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2013-03-17本刊编辑部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内容说明:
温家宝总理在《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代序)》中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办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国家。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基础的基础。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集纳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毛泽东、“要我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当教师”的邓颖超、“以义持己,以仁爱群”的张澜、“攥起‘毛笔’,不忘‘粉笔’”的老舍、用六年演绎世纪师魂的李叔同、“儒者为师”的梁漱溟、“国人导师”和新教育的“助产士”胡适、“从小学教师到国学大师”的钱穆、为中国现代教育奠基的蔡元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永远的“小学老师”叶圣陶等各个领域名人和三尺讲台相关的故事。
小岗位出大家 ,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
北京师范大学 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6 35.009787303128761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都曾有过在中小学执教的经历,甚至从乡村中小学课堂中诞生了很多彪炳千秋的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军事家徐向前、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鲁迅、国学家钱穆、教育家蔡元培、艺术家丰子恺……一个个熟悉而闪光的身影都曾在中小学的三尺讲台上留下过弘文励教的精彩印迹。本书正是从我国近现代这些杰出人物中选取了其中的27位,重视对未来的教师进行职业信念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大批优秀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同时,总理提出了:“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北)师大的领导和教授可以研究整理一下。”领会总理讲话的精神,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组织协调下,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专家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分别从政治、军事、科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领域广泛查阅文献,对有过中小学教师经历的中外名人材料作了认真的整理。由此,《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项目正式启动。
通过《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这本书中这些杰出人物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中小学教学经历能够成为奋发求索、拼搏进取的动力成就出革命家的气象。
对文学家与艺术家来说,中小学的从教经历能够提供源源不竭的创作源泉和创作素材,产生伟大的作品。18年的中小学教育经历,鲁迅为人师表的风范足见一斑,即使之后走上大学讲坛,鲁迅从事的也始终是开启民智与教育国民的工作;从教6年的李叔同,以其深厚的人格魅力和丰博的中西文化学识,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及艺术教育人才,为中国现代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史学家与哲学家来说,中小学讲坛成为他们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舞台,理论向来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只有在实践中,理论才能不断得到检验,进而丰富发展。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唯其如此,知识才能成为有用分章节记述了他们从中小学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杰出人物的人生历程、思想信念和报国情怀,各自蕴含着促人奋发的澎湃力量。
“通过《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这本书中这些杰出人物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中小学教学经历能够成为奋发求索、拼搏进取的动力源泉;中小学讲坛能够为有志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教中小学一样能出大师,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美好人生。
”温家宝总理在对北京师范大学全体师生的讲话里叮嘱:“中小学老师天天面对的是最渴望求知的眼神和最纯洁的心灵,往往最能体会学生对教育的真实需求,最有条件思考教育的实际问题,最能体会教育的本质,从而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所以我们更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国家一直非常源泉;中小学讲坛能够为有志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教中小学一样能出大师,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美好人生。
翻开这本书可以看到,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都有过当中小学教师的经历。然而,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本书的编写者,要探讨的不是他们日后的成功,而是他们的成功与中小学教师生涯的联系。
对革命家来说,中小学教师生涯促进了他们革命思想的启蒙与传播。毛泽东在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小教师期间通过接触、了解民间而逐渐的知识,即所谓“真知识”。梁漱溟是书生报国的典型,他三次办学,以学校为交友上进的团体,依儒学做真实全面的教育,“替教育界打出一条路来”。
对科学家来说,中小学教学经历成为他们奋发向上、求学探索的动力源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他们正是在中小学教师生涯的实践中认识到自身学识的不足,从而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动力。著名科学家吴有训、钱伟长、邓稼先,他们早年的中小学教师生涯激发并促使他们继续求学、出国深造,日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就教育家而言,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小学教育实践,才能获得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理解,才能将教育理念从梦想变为现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张伯苓重视利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来验证或者检验自己的思想。面对问题,通过实践或实验,不断修正和检验新的思想。中小学教师生涯铸就了他们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与执著的奋斗精神。
本书也响应了社会最大的教育需求,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5万多人,首批万名免费师范生即将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今后,我们还要投入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经历推进这项试点工作,并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温总理就本书的殷切希望,对提出了对农村教育的几点要求:首先是要热爱农村教育。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要把我们的一颗心献给8亿农民,心里要装着农民的甘苦。其次要立志干一番事业。不要认为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文学家鲁迅,教育家叶圣陶、杨昌济,国学大师钱穆等这样的杰出人物,都是中小学教师出身。这些都说明,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还有也是最重要的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句话说得好,吃苦是福。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够提高才智。我们应当把从事农村教育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远大理想,锻炼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