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2013-03-15胡红梅
李 伟,胡红梅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李 伟,胡红梅
(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西,吉安 343000)
通过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牙周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Highwire、CNKI,检索时间从1992~2011年,纳入所有研究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牙周病相关性的配对与非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估计其OR值和95%CI。共纳入9个研究,纳入慢性牙周炎组研究例数共1698 例,牙周健康组对照2226 例,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或非随机对照实验,在总共9个研究中,都是以慢性牙周炎和非慢性牙周炎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慢性牙周炎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合并统计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表明,以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的研究其OR合并分别为1.66(95%CI 1.43,1.91)。综合目前的研究,本次系统评价研究的结论说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牙周炎的一个危险因素。
口腔幽门螺杆菌;牙周病;系统评价
0 前言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fori,HP)是一种微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的螺杆菌,有研究发现,胃部是HP的主要储存地,在胃粘膜、胃液、胃的反流物、粪便中均检测出有HP的存在。近来认为口腔是HP另外一个重要寄居地,普遍存在于健康人及慢性胃炎患者的牙菌斑中,一般无致病作用,但当环境发生改变时,HP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扁平苔鲜及慢性牙周炎等有关系[1]。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一种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影响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学者研究表明HP通过不同方式入口腔后首先定居牙菌斑中,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为HP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需氧环境,而HP产生的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酶及毒素,破坏牙周组织内皮细胞,加重牙周袋的深度,更利于HP的定植和繁殖[2]。近年来,研究人员进行的HP与CP相关性的临床研究发现,HP增加了人们患CP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也充分证实了牙周病和HP之间的联系。尽管有关HP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有关牙周炎与HP的系统评价研究很少,一方面口腔内HP的一个主要致病作用可能在于它在口腔内的致病性,另一方面牙周袋可能是口腔HP的主重要存储库。两者病因联系方面的生物学机制并不清楚,因此,HP与CP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存在着不一致,本研究全面检索有关HP与CP之间相关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合理预防及治疗CP提供理论依据。
1 方法
1.1 纳入对象
纳入对象为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无本病外的系统性和免疫性疾病,至少2 周内未接受任何系统治疗及其他口腔护理,女性需为不处于妊娠及哺乳期。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纳入随机对照实验和半随机对照实验,不论是否采用分配隐藏或者盲法;试验包含平行的非冠心病对照组,干预组为冠心病组;慢性牙周炎的诊断依据为参照Armitage 等推荐的诊断标准,将慢性牙周炎分为:轻度(平均CAL0. 6~1. 5 mm,无邻面部位CAL ≥ 3 mm,缺失牙不超过3 颗) 、中度(平均CAL 1. 6~2. 4 mm,口内至少3 个区或至少6 颗牙齿但不超过8 个部位邻面CAL ≥ 3 mm,缺失牙不超过5 颗) 和重度( 平均CAL ≥ 2. 5 mm,口内3 个区有一个或多个部位邻面CAL ≥ 5 mm,缺失牙不超过14 颗);对照者为平均CAL ≤ 0.5 mm,无邻面部位CAL ≥ 3 mm,缺失牙不超过2 颗;(2)排除标准: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正在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孕妇或服用孕激素患者及月经期女性、检查前2 周内服用过抗生素者和近2 个月内接受牙周治疗;(3)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主要通过快速型幽门螺杆菌检测试纸、微量14碳-尿素呼气试验及PCR等方法进行诊断。
1.3 检索策略
以Chronic periodontitis、CP、Helicobacter- Pyfori、HP、慢性牙周疾病、幽门螺杆菌、牙周炎、牙周病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文章库、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 中心数据库(CEBM/ CCD) 、MEDLINE(1992~2007)和Pubmed、highwire (1992~2007),Medline(ovid)、Cochrane 图书馆(CL)以及手工检索《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等。
1.4 资料质量评价
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并根据随机方法、盲法等情况独立录入试验的有关数据。主要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题目、作者姓名、日期和文献来源;(2)研究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地点、干预措施、质量控制和慢性牙周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数据;(3)测量方法:尿素酶C 基因和cagA 基因、HP-DNA、试纸颜色的改变等。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由第三位研究者协助解决,采用Jadad 制定的量表进行评价。对于随机试验,根据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 4.2.3 RCT的质量评价标准对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等几个重要部分评价研究设计和实践中的质量缺陷。本次研究的统计学软件采用RevMan 4.2,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都均用95% 的可信区(confidence interval,CI)表达,如果研究的结果有显著的异质性时,我们就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初检到23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非临床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以及研究目的与本系统评价不相符合,筛出9 篇,所有纳入文献均以中文或英文发表[3-11]。
2.2 纳入研究特点
共纳入9个研究,纳入慢性牙周炎组研究例数共1698 例,牙周健康组对照2226 例,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或非随机对照实验,各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 结果分析
在总共9个研究中,都是以慢性牙周炎和非慢性牙周炎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慢性牙周炎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合并统计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表明,以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的研究其OR合并分别为1.66(95%CI 1.43,1.91)(结果见图1)。
图2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相关性的倒漏斗图
2.4 发表偏倚的分析
“倒漏斗图”可以了解文献潜在的发表偏倚,“倒漏斗图”如果显示不对称,那么就提示论文的发表存在偏倚,论文发表偏倚目前主要的因素就是由于阳性的结果更好发表,而阴性的结果不利于发表,此外由于研究方法没有随机对照和盲法等设计,实验的数据更改甚至抄袭现象等因素也会导致倒漏斗图呈现不对称分布图形。根据图2可以看出入选的9篇文献,从漏斗图可以看出OR > 0.2,且基本呈倒漏斗状(见图2),基本没有发表偏移。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的情况
Table 1 basic conditions of included studies
3 讨论
