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材编写创新思考
——基于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的培养视角

2013-03-17辛宝英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管理学胜任管理者

辛宝英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材编写创新思考
——基于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的培养视角

辛宝英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基于现有《管理学基础》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成果作为《管理学基础》教材改革创新的依据,提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创新教材内容体系、体现工学结合高职特色创新教材编写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优秀教材编写团队等措施,对《管理学基础》教材的编写进行试探性的改革创新。

《管理学基础》;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教育部于2012年底组织制订了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专业教学标准提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促进中高职衔接和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这就要求高职教材的编写必须与高职教育的发展相适应,满足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但是,现有的《管理学基础》教材仍然存在高职教育特色不足、实践技能突出不够、教材编写力量相对薄弱、编写框架雷同、内容陈旧更新缓慢、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等诸多问题,因此应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坚持“必需、够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教材内容体系、编写模式和编写团队方面对现有《管理学基础》教材进行改革创新。基于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的初步管理技能与素质,使学生真正地“走进管理”,我们进行了基于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培养视角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材编写创新思考研究,以期对本门课程的教材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基层管理者通用胜任素质模型分析

胜任力素质(ComPetency)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mpetere,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博士(MeClelland)在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名为《测试胜任力素质特征而非智力》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他在文章中指出: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上能否取得好的成就,除了拥有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取决于其深藏在大脑中的人格特质、动机及价值观等(David.C.MeClelland,1973)。根据基层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分析,结合文献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小组、评价中心以及问卷调查法的分析结果综合来看,一名优秀的基层管理者胜任力素质不仅包括传统认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能力,对自我管理、团队管理和组织管理等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基层管理者应对整个企业经营与管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基层管理者角色[1]。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

二、现有《管理学基础》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教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由国内学者参考国外著名管理学家撰写的管理学教材而编著的。代表作有2010年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第3版)。本教材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全书共分18个章节,主要对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决策与决策方法、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等。教材体系全面、内容新颖,体例活泼、通俗易懂、语言流畅。第二类是单凤儒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本书第四版形成了以中层部门或小单位为研究对象、以中基层管理者管理实务为研究重点、重视领导职能的研究内容体系。教材强化能力培养,构建了以能力培养单元为基础的结构体系,设计了管理职能+管理实务+管理技能的三层架构教材结构模式。先后被全国二百余所高职院校使用,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与好评。但经过仔细分析,《管理学基础》教材编写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编写框架雷同,教材架构模式单一

受国外编写的《管理学》经典教材编写框架的影响,国内绝大多数学者编写的《管理学》教材的框架体系基本相同:首先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然后从横向的角度按照管理的职能逐一编写而成,教材内容也基本一致。如周三多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为主线对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做了介绍。单凤儒首先介绍了管理系统与管理思想;然后重点阐述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最后讲述企业管理,以供与企业管理相关专业选修。杨文士则借鉴哈罗德·孔茨的《管理学》教材结构,按照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展开。

2、课程内容陈旧,教材研究严重滞后

管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管理学学科知识也在快速地更新,不断更新的管理学理论知识也应该融入到管理学的教材之中,《管理学基础》教材内容就要不断与时俱进、更新内容。国外编写的经典《管理学》教材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如:哈罗德·孔茨的《管理学》修订再版达十次之多,且每次修订再版时,都会把最近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写入修订版之中,以反映管理学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而国内的《管理学》教材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特别少,尽管也有部分教材不断再版修订,但重新修订之后更新的管理学知识内容却也是往往与实际脱节,空洞呆板。如:引用的部分案例过时,缺乏实际意义;部分案例和课程内容结合不紧密,令人费解。总之,目前的《管理学基础》内容陈旧过时,研究严重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当前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高职教育特色不足,实践技能突出不够

高职教育教材应做到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指导思想,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坚持“必需、够用”,突出能力本位,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坚持以应用为导向,遵循好教好学好用的思路,依据管理过程为主线来编写。但现有的《管理学基础》教材基本都是从普通本科院校教材压缩而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但在实践性方面仍相对较弱,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少。

