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之五)
2013-03-15◎文/刘放
◎文/刘 放
编者按:现代物流是现代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跨部门、多行业、专业领域覆盖面广的特点。提高物流系统中供应链各环节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引起了国内外、业内外各方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撰稿人刘放先生,多年从事商业流通科技研究,是国家级重大基础研究课题“物流配送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本文是作者根据该项目研究成果浓缩而成。本刊从2013年第2期开始分数次在《前沿导向》栏目连载,本文是连载之五。
这些标准化的数据结构主要包括:
物流数据元标准化。其主旨是根据物流应用需求和国家物流标准体系,研究物流数据信息单元化的可行性,分析确定物流系统中各个独立的数据元,确定其名称、标记、功能、结构和索引,制定物流系统数据元目录体系等。
产(商)品信息数据结构。其主旨是分析产(商)品数据的结构,结合具体使用单位的需求,制定一套基本能满足物流各参与方需要的标准化数据结构,使各参与方能够充分实现数据共享。产品数据内容包括:供应商数据、单品数据、配销数据,这三部分数据都包括主数据、特征属性及相关信息。供应商名称、厂商识别代码、地址、通信方式等。单品数据主要包括:商品名称、商品类别、商品条码、规格型号、包装形态、包装尺寸、出场价格等。配销数据主要包括:配销识别代码、配销单元包装尺寸、包装重量、包装说明等。
3.基于物流信息标准的现代物流关键作业流程规范
现代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各种作业流程,要提高整个物流及供应链的效率,必须用相关物流信息技术标准来规范各作业流程,从而规范整个物流系统,主要包括:
(1)连续补货作业流程实施规范
补货是物流配送过程中出现最为频繁的活动之一,补货流程是物流配送中非常重要的业务流程,补货流程现代化是物流配送过程现代化的关键。
我国传统的企业间补货流程是销售商下单的方式,即销售商根据自己的销售和库存情况,决定向供应商定货的数量和时间,供应商品是在收到订单后,被动的执行订单,向销售商补货。这种补货方式,由于销售商品的库存和销售情况对供应商是不公开的,使得物流和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不畅,会导致虽然生产商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供应链上各级批发商库存过大,供货不畅,而导致出现市场商品缺货;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商缺乏真实的市场信息,会造成盲目生产或错过商品及时推向市场的时机。从生产、销售、库存、零售等各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供应链上资源的极大浪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