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社会不稳定事件的思考
2013-03-15翟丽宏
翟丽宏
关于城市社会不稳定事件的思考
翟丽宏*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中社会不稳定事件将呈复杂多发的态势,给城市的安全和谐带来危害。此类事件成因多元,包括转型期的利益冲突、利益表达和诉求渠道有限、敌对势力破坏、网络舆论冲击等。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稳定需要积极作为,通过发展经济、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削减社会矛盾,同时要做好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有效应对社会不稳定事件。
社会管理 利益表达 诉求渠道 预警
本文中所说的“城市社会不稳定事件”,是指发生在城市当中、由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引发的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如静坐上访、堵塞交通、斗殴盗抢、聚集闹事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稳定事件。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中存在的各类不稳定事件给社会的安全和谐、健康发展带来较大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此类事件的分析和预测,并且从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城市社会不稳定事件将呈复杂多发的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发展健康稳定。但是,城市中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仍然存在,各类不稳定事件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如下。
1.聚众上访事件高发是影响城市稳定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集体上访一直是各类社会群体表达诉求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很多城市中的利益群体均以聚众上访为主要手段表达诉求,试图引起上级关注,制造社会影响,达到自身目的。这些事件大多呈现全天候上访、多地点上访、多阶层上访和不同人群串联访等特点。可以预计,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诸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将继续深刻调整,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工资福利、居住环境、非法集资等问题引发的聚众上访事件可能会持续出现。尽管上访群体大多采用理性、和平的诉求方式,对社会整体稳定构不成严重威胁,但它们对社会秩序的扰动和对广大群众心理的冲击仍不容忽视。
2.个人极端行为增多是影响城市稳定的重要问题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各类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充满竞争的城市当中,人们的工作和生存压力都在逐渐增加,每当现实生活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或受到各种挫折时,紧张、焦虑、苦闷、抑郁、冷漠、孤僻等各种心理问题就会产生,再加上思想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性,人们的挫折感和心理问题就有可能会导致情绪失控,并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仇视社会、报复社会的事件就是最极端的表现。
3.煽动非法聚集不断是影响城市稳定的潜在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类聚集事件逐渐增多,其中有些事件人数多,规模大,在国际国内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如2012年6月以后,围绕钓鱼岛问题、“九一八”纪念日等,全国许多城市发生了聚集事件,尽管其中大多数群众是基于爱国的良好意愿,但也有少数人情绪激动,借机闹事,出现了打砸日系车辆、袭击日系车主等非理性极端行为,从而使个别事件演变为治安冲突、甚至是犯罪事件。非法聚集的组织者有些是利益受损群体,有些则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破坏分子,上述群体如果遥相呼应、借机挑起事端,就会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成为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
4.社会治安不确定因素增多是影响城市稳定的直接问题
社会治安状况是社会稳定程度最直接、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当前,我国城市中社会治安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从治安事件和犯罪事件性质上看,城市当中侵财犯罪和经济犯罪持续高发,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犯罪形式;从社会治安涉案人员来看,一些特定群体,如流动人口、青少年、某些社会弱势群体成为重点关注的人群;从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规律看,一些案件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季节性特征。例如暑期市民户外活动增多,各类商业、娱乐场所营业时间延长,“两抢一盗”、强买强卖、打架斗殴等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就会升高。
二、城市社会不稳定事件成因多元且将长期存在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和层次不尽相同,各个城市的社会稳定形势和矛盾问题也存在差别。但是,一些共性的问题在很多地区都有表现,而且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故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冲突
利益问题一向是人类社会矛盾冲突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刻转型、利益深刻调整时期,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很大。正是在这些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处理过程中,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显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当前城市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征地拆迁。征地问题主要涉及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拆迁问题主要涉及市内国有土地,前者与经济发展和乡村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后者则与城市改造直接联系在一起。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由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问题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出现。二是劳资纠纷。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较大冲击,劳资纠纷明显增加,职工群体性事件呈攀升态势。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纺织、冶金等传统行业的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不少企业大量裁员或处于停产状态,从而引发了大量的解除劳动合同纠纷,包括群体讨薪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赔偿金纠纷等等。[1]武玉芳.国际金融危机下劳资关系利益均衡路径分析[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三是金融问题。城市是金融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仍不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还不到位,加之民间金融活动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督,因此,与金融相关的社会风险和社会冲突也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和焦点。
