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女子马拉松特征分析
2013-03-16孙伟
孙 伟
(唐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当今世界女子马拉松特征分析
孙 伟
(唐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近20年来,世界田径长跑项目上有一定突破,特别是在女子马拉松项目上更是异军突起。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从当前马拉松项目格局特征、训练特点、恢复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当前马拉松现状进行探讨。
马拉松;世界女子;特征
马拉松跑起源于古希腊,是在公路上举行的一种超长距离的(42.195公里)赛跑,并属于高强度的典型的体能类耐力型的运动项目。它消耗能量大,是很艰苦的运动项目。这不仅要求运动员拥有发育完善的身体、强大的心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系统,并且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合理分配体力的能力,才能完成如此之大的负荷,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获得。女子马拉松运动是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开展起来的,开展较晚,1984年成为奥运会项目。女子马拉松虽然开展较晚,但是由于借鉴该项目男子的训练经验与方法,再加上训练中科学的指导,其成绩提高相当迅速。本文对女子马拉松特点进行研究,目的是在于了解现状与总结经验的同时为今后超长跑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近几年世界女子马拉松大赛中前十名的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以近几年世界女子马拉松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20年有关马拉松运动员的资料90多篇,了解与本研究有关的内容,查阅《田径》及相关的资料,收集了5届奥运会和3次世界田径锦标赛的有关资料,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前10名和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前8名的成绩进行统计及整理。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和电话采访的形式对国内著名的长跑、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该项目各强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现状。
1.2.3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进行文献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当今世界女子马拉松项目的竞争格局
马拉松早期是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展起来的,开展女子马拉松较好的国家主要有英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家。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优势逐渐向俄罗斯、日本、肯尼亚、罗马尼亚等国转移。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日本曾经连续4届奥运会获该项目奖牌,两次获得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这是第一次由同一个国家连续两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可见日本在该方面人才济济,实力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肯尼亚在5届奥运会和3次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也有5人进入前三名。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女子马拉松运动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2007年世锦赛、2008奥运会中国选手周春秀获得了第2、3名的好成绩。2009世界田径锦标赛,白雪获得了马拉松的冠军,这是我国在该项目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同时,周春秀、朱晓琳、孙伟伟分别获得第4、5、13名的好成绩。这也说明了我国在该项目上也接近了世界水平。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日本、肯尼亚、罗马尼亚、俄罗斯,埃塞俄比亚、中国等国的实力高于其他国家,也是当今比赛的相互竞争的主要对手。
表1 近5届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前3名运动员
表2 近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成绩
2.2 马拉松赛跑选手与年龄的关系是马拉松比赛的一大特征
共有82人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女子马拉松比赛,其中20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运动员达到55人,占全部参赛者的67%,有19人的年龄已经超过35岁。前16名中,20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参赛者有10人,前8名中也占有7人。应该说还是老将主宰了北京奥运会的女子马拉松赛场。因为除了38岁的冠军托梅斯库,依次获得第二.三名的肯尼亚运动员恩德雷巴,中国的周春秀,也都是不折不扣的“高龄”选手。
表3 2008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前十名运动员
表4 历届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
最近几年,与其他田径项目比较,女子马拉松选手的年龄较大者居多,尤其是能取得较好成绩的运动员。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1)观念得到改变需要时间。上个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无法承受激烈的竞技体育,马拉松更是长期对女性关上了大门。直到1984年,女子马拉松才正式成为奥运会项目。但是,运动实践却证明,与传统的看法相反,女子比男子拥有更适合跑马拉松的生理机构。首先,从医学角度来说,女子的皮下脂肪比男子要多。因此,对于女性来说,体内的动力能源物质比男性多,对长时间的耐力性项目的运动负荷有较好的能量适应基础。其次,女子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好。女子出汗比男子少还因为女子的汗腺多,而且在全身分布均匀,同时她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好,能将较多的血液带到体表进行散热。再次,女子身体利用氧的效率比男子要高[1]。(2)马拉松项目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属于高消耗的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要求极高,要有较强的运动专项素质和心肺功能,心肺功能的强化和运动素质的提升决定了马拉松所需的层次需要较长时期。(3)马拉松运动需要较稳定的神经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忍耐力,意志力和自我克制力得到了提高,运动员方能获得稳定的神经系统。可以看出,马拉松项目训练周期长,运动员年龄偏大是该项目本质的外在体现,其实质是对马拉松队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的要求都极高,因此,马拉松运动员成绩达到世界级水准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年龄偏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2.3 各国更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高原训练法普遍应用在训练中
