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土楼建筑》

2013-03-17黄汉民,陈立慕

全国新书目 2013年10期
关键词:土楼福建特色

《福建土楼建筑》

内容说明:

《福建土楼建筑》系统地介绍了福建土楼的分类形式与建筑特色,从单体建筑到群体聚落、从平面布局到空间构成、从建造技术到细部装饰、从防卫性能到民间风俗,逐一展现详细剖析福建土楼的整体风貌、个性特色及其文化内涵。同时深入探讨了福建土楼产生与发展的进程,圆形土楼形成的原因。对福建土楼这个活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以及永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以“楼谱”的形式,翔实介绍了近70座典型土楼。分列62幢典型土楼的调查资料,结合建筑平、立、剖面图及照片,为各学科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简介

黄汉民,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兼总建筑师、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建筑师分会会长。著名“福建土楼”研究专家,历经三十余年对“福建土楼”进行考察、研究,重新界定了“福建土楼”的概念。为“福建土楼”申遗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福建土楼写出一部楼谱

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转眼5年,对土楼感兴趣的国内外人士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种种宣传的误导,对福建土楼的认知存在诸多误区:如把福建土楼统统归结为客家土楼,依据不可靠的谱牒推测土楼建筑年代,凭空估算土楼的数量,未列入“世遗”的特色土楼遭到急剧破坏,对土楼这个活化遗产保护面临的诸多难题亟待解决。

《福建土楼建筑》一书中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阐明了新观点。

关于土楼的概念界定。由于土楼概念界定的混乱,一直以来都有着所谓数万座土楼的不实介绍。把所有夯土楼房建筑都归入福建土楼,福建土楼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还存在吗?

在本书出版以前的几本有关福建土楼的著作中都曾力图给福建土楼下个准确的定义。福建土楼突出的防卫性能,大家族聚居一楼的方式都是重要的特色,无疑在定义中要予以描述。此外,“夯土墙承重”的表述使之有别于福建土堡建筑,然而这些定义中都力图把客家的五凤楼包含在内,从而遗漏了福建方、圆土楼中卧房不论长幼辈分一律均等、且沿外围呈线性布置这个最重要的布局特色。

黄汉民、陈立慕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2 350.00

因此,在本书最新的定义中,把客家五凤楼排除在福建土楼之外。应该说,客家五凤楼是客家夯土建筑的杰作,然而其“三堂两横”的布局,与北方的合院、闽南的“官式大厝”无异。五凤楼除了主楼之外其防卫性能并不明显。把客家五凤楼排除在福建土楼之外,丝毫无损它作为客家夯土建筑杰作的地位,反而有助于突出福建土楼聚居布局的独特性与唯一性,突显福建土楼的个性特色。事实上,世人最感兴趣的就是住房环周围合、防卫性能突出、造型特异的方形和圆形土楼。本书认为,福建土楼概念的新界定将有助于福建土楼特色的解读,有助于推动福建土楼研究的深入。

关于土楼的分布地域。福建土楼中最早发现、并最早推介的是位于福建闽西永定县的客家土楼。直到1980年代才发现闽南也有土楼,而且是闽南人居住的土楼,其单元式平面布局的土楼与客家土楼完全不同。直到近年才了解,位于与福建省交界的粤东北三个县也有不少与福建同一类型的潮州人居住的土楼,而且颇有特色,如广东饶平县最大的正八角形的土楼道韵楼。因为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内,所以列入“世遗”时定名为“福建土楼”,现在福建土楼应该被看做专有名词,特指这一种类型的土楼,而非狭义指福建这个地区的土楼。因此福建土楼分布地域应扩展到粤东北地区,涵盖客家人、闽南人和潮州人的土楼。

关于土楼的建造高峰期。很多人都以为福建土楼是古老的民居建筑遗存。实际上现存的福建土楼属于明清时期建造的只有一半。另一半的土楼竟然是20世纪建造的。本书整理了1980年代福建省南靖县土楼普查表作为书的附录,这是土楼最集中的地区最详尽的统计资料。根据这个统计可知,南靖县现存688座土楼。其中20世纪建造的有376座,占总数的54.7%。而376座中57.7%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书中以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了这个以往人们没太关注的事实。论述了人口增长的压力、土地公有制的条件‘文革’中乱砍滥伐的歪风、合作建造的方式等等,都促成了土楼建筑的热潮,构成了这个时期土楼聚居的特点。

土楼产生的年代。关于土楼出现的年代,现在常见的说法是福建土楼产生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如今有确凿实物作为例证、最早的方楼是明嘉靖37年(1558年)建造的漳浦县一德楼,如今该土楼虽然已毁但是石匾尚存。华安县的椭圆楼齐云楼大门石匾上明确纪年“大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是迄今所知有纪年最早的圆楼。有楼匾纪年的明代土楼,华安县有7座,南靖县有6座,漳浦县有5座,这在《福建土楼建筑》中列举并分析了可靠的文献记载。福建土楼产生的年代最可能是明嘉靖年间,而倭寇的骚扰是其产生的直接诱因。

土楼总量的新数据。福建土楼多分布在偏远山区,近些年又毁坏严重,各个县重视程度不同以及对土楼概念界定的差异,因此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也不奇怪。为了摸清这个“家底”,对缺乏准确统计数字的县,作者从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逐个地细数,调查研究,得出福建土楼总数2812座,其中圆楼1341座,方楼1204座,变异形式土楼267座,这个最新的统计数据可以说八九不离十了。

土楼保护的新观念。福建土楼列入“世遗”之后,现在面临着三大难题:

一是未列入“世遗”的特色土楼还有很多,甚至特色显著的不乏其数,由于未列入“世遗”,没人关心、没有投入,在飞速城市化的当今面临更快的毁损甚至湮灭。对于这些土楼亟须的是抢救。

二是列入“世遗”的土楼和土楼聚落迎来大批游客,过渡商业化的旅游开发,土楼聚落即将变成现代的主题公园,土楼内院成为 “旅游纪念品超市”。原生态的土楼生活难觅踪影,土楼的传统文化面临危机。

三是土楼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它至今仍有村民居住,古老的土楼如何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如何改造、如何留住村民以避免“空村化”的趋势?

《福建土楼建筑》中针对以上难题的解决之道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村民为主体、政府主导、专家指导、村民实施的保护思路,对土楼的保护改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建议在南靖县的石桥村建立土楼生态博物馆,以此带动土楼聚落的保护、实现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土楼福建特色
“美味”的土楼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红美人”的故事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客家土楼:坚不可摧的神奇堡垒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