限度地压缩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内容,突出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学习主题,才能显示出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特点。

3.1.2 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学习活动。以教学内容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在微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开展有意义、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只有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才能使信息技术微课程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3.1.3 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学习支持。学习支持应该由教师提供,主要内容为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3.1.4 信息技术微课程的主题资源。学习资源应该由教师提供,主要是教学学科、教材资料和教学课程中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好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协调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3.1.5 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学习伙伴。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伙伴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质量。因此,在信息技术微课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类,进行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互相支持和帮助的良好氛围中,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微课程。

3.2 信息技术微课程的模式

在明确了信息技术微课程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微课程的构成要素信息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可以采取“一二四六”的基本模式。“一”是指一个目标。要依据构建主义、 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目标(包括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教师在这样的一个目标指导下,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和制作。“二”是指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将课程尽量缩小内容,做到一集微课程只针对一个微小或者极小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并确保学习的效果。另一个过程是进行“系列”细化等级设计,每一集微课程能够使上一级微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层层细化,直至达到学科所需要的学习深度。“四”是指四个环节。分别是学习活动设计环节、学习支持设计环节、主题资源设计环节和学习伙伴组建设计环节,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思考。”六”是指六种组织模式。即有效运用主题扩展型、深度挖掘型、支持渗透型、资源渗透型、相互渗透型和循环型等传统组织模式,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微课程,确保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和运用。

[1]郭佳.21世纪的学习什么样[N].中国教师报,2011-08-24.

[2]冀灵渊.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N].朔州日报,2010-06-10.

[3]李茂.学习也有新智慧[N].中国教师报,2010-09-22.

[4]杨娜,彭艳田.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2)

[5]张友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1(51)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技能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辨伪(四)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辩伪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磁场基本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