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中国古代训犬技术

2013-03-18常福茂

中国工作犬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赵盾传递信息陆机

常福茂

狗见于正史,实在多矣,但以所述年代最久远,内容有趣,应属狗祖盘瓠了。

狗祖盘瓠的故事 《后汉书·南蛮传》、晋干宝《搜神记》都有记载,二者相差不多,这里引用《后汉书》的记载:高辛氏(帝喾)与犬戎开战,久征不克,于是访募天下,能杀敌首吴将军者,赏金封爵,还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帝喾养了一头狗,叫盘瓠,下令之后,盘瓠衔着吴将军的人头来到了帝喾的王宫前。

我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是因为里面那有关犬的训练技术:扑咬。我是不信一头没有经过训练的犬,会咬死一个人,并且是在乱军中咬死敌首(纵不是两军开仗,在敌营中一头未经训练的犬咬死敌首也是很难的吧)。其实犬以扑咬技术击杀人类,这在中国的史料中多有记述,如晋灵公曾以大獒袭击权臣的赵盾,赵盾亡走,赵穿弑灵公,赵盾复归,重持国政,引发了著名的太史董狐书“赵盾弑其君”事件。只不过中国史家惯于录道不录术,既是不懂训犬技术,也是不屑,是故以讹传讹者有之,妖化神化者有之。但在我看来,这是一头经过扑咬训练的犬。今天的扑咬技术,以护具加身,命犬袭其肘臂为常,不为致人死命,只求令暴徒丧失攻击能力为佳。古时,科技蒙昧,自然不会有训犬护具,如何训练?如何致人死命?古代早有训练凶煞之犬术,如断喉犬、破膛犬、碎阴犬。这种凶煞之术,由于太过阴损,早被历史一点一点的淘汰了。

前几年,有个德国警犬界的朋友和我聊天,似乎对中国的训犬技术不以为然,说中国并无训犬文化,甚至连犬文化都没有,我便对他讲了“神犬败寇”、“赵盾弑君”这两个有名的关于扑咬技术的故事,令他很是惊奇。我还对他讲了“陆机的黄耳”这则典故。这则典故被记载于祖冲之的《述异记》里,没有得到太大的重视,一直被当做志怪类的趣谈,但它确是有关中国训犬技术、训犬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由于史料珍贵,我附录原文。一共是两段,这两段文字记述的是两种训犬技术。

陆机少时颇好猎。在吴,有家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

机羁官京师,久无家问,因戏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船。载近岸,犬即腾上以速去,先到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书,内筒,复系犬颈,犬既得答,仍驰还洛。计人五旬,而犬往还载半月。”

第一段讲的是,陆机在吴地时,有“客”向他献了头叫“黄耳”的犬。后来陆机去洛阳做官,常常把黄耳带在身边。后来陆机把“黄耳”借宿在了三百里外的朋友家,让朋友照养,“黄耳”想念陆机,竟自己找回了家门。

训犬之法“寻迹”

这里用到了一门训犬之法,叫“寻迹”,后来的训犬技术“追踪”便脱胎于此。所谓“寻迹”,实是犬的一种本能。现代人用公路,坐汽车,那些汽油和尾气早把柏油路上人的气味、建筑物的气味消磨殆尽,犬想寻迹是很难的。在古代则不同,古代是马路、土路,到处是各种生物、植物的气味,还有那些尿骚味,都是犬用来“寻迹”的标识。前文中言到:机后仕洛,常将自随。陆机经常把“黄耳”带在身边,“黄耳”早对洛阳一带的地理环境熟识巡视遍,后“黄耳”被送到友人家中,晋朝人用马车代步,沿途的各种气味可以被保留下来,是故虽三百里外,“黄耳”却能寻迹回到家中。

如果你认为第一段只是巧合,那第二段有关训犬技术的记载实在是太详细太专业了。

陆机在京师做官久了,很久没有收到家中的书信了,对黄耳说:“你能给我送个信不?”黄耳摇尾、做声应之,陆机将书信放入竹筒,系在黄耳的脖子上,黄耳便向吴地奔去……到了陆机吴地家门口时,嘴巴衔着竹筒吠叫,待陆机的家人打开竹筒看完书信,黄耳又向家人吠叫,家人回信,将回信装入竹筒中,挂在黄耳脖子上,黄耳见得到了回应,便向原路返回陆机所在的洛阳……

这是一段关于训犬技术中传递信息科目的完整记录,请参看古书中基础科目:传递信息章节。

这里我只引用那一课的训练目的来和上面那篇古文相对照。

训犬技术传递信息科目

古文中的: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云云,和传递信息的训练目的如出一辙。

考虑到汉代已设有“狗监”的官职,负责皇室猎犬的驯养管理,训犬技术已渐渐地形成了体系,而陆机是晋人,又是吴郡的望族,那个“客”献给他的“黄耳”应是一头(经过系统训练过的犬)具备“寻迹”“信息传递”等基础科目训练的犬。

那位德国朋友听完这些后便信服了。

猜你喜欢

赵盾传递信息陆机
黄耳传书
翳桑之报
舞台字幕与表演不同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论组织中有效沟通模式
举手之间的善意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武士报恩
浅论陆机诗歌中的时光意识
应是“提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