HP首先由Barry J. Marshall和J. Robin Warren二人发现,二人因此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此,大量证据证实HP是消化道疾病的致病菌。1989年Kragdern等从胃炎患者的牙菌斑中分离出HP,其后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从牙菌斑、唾液、牙周粘膜等处分离出HP或检测到HP特异基因,此后,学者们开始注重口腔HP的研究[12]。而另一些学者提出:牙菌斑和唾液不是HP永久的寄居地,HP无规律地分布在口腔不同的生态龛中,它的获取是间歇性的,与胃食管返流有关,而且口腔中的厌氧环境不利于HP的生长[13]。慢性牙周炎也叫成人牙周炎或慢性成人牙周炎,此类牙周炎最常见于成年人,其主要症状是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周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是导致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Schein等认为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是HP的自然贮藏池,因为它为HP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需氧环境,但HP在牙周病致病中的作用机制尚未见报道与阐述[14]。HP定居牙周袋可能是通过不同方式及渠道进入口腔后,首先定居于牙菌斑中,随着口腔的活动、食物或唾液的流动,将其带至于牙周袋内,而且其多鞭毛、螺旋形弯曲的特点更有利于HP的定居,另一方面,HP 代谢所产生的毒素可进一步加重牙本质及牙周组织的损伤,从而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及牙周组织破坏。近年来,慢性牙周炎和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菌斑中检测到幽门螺杆菌,且相对正常人群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3-11]。
本研究经过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后,严格的说完全按照国际较流行的规范临床试验的指导标准《国际临床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的要求的文献尚未完全找到,本研究针对慢性牙周炎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进行的文献检索,收索到9篇符合要求的临床对照试验,大多是临床试验报告,也没有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文献均存在试验设计不规范、样本量小、检测方式不统一等问题,因此总体文献涵盖不广、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系统评价的说服力。但是综合目前的研究,本次系统评价研究的结论说明HP是慢性牙周炎的一个危险因素。
[1] Porter S R, Barker G R, Scully C, et al. Serum IgG antiboclies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 patients with recarrent aqhthous stomatitis and other oral disorders[J].Oral Sqrs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7,83( 3):325.
[2] Beswick E J, Suarez G, Reyes V E.Hpylori and host interactions that influence pathogenesis [J]. World J Gastroentero,2006,12(35):5599-5605.
[3] Al Asqah M, Al Hamoudi N, Anil S,et al. Is the pres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dental plaqu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a risk factor for gastric infection?[J]. Can J Gastroenterol, 2009,23(3):177-9.
[4] 刘宏伟.检测牙周组织幽门螺杆菌尿素酶的结果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1):50.
[5] 高静,朱声荣,刘贤,等.慢性牙周炎与口腔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27(1):5-7.
[6] 李潇,李靖,姜广水,等.龋病及牙周炎患者唾液中HP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07,47(20):76-77.
[7] 张帆,徐国超,周婷,等.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牙周炎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38(22):4653-4656.
[8] 龚连喜.牙周炎、消化道疾病与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相关临床研究[D].石家庄:河北联合大学,2011:27-35.
[9] 王莎莎.牙周炎与口腔Hp、胃Hp的关联性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18-30.
[10] 江银华,徐慧琴,顾新华,等.牙周炎患者口腔内环境变化对牙菌斑内幽门螺杆菌生长的影响[J].口腔医学,2002, 24(5):274- 275.
[11] 戴启宇,管志江,王蓬滨.PCR 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组织中幽门螺杆菌DNA 的临床意义[J].1999,27(2):103-105.
[12] Krajden S, Fuksa M, Anderson J,et al.Examination of human stomach biopsies,saliva,and dental plaques for compylobacter pylori[J].J Clin Microbiol,1989,27(b): 1397-1398.
[13] Asikainen S, Chen C, Slots J.Absence of helicobacter in subgingival samples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Oral Microbiol Immunol,1994,9:318-320.
[14] Shein W,Meryn S.Helicobacter Pylori and the mouth cavity-overview and perspectives[J]. Wien Klin Wochenschr, 1994,106(17):547-549.
SYSTEM EVALUATION ON THE RELATIVITY BETWEEN OR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LI Wei, HU hong-mei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0,China)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relativity between oralinfection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because of present inconsistence.Case-control studies on relativity between oralinfection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were collected by searching MEDLINE, Pubmed, Higheire, CNKI ranging from 1992 to 2011. The quality of included case studies was evaluated independently by two reviewers. RevMan 4.2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estimate its OR value and 95% CI.9 studies including 1698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2226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health were identified,research type 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r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periodontal health were set as case-control stud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statistics difference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group ofinfection has statistic significance, statis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R value is [ORcombined=1.66 (95% CI 1.43, 1.91) in the studies with periodontal 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Based on the system evaluation research results,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oralinfect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periodontitis.
oral Helicobacter pylor; periodontal disease;system evaluation
1674-8085(2013)02-0094-05
R781.4+2
A
10.3969/j.issn.1674-8085.2013.02.022
2012-10-18;
2013-01-10
*李 伟(1972-),男,山东高青人,副主任医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研究口腔循证医学研究(E-mail: huhongmei503@126.com);
胡红梅(1976-),女,江西抚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循证医学研究(E-mail: huhongmei1218@126.com).