高原训练的原理就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体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2]。早在1968年的奥运会上,出生在维多利亚湖畔海拔1 500-2 000米的中度高原地区的肯尼亚人便获得了10 000米项目的冠军。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和训练环境的特征,当时就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从此后,高原训练普遍被认为有提高耐力、力量的良好效果。目前高原训练参与的项目逐渐增多,最显著的就是马拉松的应用。高原缺氧训练变成为长距离跑运动员取胜的秘密武器。随着人们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发现,由于高原训练使肌肉长期缺氧造成肌肉萎缩,从而使骨骼肌的工作能力下降。为了既有效地利用高原训练缺氧刺激提高机体转运氧和利用氧的优势,又尽量避免其对身体机能的负面影响,“HiLo”(高住低练)理论与方法应运而生,这种训练方法是由美国学者Levine于1991年提出的[3]。“HiLo”训练法是指在高原或平原地区利用人工制造低氧环境,让运动员在低氧和平原环境中以一定的运动强度和时间进行交替性训练的一种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既能克服传统高原训练的许多不足,又能提高心肺功能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如下表5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海拔250米居住,在海拔1 250米训练四周后的结果[4]。
表5 运动员高原训练四周后生理机制变化比较
目前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高原训练基地,如表6所示。
表6 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一览表
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倾向于非洲和墨西哥等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国家进行高原训练,其优良高原训练的外部训练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及训练效果。
2.4 科学恢复的方法
马拉松是超消耗大运动量的比赛项目,它可以大大降低运动员体内的能量储备,所以对疲劳程度的控制和恢复方法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恢复的目的主要是消除疲劳和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量。由于马拉松日训练量可达15-18 km左右,训练时间长,疲劳程度深,往往训练后的放松、拉伸部分被队员们重视程度不够。并且马拉松项目本身就是容易疲劳的项目,如果不积极进行生理、生化方面的检测,长时间下来非常容易导致过度训练,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当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恢复手段大概有以下几种。
2.4.1 心理学措施
利用暗示语诱导,紧张放松对比使肌肉放松心理平静,通常采用的手段有放松训练、呼吸调整、催眠暗示、心理调节等,主要是通过诱导性的语言和自我暗示使肌肉得以放松,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机能得以改善,从而使机体的疲劳尽快消除。
2.4.2 体育娱乐活动措施
参加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也是调整放松机体的好方法。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身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休闲措施,使神经系统得到休整,使身心疲劳尽快消除。
2.4.3 医学生物学恢复措施
按摩是有效的恢复手段,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疲劳消除及机能的恢复。负担量最大的部位,应是按摩的重点,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扣打等手法。入浴是消除疲劳的简单方法,其主要效果在于温度的刺激,而刺激的强度又取决于水温和皮肤的温差。
2.4.4 营养饮食
营养饮食在马拉松训练的任何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地利用营养来补充运动而消耗的物质,修复损伤组织,帮助消除机体内的疲劳,对提高运动成绩也是很重要的。马拉松运动员平时的饮食主要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以补充机体内的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储备,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为辅,但要适量也能减少蛋白质的比例增强运动耐力,延缓疲劳的产生。
2.4.5 重视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良好方法,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结束部分,教练员、运动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整理活动包括慢跑、呼吸体操及各肌群的伸展练习。通常采用动静结合,以静力性为主的拉伸方式。
在训练中,教练员根据马拉松项目的特点、训练负荷的大小以及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等,采取科学、合理的恢复措施,才能有效地消除训练疲劳,取得理想的恢复效果。
3 结论
(1)世界马拉松项目经过长期的发展呈现出地域明显的格局,主要分布在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欧洲的俄罗斯和亚洲的日本中国等国家。
(2)马拉松运动员必须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世界知名马拉松女子运动员的年龄偏大,大部分都在30~35岁之间,运动员的训练周期长,出成绩慢。
(3)科学化训练是提高马拉松训练竞技水平的重要保障,高原训练使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体潜力,因此,HiLo训练法普遍应用在训练中。
(4)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质量主要取决于自身体能的恢复,科学地采用恢复身体机能的方法是马拉松训练的核心。
[1] 冯连世.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2] 温优良,等.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与运动能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2):48-51.
[3] 宋淑华,高春刚,曹建民.高住低训(HiLo)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46-648.
[4] 赵永才,高炳宏,吴格林,张久利.高住低练对游泳运动员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2,28(4):356-358.
(责任编辑、校对:孙海祥)
Analysis of Women Marathon Characteristic in the Current World
SUN W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re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world track and field sports projects, especially in the women marathon on the sudden emergence. This article sum up experience for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for guidance using literature, Mathematics, Statistics, the law, including the world marathon project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that the current patterns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features, training for a few of the current marathon the status quo.
Marathon; the world wome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G808.1
A
1009-9115(2013)02-0079-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2.026
2012-12-24
孙伟(1983-),女,河北唐山人,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与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