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巴伐利亚踪迹犬与我国城市追踪犬的比较研究

2013-03-18

中国工作犬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迹线踪迹气味

张 松

公安部警犬技术德国访问团在巴伐利亚警犬技术学校参观时,团员们对于其人体气味踪迹犬(Men Trail Dog)的演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过去不少看过这种犬作业的同行都将其称为“德国硬质地面追踪犬”。笔者就这类犬与我国正在推广的城市追踪犬进行比较,旨在澄清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各自训用上的异同。

一、三种气味作业犬的概念

警犬追踪是指警犬依据带犬警察付予的嗅源气味,在地面上寻找与嗅源气味相同的迹线,并沿着这一迹线追获相同气味的人或物品的过程。

国内在“追踪犬训练”的概念上一度存在一些比较模糊的纠葛,不少人认为追踪犬低头好,有良好把线、角度严格、不过度冲线和切角、对迹线有很强的分化能力而不受干扰迹线的影响,此类观点中典型的追踪犬就是我们熟悉的国标训练中的追踪(德国护卫、SchH、IPO都是一类),而一些人会认为上面这种追踪是竞技项目,不适用于警方追踪犬,因为后者需要速度、动力及综合能力要足够高才能满足案件需要,这种犬并不严格把线,可以利用犬一切的综合能力和追踪天赋进行,即犬在追踪中除了依靠地面气味还可以依据气流中的人体气味。为澄清这两种观点,现引入国外最为公认的提法,将气味作业犬分为:追踪犬、踪迹犬和搜索犬三类,分别阐述三种作业形式:

(一)追踪犬(Tracking Dog),在严格意义上,这类犬几乎是按照每个足迹来进行追踪的,其作业依据是足迹气味,不论风向条件如何,这种犬的典型特征是低头好、在地面仔细嗅闻寻找线索,其作业线路与地面遗留迹线吻合度高。

(二)踪迹犬(Trailing Dog),这类犬作业是沿着迹线弥散的人体气味进行的,有时会保持在迹线上嗅寻地面足迹气味,有时会抬头捕捉空气中的气味,在迹线有角度的区域它们会出现走捷径或者偏离迹线的情况,有的会在距离迹线1米左右嗅闻沿途留下的气味,有的会偏离迹线到人体气味弥散范围之外去探求然后返回,其作业路线与遗留迹线吻合度稍低。

(三)气味搜索犬(Air Scenting Dog)。这种犬完全依赖于空气中留存的气味进行作业。其作业特点是抬头在空气中搜寻气味线索,一旦特定气味被其嗅觉系统捕获和感知,便会根据气流强弱和流动方向趋向气味源。这种犬会完全无视地面迹线,在空气中来回寻找气味痕迹,其作业路线与遗留迹线吻合度最低。

通过作业形式不难判断,所谓“德国硬质地面追踪犬”严格地说就是“人体气味踪迹犬”,其作业与硬质地面并无太大关系。

二、两国技术训练的比较

(一)受训犬的比较

1、犬种:德国为本土的威玛猎犬(Weimarane);我国主要为马里努阿犬和中国昆明犬。

2、犬的挑选

德国受训犬的训练年龄比较大,一般从1~3岁开始训练,其受训犬主要来源于民间,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与人的关系亲密、友好,有较强的食欲、衔取欲、猎取欲和游戏欲,无攻击性,狩猎天性强,喜欢捕捉空气中的气味。

我国的受训犬训练年龄为6~10个月。来源为公安部部属基地、所、校,以及具备繁育资质的省级警犬技术机构(二级繁育单位),这些犬经过幼犬社会化。挑选城市追踪犬的受训犬强调犬的环境适应性(不惧怕行人、交通工具)、衔取欲、占有欲,闭口嗅闻地面自然表现好,神经类型为活泼型、转换平衡好。

(二)训练比较

1、训练时间

德国的训练时间较久,他们认为一头成熟的人体气味踪迹犬训练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

我国的训练分两种情况:一种为有追踪基础的犬的转化,挑选适合的追踪犬进行城市追踪训练(技术升级),由于犬本身已经具备较扎实的追踪基础,且有一定的实战工作经验,需要2个月,让犬习惯长时间持续在各类硬质地面和城市环境进行追踪;另外一种为新训犬,通过系统城市硬质地面追踪培训,一般需要4个月的训练。

2、训练过程

德国将人体气味踪迹犬的训练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并不连贯,训练时间长达1年多,其理由在于使犬学会利用天赋的猎捕能力进行作业,无论通过食物还是玩具,最终犬寻找的对象都是人,找到人便得到奖励(食物或玩具)。