4、教材编写力量相对薄弱,企业参与较少

国内每年出版发行的《管理学》教材非常多,但是细数这些教材,包括部分有影响力的在内,没有一本能够与斯蒂芬·罗宾斯等国外学者编著的《管理学》教材相提并论。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国内管理学领域的教师编写教材多是自发的行为,是出于评定职称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解决教学急需,教材的编写方式一般都是几个高校协作规划、自由结合,不能充分发挥校际间骨干教师联合攻关的作用,教材编写力量相对薄弱。另外,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人员多为一直从事理论教学而无实践经验的大学教师,校外行业专家参与较少,编写队伍没有充分考虑校企合作。

5、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考虑高职学生特点

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用书,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高职《管理学基础》教材的编写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从而吸引学生阅读并主动地参与学习。但是,国内学者编写的《管理学基础》教材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可教性”忽视“可学性”,学术味较浓,实践性欠缺,案例枯燥不生动,文字多,图表少,编排单一,无法激起高职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不用说吸引他们主动地学习和探索了。

三、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培养视角下《管理学基础》教材编写的创新思考

为了贯彻《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提出的高职院校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以及高职院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高职教材编写必须与高职教育的发展相适应,满足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笔者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教材体系和编写模式方面对《管理学基础》教材的编写进行了试探性的改革创新,而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结果则为《管理学基础》教材的编写创新提供了依据。

1.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创新教材内容体系

按照培养基层合格管理者的总体要求,依据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结果,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笔者对《管理学原理》教材的管理学知识进行解构重组,将教材内容整合成认知管理、履行管理职能和管理能力应用三大部分。认知管理篇针对学生对管理学知识一无所知的状况通过介绍什么是管理、管理者是谁、管理的职能是什么、管理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以及管理思想的演进,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并初步认识管理,对如何做一个好的基层管理者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管理职能篇主要介绍基层管理者在实际管理中所承担的工作职责或管理活动整合成的一系列管理职责任务与实务,培养学生履行管理职能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管理能力应用篇主要介绍基层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中的六种管理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改革创新后的教材内容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管理学基础》教材内容体系

2.体现工学结合高职特色创新教材编写模式

基于当前的《管理学原理》教材还没有按照项目导向来编排,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工学结合,《管理学原理》教材全书应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交融的编写原则来编写。全书可将创新后的教材内容体系中的认知管理、履行管理职能和管理能力应用三大部分整合为三个项目:认知管理——创建模拟公司、履行管理职能——模拟公司管理、管理能力应用——走进企业。按“项目—模块—任务—问题—知识点”的思路实施编排,最终实现“知识点—问题—任务—模块—项目”整个过程的完整学习。这种编排模式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特色,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综合素质的紧密结合。

3.建立校企合作的优秀教材编写团队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职《管理学基础》教材要体现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目标”,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的一体化。这就要求高职《管理学基础》教材的编写团队既要有来自教学、科研一线岗位业务素质较高的知名管理学专家,又要吸收一部分企业一线的行业专家参与,共同编写教材。这样就既保证了教材的理论性,又保证了教材的实践性,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避免了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学一线教师闭门造车现象的出现。

[1]叶萍.基于基层管理者胜任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61-63.

[2]David.C.MeClelland.TestingforcomPeteneyratherthanforintelligenee[J].AmerieanPsychologist,1973,(28):l-14.

[3]赵善庆.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教材建设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2011,(04):38-40.

[4]蔡翔.《管理学》课程教材编写的改革思路[J].教育与现代化,2007,(09):41-44.

[5]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总体情况介绍[D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web/ articleview.aspx?id=20121227104602228&cata_id=N002

(责任编辑:闫丽君)

G712.4

A

1008—6153(2013)02—0138—03

2013-03-17

辛宝英(1978-),女,山东滨州人,工商管理硕士,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管理学胜任管理者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浅谈管理学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