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小坑镇域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
2013-03-15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系
■杨 蕴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系
一、小坑镇域经济发展有着区位及资源优势,经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1.地处三县交界,有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小坑镇位于粤北曲江区东北部,北毗邻始兴县,南接翁源县,地处三县交界之要冲。省道S251线和S344线贯通全镇,交通便利。距离韶关市和曲江区城区约半小时车程,距国道G107和京珠高速公路约20分钟车程。面积151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1720户,总人口6000人。
2.自然资源丰富,有特色旅游资源。小坑镇的地理特点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曲江区较大的林业镇。全镇山林地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88%,毛竹基地约10万亩;森林中野生植物16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贵稀品有33种,名稀罕见的品种三尖杉、小杉、铁杉、小莲等;森林中有许多飞禽走兽,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水鹿、毛冠鹿、小灵猫、小獭、白鹇等;水力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河)7条,镇中心拥有一个水域面积约3500亩的中型水库,总库容0.8448亿m3;辖区共有大小水电站23座;东西两面各有一座海拔均在1360米以上的龙斗峰、七星墩;同地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国家第一代杉木种子园等。
3.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为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1)农业产业的逐步转向专业化。近年来,小坑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农业产业方面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中上规模的枇杷园3个,杨梅园2个,沙糖桔6个;发展香菇种植户20户,开垦荒山发展林业3200亩。
(2)特色经济已基本具有雏形。目前小坑镇正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将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效益。黄洞村、和洞村以发展毛竹种植、深加工为主,引进客商兴办竹炭加工厂,提高毛竹附加值;上洞村主要兴办中草药、优质蔬菜和冬菇种植基地和经济林场为主;汤湖村以发展渔业养殖和龙斗生态园优质香密橙及有机食品油茶种植加工基地为主;下坪村巩固发展立体生态种养,走山上种果、山下养鸡、塘中养鱼、塘边养猪的山地开发之路。
(3)旅游产业成为龙头经济。在发展旅游项目上,正在引进中山客商投资建设大森林温泉度假村(原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中心区),在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改造开发,打造小坑生态旅游的名片,全面提升曲江区的旅游接待水平,加快小坑镇旅游业的发展。小坑大森林温泉度假村计划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开发。小坑镇也以该项目为旅游经济龙头,辐射全镇各个村发展种养业,带动小坑第三产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推动小坑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小坑镇域经济发展困难重重,棘手问题不少
1.财政底子薄,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建设进程缓慢。小坑镇在2001年与小坑林场分家时,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微薄的地方财政已不能维持政府的正常运作(地方财政年收入约10多万元左右),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债务587万元,每年平均要还债务和贷款约40万元。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农村经济年总收入在22000万元徘徊、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在4500元上下。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小水电站的承包款,小型的简易竹器加工厂和木材加工厂没有税收,服务业受基础设施的影响,效益很差,经营困难,营业税也很少。全镇税源单一,多年来一直缺少新的创税企业,没有新增税源。
2.产业园区建设滞后,特色产业发展缓慢。由于小坑镇政府对小坑镇的经济发展没有科学规划,对特色产业的推动力度不够,缺乏园区建设意识;再加上受财政困难的影响,筹集资金难度大等多种原因,使得该镇的软硬环境竞争优势不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方面的努力不够。林业是小坑镇的特色资源,由于林政管理缺乏有效性,没能很好的引导当地农民对林业的进行投资和开发;林业深加工也是传统的简易的粗放型,产业链没延长,附加值很低,林业的产业优势没能形成特色产业。
3.思想僵化,招商力度不够,缺乏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小坑镇的干部和群众中都流行着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家的没有用科学发展的思维去理解这句话,反而是没有钱了,就上山偷木头。最严重的是在1998年至2001年,短短的三年时间,曾有原始森林之称的山林几何被夷为土丘。如何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是摆在小坑镇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小坑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按照“强素质、提能力、扩视野、促就业”的思路,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强化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民实用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实行补贴或免费培训、订单式培训,鼓励有一技之长、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开发本地人力资源。
2.狠抓优势产业,培植特色经济。山区镇要立足镇情,确定几个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集中有限财力和生产要素扶持优势产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形成镇域经济支持产业、骨干财源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立足现有条件,大力发展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
3.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来看,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良好的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是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故此,山区镇上下要有“发展靠项目、项目靠环境”的思想,强化“一条龙服务”意识,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优质的投资服务环境。
4.构造农村小额贷款信用机制,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一是要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农村金融政策,组建农村民间性小额贷款公司,构建为山区农村、农民服务(提供担保)的信用机制,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二是要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强化制约机制,立足“三农”,服务“三农”,使之成为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