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设“三宽四有”高素质干部队伍

2013-03-17石泰峰

唯实 2013年1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群众发展

石泰峰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中共江苏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对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建设“三宽四有”干部队伍的目标。“三宽”即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善谋大势、善于创新、善聚人心,能够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从大局出发谋划思路,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举措,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干事创业。“四有”即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做到政治过硬、素质过硬、工作过硬、作风过硬,能够坚守理想、站稳立场,具有推动科学发展的较强能力,具有勇于负责的精神气魄,秉公用权,干好工作,真正成为让党放心、让百姓信赖的好干部。2005年,省委就提出,要培养选拔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这次省委全会提出建设“三宽四有”干部队伍,是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首先,这是适应新形势,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迫切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影响持续加深,中东、北非、欧洲不少国家政局动荡造成政权更迭,国家和地区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更为激烈。我国经济稳增长、转方式压力加大,社会转型加快,思想文化意识日趋多元。能不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站稳脚跟,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考验。其次,这是完成新任务,提高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奋斗目标。中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赋予全省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光荣的使命,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战略眼光、领导水平、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最后,这是迎接新挑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迫切需要。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复杂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随着市、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成功换届,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各级领导班子增添了新鲜血液和生机活力,也给干部队伍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根据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能力素质,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争做“三宽四有”干部,争当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为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出努力。着重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一、在加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现在我们党执政条件变好了,一些党员干部却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走向歧途,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偏差。特别是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趋频繁,各种干扰和诱惑日益增多,对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带来许多现实挑战。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坚守精神家园,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胡锦涛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一系列重大灾害的严峻考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全面准确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不为任何艰难所畏、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坚定理想信念,要切实加强党性锻炼,解决好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善于辨别是与非,是坚定理想信念要解决的首要课题。政治上的是与非,说到底是如何对待党、对待人民、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忠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在原则问题上保持立场坚定,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旗帜鲜明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处理公与私,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坚定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掌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操守。领导干部也有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个人利益,但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更不能以权谋私。察真情、讲真话、求真绩,是一个党员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着说假话、办假事、造假数字、搞假政绩的现象,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坚持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讲真话的前提是要能够听真话,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乐于讲真话。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乐于听逆耳之言,大力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氛围。实与虚不仅是作风问题,也是品行问题、党性问题。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邓小平同志提倡共产党人要“做实事求是派”。党员干部只有思想实、工作实、为人实,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要带头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坚定理想信念,还要善于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古人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中蕴含许多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不衰的发展史,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争取独立富强的奋斗史,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动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党员干部多读一些历史,可以明白关于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方面的许多道理,可以从成败兴衰、荣辱得失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许多营养,从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倍加珍惜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并为之孜孜追求、不懈奋斗。

二、在推进科学发展中提升领导能力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近十年来,我省坚持科学发展与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我们也要看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问题。如在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的同时,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在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的同时,因利益关系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推进的同时,群众的思想意识更加多元、政治诉求明显增多,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务更为艰巨。及时有效化解这些难题,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施政理念、领导能力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表现为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追求发展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这就是常说的“好”与“快”的关系。江苏的党员干部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率先意识,这是我们的优势,实现“两个率先”需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在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上,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行动还需要进一步自觉。要切实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是一味追求“快”,不计成本、不顾风险,不惜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利益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是用“好”否定“快”,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以“好”为借口来掩饰工作不力,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要充分认识到,“好”与“快”是辩证统一的,没有适当的发展速度,“好”就根本无从谈起;没有发展的高质量,再快的速度也失去了意义。要坚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当前,特别要注意处理好稳增长促转型的关系,千方百计稳增长、更大力度促转型、实实在在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二是良好发展动机与群众最终认可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在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就是干部满怀抱负,想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部分群众却不以为然,认为你是搞政绩工程、捞个人资本;干部吃苦受累忙招商、上项目、搞建设,部分群众却不领情、不买账、不支持,有时甚至站在对立的立场上。特别是当前,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政府上的一些项目主观愿望是为了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群众却因可能导致环境污染而不认可,最终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分析这些事件的产生,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重视:一种情况是,发展动机是好的,但事情本身确实损害了群众利益,没有考虑到群众诉求,群众不认可;另一种情况是,发展动机是好的,事情也有利于群众利益,但现阶段群众还没有认识到,接受还需要有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决不能简单化加以处理。总之,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发展意愿与施政过程、最终结果有机统一起来,真正造福于民。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各项事业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三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与落实稳定“第一责任”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党的事业顺利推进、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并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的著名论断。当前,我省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近年来,因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民间借贷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影响了干群关系,牵扯了干部精力,对发展也造成了干扰。一些地方和党员干部对稳定强调得多、花精力抓得少,写在文件上的多、具体落实的少。有些干部抓招商引资是一把好手、行家里手,但抓稳定、促和谐就不那么得心应手,甚至不知如何下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显得手忙脚乱,找不到有效应对措施。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是生产力、稳定也是生产力,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协调并行、互促共融。

