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设计:精彩地理课堂教学的起点

2013-03-16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15006廖书庆

地理教学 2013年15期
关键词:黄河课堂教学设计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15006) 廖书庆

教学设计:精彩地理课堂教学的起点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15006) 廖书庆

在我们观摩教学中,会发现有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精妙,让听课老师有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之感。引人入胜的导入、锦上添花的小结、新颖独特的课堂结构、层次分明的课堂设问、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设计精练的课堂作业、色彩和谐的教学课件等等,使老师们在听课时有享受课堂之感,觉得一节课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过了45分钟。这些教学设计不但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使教材焕发新意,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而且巧设教学环节,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生成性资源;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注意和把握每一个细节来驾御课堂,成就了精彩的地理课堂教学。下面以笔者听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一节为例来谈谈听课后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解。

一、课堂结构设计:框架合理,新颖独特

优秀的课堂结构是精彩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传统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框架设计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线,强化对知识认知过程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是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构建的。但是却导致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不到位、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不到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不到位等问题,使地理课堂教学丧失了地理素质全面培养的功能。同时,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是以教师为主体,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强调教学过程的预设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动态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没能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在八年级“黄河”这节课中,老师没有因循传统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而是把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成三部分:①望闻问切——母亲河的身体状况;②专家会诊——母亲河的存在问题;③对症下药——母亲河的治病良策。根据每一部分的主题来组织问题、设计教法、激励探究,把地理课本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从学生易于理解和方便参与教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把黄河设计成一个“病人”,让学生们去探病、诊断和治疗,步步深入了解和掌握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新的教学情境考虑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关注学习的价值,从而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综合能力,这样的结构设计还提升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所建构地理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可以说新颖独特的课堂结构设计是精彩地理课堂教学的保证。

二、课堂问题设计:有效启发,层次分明

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都离不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问题设计是否富有启发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另外,问题设计还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不能呈现一样的难度,这样设计可以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和层次性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有效而多层次的问题还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所以有效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是精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涵”。

比如在“黄河”这节课中,上课老师在对黄河下游环境问题进行的教学设计中,层层推进,提出了这样的几个问题:①黄河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②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对下游地区的“地上河”有什么样的影响?③下游地区为什么会有“断流”现象?④“断流”现象对下游地区的环境污染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几个问题的难度不同,前两个问题难度较小,一般同学都能回答出来,后两个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更多的思考。这几个问题对学生了解黄河中游地区环境问题有启发和点拨的作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对课文知识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问题设计从“疑”入手,考虑不同“层次”,还能激活所有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疑”和“思”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三、课堂活动设计:精巧适用,便于参与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由此可见,课堂活动设计的可行适用和便于参与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精彩课堂教学的重要“亮点”。课堂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则是关键,很多课堂教学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仅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现实能力,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设计出“精巧而有创造性”的师生活动,从而为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提供保证。

在“黄河”这节课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找找、说说、想想”。先发给学生一幅黄河流域地形图(事先准备好),然后要求学生对照课本把黄河干流上的水电站找出来,标注在地形图上,并要求同学说明水电站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的什么位置?再结合地形图说明水电站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并总结水电站建设的自然条件。最后想想黄河下游地区为什么没有水电站分布。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温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利用地形图对水电站建设条件进行分析,了解水电站的分布地区和建设条件,以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这样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前后衔接紧密,在课堂教学中也便于师生共同参与,可操作性强,同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进行适当的提升拓展。

四、课堂流程设计:顺畅和谐,一气呵成

课堂教学流程是一节课老师上课的操作步骤。在听课中,教师将课堂主要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老师巧设饶有兴趣的导入,让课堂“活”起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老师用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按黄河中游平均含沙量百分比配置的泥水和从学校门口小河里舀的河水,让学生观察两只烧杯中水的特点。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河是一条世界上含沙量大的河流。然后再展示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宁夏平原、黄河水患等图片,说明黄河的功过。

第二步:学习新课,突出重难点。这部分也是全课的最重要部分,上课老师将其设计成三部分:①望闻问切——母亲河的身体状况;②专家会诊——母亲河的存在问题;③对症下药——母亲河治病良策。通过创设情境,问题研究,设置悬疑,点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比如,凌汛是这节内容的教学难点,老师设计了系列探究题:首先向学生展示资料——什么是凌汛现象、黄河凌汛发生地河套地区、凌汛发生的季节,并让同学注意黄河此处的流向。经过一系列的知识说明铺垫,再让学生指图说明凌汛发生的原因,并说出另一处也易发生凌汛的黄河河段流向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阅读背景素材,了解一定的凌汛知识,再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教学环节,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另外,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缜密性也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

