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并联机构的静刚度及有限元分析
2013-03-17王南高鹏崔国华郝丽红
王南,高鹏,崔国华,郝丽红
(1.河北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河北邯郸056038;2.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5)
并联机构的刚度是并联机构性能的重要指标,并且为并联机构的设计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并联机构的建立精确的刚度模型,成为近年来研究学者的研究重点。陈吉清等[1]利用螺旋矢量法建立了并联机床刚度的数学模型,并对并联机床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吕亚楠等[2]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一种冗余并联机床的静刚度。李育文等[3]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一种6-UPS并联机床静刚度,并且考虑了并联机床的支链和机架的变形。王友渔等[4]借助子结构综合思想和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构造了Trivariant和Tricept两种机械手的有限元模型,充分考虑了机构中各种铰链对并联机构处于不同位形时的整机静、动态特性的有限元快速重构技术。胡波等[5]提出了一种将3-RPS机构的变形和刚度转化为一个等效无约束反力的6自由度并联机构3-RPPS的变形和刚度进行分析。
在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中,由于机构结构自身的原因,使得机构内部存在约束力/约束力矩,从而对整机的刚度精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分析中应予以考虑[6]。本文就3-RPS并联机构及其变种3-SPR并联机构建立含约束力/力矩的刚度模型,并利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验证两种并联机构刚度模型的正确性。
1 系统简介
3-RPS并联机构是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由上下2个平台以及3个支链组成。其中3条支链由R、P、S3个运动副组成,支链通过R副与定平台相连,另一端通过S副与动平台相连,其中驱动力由P副提供。三条支链平均分布将动、定平台连接起来(图1-a)。3-SPR并联机构是3-RPS并联机构的变异模型,上、下两个平台通过3个SPR支链连接。一端由S副连接定平台,另一端由R副连接动平台。其中P副提供动力输出(图1-b)。
1.1 位置逆解
图2为两种并联机构的机构简图。建立笛卡尔直角坐标系B-XYZ,以定平台的中心点为坐标系原点B,X轴平行BB1且方向向右,Y轴沿BB2方向,Z轴垂直于面B1B2B3且向上。以动平台的中心点A建立动坐标系A-uvw,u轴方向AA1且方向向右,v轴沿AA2方向,w轴垂直于面A1A2A3且向上。
设定A点的初始坐标为(0,0,H),动平台的任一位形可描述为动平台绕u轴旋转α,绕v轴旋转β,w方向的位移ZA。
封闭向量Li为
式中:qi-杆长;li-沿杆方向的矢量;Ai-点Ai在B-XYZ坐标系中的位矢;-动平台上Ai的坐标变化齐次矩阵。
由于机构本身的约束关系,可以得到
联立式(1)、式(2)、式(3)得杆长qi为
1.2 雅可比矩阵的求解[7]
设动平台的速度为V,则
则微动平台的驱动映射雅可比矩阵JA为
ri球铰各点相对于动平台中心点的矢径
球铰点S的速度矢量AVi可表示为
AVi在R的投影Vui=0,可得
则可得到约束映射矩阵JC
并可得到完整的映射矩阵
1.3 刚度矩阵的求解
各分支在驱动力Fai和约束反力Fpi的作用下产生变形,设约束反力Fpi产生的变形δri沿ri方向,可以得到
式中:A-杆的横截面积;Ee-弹性模量;ki-各分支的刚度系数。
由于δri很小,其方向可以看作是沿Fpi方向,也就是R副的方向,可知
式中:EeI-分支的弯曲刚度;I-分支的惯性矩。
得到机构的刚度矩阵K为
由于3-SPR并联机构与3-RPS的结构类似,推导雅可比矩阵的过程同上。在刚度模型中,由于S副位于其支链的下面,其变形情况也与3-RPS类似,推导过程略。
2 数值算例
给定参数RB=100 mm,RA=80 mm,初始高度H=75 mm,
由两种并联机构的静刚度可以发现(表1),Z方向的刚度值总比其它两个方向大,并且3-SPR并联机构的刚度比3-RPS的刚度要大。
3 有限元分析
并联机构的刚度模型是位形的函数,因此在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并联机构分析时,定会针对不同位形对并联机构进行有限元分析[8]。利用Solidworks三维实体建模软件建立两种并联机构的实体模型,利用软件自身的装配将并联机构按照实际情况装配到一起。根据杆长,将并联机构调整到需要的位姿,然后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按照并联机构的运动副设置其连接条件。两种并联机构的材料按照弹性模量E=2.11e11 Pa,泊松比γ=0.3,屈服极限δ=350 MPa。整机模型采用四面体和六面体单元划分网格,单元数目为14 368,节点数为51 153。外载荷F=[10 -15 20]N,M=[-20 10 15]N/m。
表2中列出了两种并联机构在不同位形时的变形情况。结合表1可以看到理论分析值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的极为相近,说明刚度模型的准确性。纵向对比表2中位置Ⅰ位置Ⅱ位置Ⅲ的变形云图,Z方向的刚度总比其余两个方向大,即两种并联机构承受Z方向载荷能力强于其余两个方向。从两种并联机构的X方向变形云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并联机构在不同位形时,3-SPR并联机构在X方向的刚度均略大于3-PRS,跟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
表1 两种并联机构静刚度Tab.1 Static stiffness of the two parallel mechanism N/m2
表2 两种并联机构各向变形云图Tab.2 Each direction deformation of the two parallel mechanism
4 结论
有限元软件验证结果表明,3-SPR并联机构的刚度性能优于3-RPS并联机构的刚度性能,两种并联机构的Z方向刚度均比X、Y两个方向的刚度大。
[1]陈吉清,兰凤崇.Stewart并联机床瞬时刚度分析与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31(4):482-486.
[2]吕亚楠,王立平,关立文,等.一种冗余并联机床静刚度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2(2):1-3.
[3]李育文,张华,杨建新,等.6-UPS并联机床静刚度的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2):112-115
[4]王友渔,赵兴玉,黄田,等.可重构混联机械手Trivariant和Tricept的静动态特性预估与比较[J].天津大学学报,2007,40(1):41-45.
[5]胡 波,路懿.求解3-RPS并联机构刚度的新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0,46(1):24-29.
[6]刘树青,吴洪涛.一种新型起重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25(2):58-61.
[7]王南,张莉婷,郝莉红.空间3-UPU/UPU机构的刚度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 (3):85-87.
[8]LU Y,HU B.Analyzing kinematics and solving active/ constrained forces of a 3SPU+UPR parallel manipulator[J].Machine and Mechanism Theory,2007,42 (10):1298-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