我国的训练过程分四个阶段:主人迹线基础能力培养阶段、主人迹线能力提高阶段、他人迹线训练阶段、模拟实战训练阶段。首先进行基础能力的培养,然后通过主人迹线到他人迹线的转换过渡,最终贴近实战环境进行模拟训练。通过四个阶段的训练,使犬能够适应实战条件下的追踪作业。

三、两国技术使用的比较

(一)德国踪迹犬训练有素、带犬警察操作规范,体现出细节和各个环节的专业性。

在整个过程中,踪迹犬的工作专注度较高,速度快(尤其在直线上线后),一旦出现两岔口(或多岔口),犬会在空气中寻找气味,当进入错误道路,气味逐渐消失,犬便会回头到其他岔路寻找,直到找到要找的那个人的气味后继续追踪,可以看出在建筑物相对比较多、街道狭窄简单或有阻挡物的区域(林地),犬工作非常有效。

带犬警察在整个过程中,从容不迫、不急躁,先让犬安静卧下,通过整理牵引带、给犬补水、带追踪背带、嗅闻嗅源,直到犬寻找气味开始追踪,给犬足够的空间,整个操作规范、节奏流畅,使犬在追踪中积极而不毛躁,通过特定“开关”(即一系列特定的操作行为,如带背带、理绳等),犬进入工作状态速度快、状态好。找到人(助训员)后,可以由助训员,也可以由主人进行奖励,奖励前脱掉背带,意味着“干得好,工作结束,奖励时间到了!”

从带犬警察的随身装备到犬的训练用具都体现出专业性。带犬警察的随身装备有专用腰包(挂在腰带上,一般在后背,内有训练物品、奖励物等)、警用轻便中帮靴;训练用具有追踪绳(皮质、耐用、适手性好、长度约15米)、追踪背带等,其中背带的环扣在犬腰部,追踪绳受力点比较靠后,给犬自由空间比较大,只是控制犬的位置,完全没有纠正作用,以使犬得到充分的自由作业空间。

当犬找到猎物,带犬警察迅速从后腰包内拿出一个黄颜色的塑料盒,打开用盒内的香肠段来奖励犬。

工作完成,解下追踪背带,开始拔河游戏,这个游戏可以由主人进行,也可以由犬找到的助训员来进行,以强化和奖励犬的作业。

(二)我国城市追踪犬难度大,贴近我国城镇化发展用犬环境,针对性强。

我国的城市追踪犬训练在指标设定上难度比较高:实战环境条件下他人迹线(或带血迹气味),气温低于30℃,迹线300米,延时2小时,不少于10个干扰物品(食物、香烟、肥皂等常见生活用品),两个追踪物品,追踪用时30分钟。上述条件下,城市追踪犬能够根据带犬警察的指挥兴奋追踪,追踪迹线正确,准确发现追踪物品。在一般环境和复杂环境下对每头犬分别进行5次考核,每次考核中发现一个追踪物品即为成功,追踪成功率不低于80%。

这个标准与荷兰鹿特丹学校硬质地面追踪犬、美国犬业俱乐部“VST”级别犬(综合路面追踪Various Surface Tracking,是 继“TD”、“TDX”最高的追踪测试级别)、英国综合任务犬相比,在指标上也是较难的。

四、差异缘由分析

(一)使用目的不同带来差异

德国人体气味踪迹犬的数量不多,仅巴伐利亚有,总数不超过10头犬,其目的是用来寻找特定人员,多为林地、野外迷失的老人、孩子,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寻找其实并不多见,因为德国的社会治安好,每年的暴力刑事案件较少。

我国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的刑事案件压力逐渐加大,而且发生在城市的案件占整个发案的80%。警犬追踪的目的就是提供线索,通过特定嗅源气味在现场及周边寻找可用的迹线,提供犯罪嫌疑人逃匿方向、找到逃匿过程中遗留的物证(凶器、作案工具、衣物、身份证、手机和血迹等),甚至直接找到嫌疑人藏身处并将其抓捕。

由于目的不同,德国踪迹犬在作业过程中对中途遗留物不做示警,也没有明确反应,找到人时也不具备震慑性和攻击能力,而是交由带犬警察和支援警察来处理,对于犬只是一个“找人游戏”或“寻猎游戏”,找到便可;而我国城市追踪犬在追踪过程中必须对遗留物示警,且不能碰触,避免破坏物证。一旦找到嫌疑人后,犬需要有一定的反应能力,要能配合带犬警察尽快抓获嫌疑人,由于不少嫌疑人会穷凶极恶反扑或者借环境和光线条件逃匿,追踪犬如果具备扑咬能力便能一招制敌。例如:2012年5月5日,广西北海市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警犬大队训导员马幅指挥城市追踪犬“华阿拼”在以水泥路、柏油等硬质路面为主的道路上追踪近1小时,发现后扑咬,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

