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情怀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学科中的融入

2013-03-19张建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情怀人文学科

张建新

(许昌卫生学校,河南 许昌 461000)

说到人文情怀,人们总认为它和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学科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前者属于人文学科范畴,后者属于科学领域,他们之间似乎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在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存在着把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对立的教育现象,由此会给人们造成这样一个错觉:人文学科与科学学科是矛盾对立的,二者是不可调和的。其实,医学的特殊性在于医学具有社会科学属性[1]。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能治疗患者的身体疾病,而且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健康。

我们知道,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学科在中职卫校中属于基础学科,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及初步应用,让学生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与免疫机制、检验诊断要点及特异性防治原则。我们通过本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护理专业、农村医学、药学专业等学科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开发研制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保证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良好的技术人才,从而有效地防治疾病,保障人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仅从学科目标来看,人文情怀与人文学科似乎没有太大关联,从课程培养目标中也看不出任何有关人文情怀的体现,尤其是在中职卫校教学之中,学科教学严格地分门别类,学生被限制在狭隘的专业世界里,忽视了对身心带来益处的文化教育。各个专业学科在设置教学计划时也忽略了文化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把文化课程边缘化,这就势必造成学生在受到学科教育的同时,也丧失了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此外,我们在教育制度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比如我们重智、轻德、急功近利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西方教育大多都注重人的心理需求,重视人的整体发展,而我们在教育上往往只重视分数,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忽视人文情怀教育的做法,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如震惊中外的“马加爵事件”、北京公园的“刘海洋事件”、“药家鑫事件”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全,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无论大、中专院校还是普通中、小学中的人文情怀教育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既然人文教育如此重要,那笔者就将人文情怀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学科中的融入做一个探讨。所谓人文,广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狭义上通常包括文学、艺术、法律、哲学、历史等[2]。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质[3]。它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文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人的过程,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关注自己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对于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就显得相当必要了。那么,如何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中融入人文情怀教育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第一,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思想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教育观念。人文教育能否在课堂中得以实现,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师。如果教师仅仅具有精湛的学术,那么他在课堂上无论如何也融入不了人文情怀教育。由此可见,我们要求教师不仅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也需要教师有相当娴熟的教学艺术。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巧妙地把人文教育融入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情怀的教育。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观念,让教师了解人文学科和专业学科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自觉地在专业课程教育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也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增长,还要关心学生内心发展的需要,关心学生情感的需要。教师要改变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来评价学生。

在我国,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往往被分化为两个极端。这两个本来应该是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在生活中却被一些人认为是矛盾和对立的。一些人文激进主义者认为科学学科人员是功利和粗俗的,认为他们不关心人类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只顾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类资源,过分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生态平衡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一些科学学科人员则认为人文激进分子缺乏时代意识,过分迂腐,只会引经据典地关心一些对经济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的文化知识。这两种处于对立的态度和意识,也给教师的教育观念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一味地灌输知识的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充分尊重学生,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具有了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够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一方面可以通过书籍、杂志、报纸、网络等渠道来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周围教学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向前辈讨教,多听老教师的课,多看教学教研方面的论文材料,多参与教研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多翻阅一些相关的心理书籍,学会解读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探索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表、幻灯片、投影仪、录像等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多注意国内外关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并把这些资料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资讯和信息,让学生树立为学科发展不断努力的信心。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机会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创造条件[4]。教师在培养学生操作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修养,并灌输人文情怀知识。其实在这门学科中有许多地方可以挖掘出人文教育内容,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就会发现在课程中进行人文情怀教育其实是很容易的。例如,在讲“细菌耐药性”时,笔者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来讨论:为什么普通感染不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有哪些危害?从而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抗感染的重要意义;又如,在讲到“SARS冠状病毒在我国流行”时,让学生知道我们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身边的任何生物,才能与之和谐相处。

第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做好表率。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好表率。有些教师在要求学生的时候相当严格,但是自己在做的时候却并不注意。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做完生物实验以后,要注意把一次性的器械收拾好,检查一下有无遗失,并且要注意把这些医疗废弃物丢弃到垃圾桶内。但是,当实验一做完,教师就随手把一次性的手套乱丢,这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要有耐心,要认真负责。我们都知道,学生将来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要从事不同的职业,如果在工作中不能认真负责,势必会给工作带来很大麻烦,也可能会给集体或个人造成极大损失。近几年,医疗事故频频发生,笔者认为这多多少少和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一定关系。如果这些医务人员具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有一颗慈悲爱人的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医疗事故发生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科中蕴含的人文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情怀教育。

[1]何裕民.中医学导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2):64.

[3]谢法刚.中职卫生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0):28.

[4]郭晓奎.病原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情怀人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超学科”来啦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