第三步:总结全课,回顾系统。精彩的课堂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一节课的教学要点进行概括小结,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促使学生知识和能力都有新的提高。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占用的时间不多,但它很关键。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小结:植被的砍伐在黄河上游的土地荒漠化、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地上河的形成各有什么影响?在上、中、下游恢复植被又会产生什么影响?问题不多,但能抓住“植被”这个黄河流域最关键的因素,达到思路明确、画龙点睛的目的,直达本节课的主旨。这样提问式的课堂小结准确、简明地概括出了教学内容,值得提倡。精巧而富有启示作用的课堂教学小结设计对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把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到更高的层次,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课堂小结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概括,可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讲,以促使其思维发展。

第四步:目标检测,概括分析。对课堂教学引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辅以递进式的问题设置,层层剖析,使学生明确概念、观点、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并能灵活运用到对于实际、具体问题的解析和处理上,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的束缚,能适度地拓展思路。

流畅而易于操作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是在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意图、熟练掌握教法、精心组织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基础上进行的,科学而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灵活生动有趣地讲授,不断总结探索,才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顺畅的课堂流程设计也是精彩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

五、课堂作业设计:精炼概括,巩固提升

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设计一些课堂作业,一般都会放到课堂教学要结束之前,但由于时间紧,往往草草了事,没有认真完成,造成课堂教学的“虎头蛇尾”。实际上,课堂练习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练习和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其特殊性,一般课外作业很少,所以课堂作业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精练概括的课堂作业设计也是给精彩课堂教学安上了一个“凤尾”。

课堂作业具有三大功能:巩固与提升、培养与发展、反馈与矫正。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作业分量要适当,内容要精选,难度要适度,要有一定的梯度”。设计作业时,采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新颖灵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 在“黄河”这节课中,老师设计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业,因为下一节课要上“长江”一节,所以设计作业考虑到这一点,先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然后展示问题:①长江流域是否有凌汛现象?②长江的流量为什么比黄河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哪条大?③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地上河”?这样三个课堂问题既能作为对下节课学习内容的提示,又能作为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六、教学课件设计:图文并茂,服务课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重要,因此课件的设计就成了一节课精彩程度的重要“支点”。课件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使之适宜、准确,体现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对教学的辅助性。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让多姿多彩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音乐走进了课堂,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单凭教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有些教学难点、易混点依靠教师的陈述,学生是无法准确理解的。而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形或动画演示能把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把复杂的地理事物简单化、形象化。在“黄河”这节课中,老师把两个难点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一是凌汛现象,再是引黄淤灌,通过动态的展示,学生对其产生的原因就能一目了然。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促进我们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要素的工具,但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与启发,更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承受能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合理,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黄河”这节课中,老师共用了45张图片,导致每一张图片停留时间太短,有走马观花的感觉,影响到老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屏幕界面的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屏幕设计要生动、漂亮、实用,要有深度而且精巧,要考虑整体的一致性。适当转换背景,重点词语要有突出标志,色彩基调应明快,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字体要粗大、清晰、美观;文字设计要规范化,标题及内文的文字大小要形成统一的格式,还要注意色彩搭配协调。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会让精彩课堂添上一抹“亮色”。

课堂教学艺术博大精深,作为教师只有秉着“千锤百炼始得金”的信念,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自始至终构建新颖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激活课堂的精彩,成就异彩纷呈的课堂世界。

图14 某地某日内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简析:由图14可得,北京时间6∶00时,该地正午。也就是120°E经线地方时是6∶00时,正午时刻的地方时为12∶00,地方时相差6小时,经度差为90°,而且正午时刻的经线在120°E经线以东90°,故正午时刻经线的经度为150°W。该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全为正值,说明是极昼,而且该地该日太阳高度最高时物影朝向正北,说明该地在北极圈以内,太阳直射北半球。按照图14中的信息可转化为图8,在图8中该地该日最低的太阳高度角∠AON=10°34′,正午太阳高度角∠BOS=23°26′。设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x,该日与晨昏线相切正好处在极昼的纬线的纬度为90°-x,该地的地理纬度为该日与晨昏线相切正好处在极昼的纬线的纬度加上该地该日最低的太阳高度,即90°-x+10°3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23°26′=90°-(90°-x+10°34′-x),化简得2x=23°26′+10°34′,即x=17°N。故该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7°N,150°W)。从这个计算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处在极昼期某地某日的最低太阳高度和最高太阳高度之和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猜你喜欢

黄河课堂教学设计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