四是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社会建设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仅仅GDP上去了,但群众却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态环境恶劣,这样的经济增长是难以长久持续的。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能把“中心”看成“全部”,认为只要经济建设搞上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现在,一些地方存在着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留下了不少“民生赤字”,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增多,并在社会转型期加快显现,给经济建设增加了许多制约因素。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教育卫生事业投入,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充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不能脱离经济发展阶段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更不能开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带来新的社会矛盾。

五是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当前是长远的起点,长远是当前的延续。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涉及到政绩观的问题。现在,许多领导干部都想在任期内做出一番业绩,这种劲头是应该积极鼓励的。但也有一些同志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以此作为谋取更高职位、更大权力的敲门砖。这种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的价值取向,极易使发展偏离科学的轨道,甚至使自己一任的政绩成为后任的包袱。党员干部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做工作、干事情,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当前群众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当地长远发展利益的要求;对见效快、群众直接得益的事要积极去做,对当前不见效但能利长远、打基础的事更要主动去做,努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创优势、增强后劲。

三、在履行职责中磨砺担当品质

勇于担当是一种责任和自觉,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文革”中邓小平同志曾两陷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仍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员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奉献与担当,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面对当前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使命、为民尽责,切实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勇于担当,首先表现为在岗位职责上敢于负责。领导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现在,少数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对工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这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社会风气、瓦解了领导班子战斗力。敢于负责,就是要在党和人民提供的舞台上奋发有为,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带头创先争优,带头恪尽职守,勇于接受危难险重任务,愿为别人不愿为之事,能为别人不能为之事,努力创造出一流业绩;就是要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怀,不怕丢选票、不怕得罪人、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面矛盾、坚持原则,动真碰硬,履职尽责;就是要在风险挑战面前敢做敢为,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避艰险、不畏挑战,迎难而上、敢于担责,在化解风险中抢得先机,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

勇于担当,要切实增强开拓创新精神。开拓创新是勇于担当品质的重要体现。江苏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早期的“四千四万”精神,还是后来的昆山之路、华西精神,以及“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无不体现着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现在江苏正处于转型升级攻坚期,“转型”与“创新”是“十二五”发展相互贯通的两个关键,如果没有敢闯敢试、突破常规的精神,“创新”就是一句空话,“转型”也只是纸上谈兵。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勇于解放思想,着力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促进思想解放,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敢于争当一流,坚持高标准、确立高定位,主动进取、奋发向上,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善于探索新路,大胆突破思维定势、发展模式和传统方法的束缚,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在开拓创新中赢得主动,推动江苏各方面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勇于担当,还要努力掌握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在当前国际环境动荡加剧、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加快的大背景下,能否有效驾驭复杂局面,是对党员干部的现实考验。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牵涉面广、传播速度快、处理难度大,勇于担当直接表现为在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态度和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当前社会稳定的严峻性、复杂性作充分估计,对社会稳定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当敏锐,对矛盾产生、积累、演化、爆发的规律有透彻了解。要坚持抓早抓小,防范于未然、灭患于初发,加强信息工作和舆情研判,加强矛盾排查化解,加强社会面防范管控,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介入,切实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勇于担责、依法果断处置,迅速控制局面。分析近年来各地发生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有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利用互联网策划串联、炒作煽动。一桩小事情一旦借助网络推波助澜,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局面就很难控制。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网络等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注重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及时从网络上发现各种动向,发出主流声音,澄清事实真相,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四、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弘扬优良作风