(二)受训犬种的不同带来训练方法上的差异

德国的威玛犬是一种寻猎犬种,通过长期的定向繁育,是一种对猎物有天生追寻本能的犬,这种犬喜爱狩猎活动,可以借助气流中的气味进行遁迹搜索找到猎物。因此这种犬在训练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犬的低头嗅闻和把线能力作为培养方向,而是从幼犬开始激发犬的搜人本能,通过“藏找”游戏进行训练,即由助训员带食物(或物品)当着犬的面跑一段短线,由犬进行踪迹,犬一旦找到助训员便可以得到奖励。逐渐拉长迹线,更换环境条件,让犬学会通过寻找空气中的人体气味来寻找助训员。

我国的城市追踪犬和荷兰鹿特丹学校硬质地面追踪犬及美国犬业联盟“综合路面追踪犬”(VST DOG)追踪形式比较类似,要求犬有很好的低头和把线能力,我国的犬种主要是马里努阿犬、昆明犬和德国牧羊犬,这三种犬属于工作犬组(或牧犬组),需要特别培养对迹线的联系能力,在城市追踪训练中,初期培养犬的低头及把线能力非常关键,是整个训练成败的基础。我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诱导方法让犬学会低头和把线,一是在迹线上放不同的食物(火腿肠、饲料、肉块、牛奶等),二是寻找有缝或起伏的地面隐藏物品(如网球皮、布条等)。在训练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设定周密的计划来使犬逐步达到训练要求。

(三)作业环境带来的差异

德国人体气味踪迹犬作业环境主要是小镇、街道、森林、野地等,这些地方环境并不复杂,街道也比较干净整齐,街面不宽,分叉路口也不多,即便在小镇,来往的人群、车辆也较稀少,对气味的破坏相对不大。这样,对于德国踪迹犬的作业是有利的,可以成功地通过空气中的人体气味来寻找“猎物”经过的痕迹,尤其在树林中,人体气味会相对集中飘忽、弥散在空气中,这样犬会更容易找到助训员。

德国人体气味踪迹犬抬头、快速捕获空气中人体气味的作业形式。

我国的城市环境条件因不同城市、不同街区都会有很大差异,比如在中小型城镇中,菜市场、公园、住宅小区、商业区都存在不同,人流车流量大,气味极其复杂,新鲜气味和陈旧气味混杂,受到风的影响,人体气味可以飘散到几十米外,这些气味还会被来往的车辆、人群所破坏,飘落到远处阻拦物下,如建筑物的地脚、路坎低凹处,如果延时时间超过30分钟,犬几乎很难在空气中寻找到可靠的线路和行进方向,极易迷失。而我国的城市追踪犬所依据的是地面的足迹气味,这就需要犬具备以下能力:一是环境适应能力,即追踪犬在各种干扰环境下(噪音、车流、行人、动物及其它新异气味等),依然能专注于追踪作业;二是分化能力,即犬能够根据嗅源气味,在地面不停地、努力地进行同一认定,确定同一气味的迹线,并追踪下去。如果出现断线,迹线被破坏,犬无法继续追踪,还可以通过再次付嗅源找线突破僵局。

我国城市追踪犬低头、把线的作业形式与德国人体踪迹犬形成鲜明对比。

五、小结

城市气味图,这是我国城市追踪犬在追踪过程中只能依据地面足迹气味的原因。

(一)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项技术存在差异,同是警方训练的,利用犬灵敏嗅觉依据人体气味寻找人的一项技术,应用环境也都是城镇环境居多,但两者从训练理念、训练方法、应用方向上都不一样,属于警犬气味作业中的不同种类。

(二)两项技术都针对实际工作的需求,结合各自工作环境条件,开创性地进行训练与应用尝试,是传统用犬的突破和扩展,训练的效果也都在实际使用中得到验证。

(三)德国同行的严谨、认真、执着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这种踪迹犬的训练方法也是我们不熟悉的,其激发本能、正向强化的训练方法值得借鉴。同时,也不必妄自菲薄,客观地看,我国在城市追踪犬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取得的突破是我国警犬技术工作者通过近十年默默研究、坚韧探索的结果,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掌握和使用该技术不多的国家之一,需要继续发扬,并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将这门技术完善和推广,使其在当前刑事案件侦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迹线踪迹气味
母狮子的踪迹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区迹线视觉图像跟踪技术
为什么独角仙总是爱打架
森林里的“彩色踪迹”
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
浅谈追踪犬在实战训练中的能力培养
寻血猎犬复合迹线气味追踪训练
老广州:“水城”的踪迹及风情
气味图书馆
好浓的煤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