2.利益表达和诉求渠道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步明显,人民群众、特别是城镇人口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越来越强烈。随着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开始形成,相伴而生的是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复杂化。与此同时,当前社会所能提供的体制内民意诉求渠道比较有限,这是导致社会矛盾多发、积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3.敌对势力破坏活动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日益全球化,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开放、多元以及剧烈的社会变革,西方的渗透破坏活动在各个领域日渐活跃,特别是对于人口密集、战略地位特殊的大城市,其破坏活动无时不在。他们广泛关注、炒作、插手各类社会矛盾和热点事件,不时制造各种事端。近年来的一系列事实表明,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已成为干扰社会稳定重要原因之一。
4.网络时代舆论冲击力增强
目前,互联网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所。上网发声的阶层更加广泛,网民自觉、持续地关注着中国现实社会的各种热点事件。这些热点事件主要涉及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围观”、公权力的监督、公民权利的保护、社会公德伸张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网络舆论虽然体现了中国网民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公正的强烈渴望,但一旦应对失当就可能激发负面效应,影响社会稳定。
三、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稳定需要积极作为
1.发展经济,促进公平分配,夯实消解社会矛盾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0.很多社会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冲突,社会的无序与不稳定往往是利益冲突的外化形式。目前我国城市社会矛盾仍然存在,有些领域甚至还很突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即有限的社会资源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多方面的需要,或者是利益分配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财富“蛋糕”做大;同时,还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蛋糕”进行合理分配,这是当前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
2.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比如习惯“整治”、“命令”思维、主张“政府包打天下”、过于注重事后管理、过于看重硬性手段等,均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管理模式是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社会管理的创新包括法律制度、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利益诉求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创新。这一社会系统工程是我国社会能否顺利转型、能否保持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建设的重点。除了传统社会领域的管理创新,面对网络社会的兴起,政府同样需要进行大量的适应性改革和调整。当前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网络民意的发展及其在政治生活中地位的确立,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整合网络民意的制度渠道,健全网络民意的回应机制,细化网络民意的搜集、甄别、答复等程序,尽可能地利用多渠道实现与网民的互动,融合网内与网外的不同民意,主动合理地做出回应。
3.做好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有效应对社会不稳定事件
对于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事件,源头预防是根本,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置是关键。在从源头上预防社会冲突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有效应对各类社会不稳定事件。
首先,及时有效预警。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增多,发生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而这些矛盾和问题演变成生活不稳定事件也都有一个过程。新的形势下,应当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对社会矛盾发生规律、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量化分析,力争及时有效地进行预警。例如,要建立严格的情报采集、传递、分析、利用、反馈制度;及时对经常性的矛盾纠纷进行评估,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围绕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排查,强化预警和快速反应,着力提高基层发现、控制、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牢固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理念,大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分析、预警和管控,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引导和控制的水平。
其次,积极稳妥处置。一是建立健全应对和处置相关事件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社会动员体系,知识全面、技术过硬的应急处置队伍,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等。二是建立健全应对和处置不稳定事件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准确快捷的信息报告体系,果断科学的决策体系,平战结合的防灾救灾体系,以及社会秩序恢复重建体系。三是提高全社会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通过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应急工作体系等措施,不断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危机意识,努力形成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此外,还应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处置程序。目前的社会不稳定事件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多类,而且诱发因素、发生过程上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制订预案时也必须有多种准备。
总之,社会稳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一时一事的安静不一定代表社会的稳定,当前的稳定也不一定意味着将来的稳定,在刚性维稳理念和传统社会控制系统之下的秩序稳定也并不是社会稳定的正常状态。其实,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存在冲突但可以有效化解冲突的社会;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是存在矛盾但可以充分缓和矛盾的社会。应当相信,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理性思考和科学实践,这样的社会理想是能够实现的。
上海浦东:检察官论坛举行青年辩论队成立仪式
4月19日下午,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期检察官论坛举行青年辩论队成立仪式,会议邀请了著名律师黄荣楠进行“辩论技巧”专题授课。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贺卫,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严伟青及全体辩论队队员参加了论坛。
文·图/夏林杰 编辑/刘雨濛
*翟丽宏(1974- ),女,武警指挥学院指挥一系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和社会问题、社会稳定等领域的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