作风优良,是“三宽四有”干部的重要标志。保持良好的作风,核心是强化宗旨意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今后任何时期,都是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守的生命线。

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严重,习惯于文山会海,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就是不愿意、也不会深入群众。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党员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摆错了同人民群众的位置。邓小平同志早在1956年《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并强调:“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施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党员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只有思想贴近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生活关心群众,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我省去年以来开展的“三解三促”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密切与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党员干部不论从事哪方面工作,不论阅历多丰富,不论事务多繁忙,都必须迈开双脚,走到群众中去,自觉践行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帮助和推动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

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如何对待群众的利益诉求,是衡量党员干部群众观念的试金石。当前,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对我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真听取和对待群众利益方面的诉求,决不能敷衍了事、漠不关心,更不能一味压制,造成与群众的对立。特别是在作决策、定政策时,要把握好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众特殊利益的关系,既要解决好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时时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群众,把不损害群众利益作为坚守的原则和底线,真正取信于民。

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过去党一号召,群众一呼百应,抗日战争如此,解放战争如此,即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如此,这就是群众工作的力量。现在情况有所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先要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把群众当朋友、当亲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你把群众当家人,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你对群众有多尊重,群众对你就会有多亲近;你对群众坦诚相见,群众对你就会推心置腹。当今时代,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但任何手段、任何途径都代替不了与群众的直接接触,代替不了和群众的感情交流,代替不了对群众生活的切身体验。做好群众工作,要真正到群众中去,熟悉群众语言,把握群众脉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沟通,赢得群众信任。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和监督中来,使党委政府的政策从制定到执行都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适应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善待、善管、善用网络媒体,使网络等新媒体成为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特别要强调的是,做好群众工作,一方面要真心诚意为群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员干部要善于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尤其是在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善于做群众的引导者。如果是做群众的尾巴,同样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党员干部。

五、在拒腐防变中永葆清廉本色

消极腐败是危害党肌体健康的毒瘤,清正廉明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清醒头脑,加强党性锻炼,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拒腐防变,永葆先进和纯洁。

要常怀感恩之心,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如果说领导干部是一棵树,那么组织和人民就是根植的沃土。我们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帮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组织和人民之所以赋予你权力,就是对你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期待。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最高标准。都要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时代、感恩组织、感恩人民,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激情,珍惜机遇、珍惜舞台,做到不负重托、不枉期盼、不辱使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口碑。

要常怀敬畏之心,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对组织、对人民、对法律、对历史充满敬畏,是头脑清醒的标志,是政治成熟的表现。有了这种敬畏,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敬畏组织,就是要时刻牢记组织重托,自觉维护党的形象,把个人的成长进步真正融入到党的事业繁荣发展之中;敬畏人民,就是要时刻牢记人民赋予的使命,为人民干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谨慎用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敬畏法律,就是要切实增强法纪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法律没有例外,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敬畏历史,就是要尊重前人留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历史留下什么、后人会如何评判,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要常怀淡泊之心,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古人说得好:高飞之鸟死于贪,深潭之鱼亡于饵;家有千金无非一日三餐,屋有百间无非放床一张。作为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不为浮名所累、力戒浮躁、不图虚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不为私利所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不徇私情、清廉自守;不为权欲所惑,以平和心态面对仕途起伏,以豁达胸怀看待位置高低,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建设“三宽四有”干部队伍,各级党校责无旁贷。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要着眼于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完善教学布局,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学风、校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为建设“三宽四有”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多作贡献。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群众发展
党员干部新书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