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19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维生素教学法患儿

王 萍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护理专业课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正确个性化护理的护士[1]。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护士,笔者在中专护理班儿科护理教学中,尝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配合病案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经过实际教学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具体在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现以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例,将其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09级3个护理专业中专班,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3个班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教学时数均为2学时。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采用整班抽样法,以09811班为对照班,采用讲授法;以0982和09812班为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授课结束后,统一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检测其学习效果,并让其填写学习效果调查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如下。1.2.1课前准备(1)教学设计: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PBL教学法。教学手段采用以问题作为主线,以案例创设情境,以小组学习任务单为载体,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的方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好5个问题和1个教学案例,并打印成文,提前两周发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就问题查询资料。

(2)资料查询:全班分为8组,每组5~6人,选出组长,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分别查阅教材、杂志、网络等,将信息整理成文,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和问题记录下来,留在课堂进行进一步讨论。由于中专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还应安排学生复习与本次课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新课。

(3)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复习维生素D的来源,有助于学生理解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从而推导出本病的常见病因。1.2.2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展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学习目标。向每组发一份课堂小组学习单,印有典型病例的小条,用于讨论时参看。教师通过展示典型病例、创设情境,提出本节课要讨论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是:疾病病因、针对病因的预防措施、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治疗要点及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

(2)分析问题:小组学习单用法分析。教师在展示小组学习单的同时,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单的运用方法。小组学习单每个问题下方都有等待学生填写的表格,主要有问题讨论的知识点,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患儿具有的相关支持材料。每个表格的设计均结合了教学内容的架构,在关键之处设有提示性词汇或序号。在课程讲解之后发放小组学习单,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解决问题:此阶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展示活动内容,提示评估要点、过程,学生即可开始合作学习。每位学生都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相互纠正、补充,教师在各组间做巡回指导。在小组任务单完成之后,请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任务单的填写结果,由其他组学生进行补充。学生报告结束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解决问题1:本患儿的主要发病原因有哪些?

这一部分学习任务表涉及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病因和本患儿的病因两部分。学生依据查找的资料,能够很容易完成前一部分,而第二部分就要求学生分析、讨论病例给出的信息。为节约填表时间,只要求学生在完成前一部分的基础上,在资料中划出后一部分的答案。

解决问题2:本患儿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可避免发病?

学生此阶段容易出现照搬教科书或所查资料上列举的预防措施,教师在点评时应提示学生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例如: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措施中,有鼓励母乳喂养一项,但典型病例中的患儿已9个月,出生后即人工喂养,鼓励母乳喂养的措施就不适用于该患儿。

解决问题3:本病例的哪些信息符合佝偻病典型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这部分是重点、难点,中专学生自学难度大。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时,笔者发现这部分内容的资料搜集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根据中专学生的特点对该问题进行了适当调整。教师先借助课件及大量图片、音像资料展现患儿的精神症状和骨骼畸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患儿的临床表现、阳性体征及辅助检查,在理解教学难点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各学习小组均按时完成任务单填写,报告学习结果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进一步完善学习单,记录重点、突破难点。

解决问题4:补充维生素D有哪些方法?你如何建议该患儿补充维生素D?

这一部分要求为患儿制订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学习任务表涉及以下内容:口服维生素D制剂的治疗量改为预防量,肌内注射维生素D制剂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要求,维生素D的中毒预防措施。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应强调用药安全,帮助学生理解维生素D制剂的特点和用药方法,体会护士在安全用药中的职责。

解决问题5:如何预防骨骼畸形?如何进行“O”型腿矫形按摩?

在此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表涉及日常护理预防和矫形两个层面的护理措施。学生之间相互练习骨骼畸形矫形按摩,教师巡回指导。

至此,本次课学习任务完成,学生组间互评学习完成情况。

(4)课后小结: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的理论要点,理清思路,整合知识架构;示范骨骼畸形矫形按摩动作;点评本次课各组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最后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结果

本次课采用PBL教学法,教师依据解决问题的思路精心编写了案例和学习任务表,起到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架、理清思维脉络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以及现代化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讲解、点评,突出重点、难点和护理要点,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各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报告讨论结果,抢答课后检测题,课堂气氛积极活跃。习题检测平均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8分。教学实践后发现,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搜集资料的能力超出教师的预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后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92%的学生认为这是他们成就感最强、学到东西最多的课,比对照班高25%。互动教学还增进了师生关系,尤其对于原本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期末除1人因病缺考外,参加考试学生的总评成绩均高于合格线。但调查结果也显示,有5%的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不够系统。

3 讨论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展开自学、讨论[2]。课堂上,教师运用问题结合病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学、互学的主动学习习惯,按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对学生能力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认真分析案例中提供的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信息,并联系临床实际解决问题、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课前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明确范围和深度。教学案例是学生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的核心内容,因此,案例的编写要典型、精炼,注意细节,既要有明显的信息,还要有隐含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有亲身实践的经历,采集真实典型的案例,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和时间,控制课堂进程。在遇到学习难点或理解错误时,学生可能会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讲解难点,再纠正错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获得正确、全面的答案。学生还可能在汇报时给出教师想不到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敏锐的评判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给予恰当指导。在PBL教学法中,学生课前的任务量很大,不建议教师每次课都用,避免学生感觉负担过重,参与热情下降。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王爱平,代颖.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专业课教育环境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6,21(11):1-3.

猜你喜欢

维生素教学法患儿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